首頁 > 經典文史 > 努爾哈赤的崛起的過程長達二十多年,明朝爲何一直無動於衷?

努爾哈赤的崛起的過程長達二十多年,明朝爲何一直無動於衷?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努爾哈赤,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崇禎十七年(1644年)五月初二,多爾袞率領八旗軍進入大明京師。於歷史而言這一天是一個新朝代一統天下的開始,但是於當時的各方而言這一天根本算不上是什麼特別的日子,因爲無論是弘光君臣、李自成、張獻忠,還是清朝統治階層內部的一大部分人都認爲八旗軍會像之前那樣劫掠到充足的財物之後就會返回關外。

如果事實真的如此,那麼清朝將永遠失去一統天下的機會,但是,歷史沒有如果,在范文程和洪承疇的一再勸說下,多爾袞最終下定決心遷都北京、一統天下。

康熙三年(1664年)八月,夔東十三家的最後一位首領李來亨犧牲,多爾袞一統天下的夙願終於實現。

當歸於一統的天下的名號從大明變成清後,誰能想象得到清王朝的奠基者努爾哈赤竟然是靠着大明賜予的撫卹逐步發展壯大的。

努爾哈赤的崛起的過程長達二十多年,明朝爲何一直無動於衷?

時間倒回到萬曆十一年(1583年)二月,努爾哈赤的爺爺覺昌安、父親塔克世正在阿臺的寨內勸說阿臺嚮明軍投降,可是這一幕卻被李成樑突然吹響的進軍號角打破,一場亂戰過後,阿臺、覺昌安、塔克世皆被明軍斬殺。

覺昌安、塔克世被明軍誤殺後,爲了表達歉意,在李成樑的爭取下大明賜予了努爾哈赤極爲豐厚的撫卹——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送還屍首,坐受左都督敕書,續封龍虎將軍大敕一道,每年給銀八百兩,蟒緞十五匹。

昔我父被大明誤殺,與我敕書三十道, 馬三十匹,送還屍首,坐受左都督敕書,續封龍虎將軍大敕一道,每年給銀八百兩,蟒段十五匹。汝父亦被大明所殺,其屍骸汝得收取否?——《清太祖實錄》

靠着這些撫卹,努爾哈赤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裏統一了建州女真諸部、吞併了海西女真(包括哈達、輝發、葉赫、烏拉等部)、降服了野人女真、組建了八旗軍隊,最終又通過薩爾滸之戰的勝利取得了對大明的戰略主動權。

薩爾滸之戰後,大明內部的反思之聲不斷涌現,以戶科給事中李奇珍爲代表的相當一部分人都將薩爾滸之戰的慘敗歸咎於李成樑、李如柏父子的養虎遺患,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努爾哈赤的崛起和薩爾滸之戰的慘敗與大明國勢的衰敗、國本之爭和黨爭導致的朝政混亂均有着密切的關係,並且對努爾哈赤的戰與和也不是李成樑一個人能決定的,所以李奇珍等人對薩爾滸之戰慘敗的反思根本沒有看到問題的本質。

四路進剿,三路敗沒。始誤於李成樑,再誤於楊鎬、李如柏也。先是成樑剿平兀堂、孟草塔、王杲等諸醜類,用奴父他失爲嚮導,借其髑髏以博封拜,因割我膏腴以結戎心。二姓之好既聯,三韓(遼東)之備盡弛。開門揖盜,養虎自貽,此禍本亂源也。三路盡沒,獨如柏一路未嘗一矢相加遺也。試問遼東敗壞,誰爲作俑,成樑割地媚虜。——《明神宗實錄·戶科給事中李奇珍奏疏》

其實,從萬曆十六年開始就一再有人針對努爾哈赤的崛起會對大明形成威脅發出預警,這每一次預警都是大明遏制努爾哈赤崛起的絕佳機會,如果大明能抓住其中一次機會採取措施削弱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的崛起和薩爾滸之戰的慘敗都有很大可能不會發生。

萬曆十六年(1588年),遼東巡撫顧養謙就明確指出努爾哈赤爲“建州黠酋”,如果不嚴加防範,未來必會導致“遼事去矣”。

奴兒哈赤者,建州黠酋也。驍騎已盈數千,乃曰奄奄垂斃。倘聞者不察,謂開原之情形果爾,則遼事去矣。——《明神宗實錄·顧養謙奏疏》

萬曆三十五年七月,遼東巡按御史肖淳根據努爾哈赤“勾連西夷暖兔伯要”、“締婚於忽剌溫”等行爲,明確提出應該注意努爾哈赤的聲勢叵測。

建州奴速(指努爾哈赤與速爾哈赤)二酋明肆桀驁,勾連西夷暖兔伯要,強由開原,送之出境。而又締婚於忽剌溫,借糧於朝鮮,聲勢叵測。——《明神宗實錄》

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二月二十六日,薊遼總督蹇達指出努爾哈赤已有四旗精兵,並且還有侵擾李朝、交通土蠻等行爲,對大明“漸萌反側之念”,應該“早備戰守機宜”。

萬曆三十六年,內閣大學士朱賡指出“建酋(努爾哈赤)桀黠非常,旁近諸夷多被吞併”,應該儘早加強遼東地區的守備能力。

建酋桀黠非常,旁近諸夷多被吞併。恃強不貢,已經二年,又勒買參斤,多索車價,遼陽凋敝之區,一旦內犯,何以支吾。——《明神宗實錄》

萬曆三十七年,兵科都給事中宋一韓、遼東巡按御史熊廷弼建議朝廷將遼東地區的防禦重點從土蠻、插漢等部轉向努爾哈赤部。

遼中恃款忘戰久矣。戰則禍小而速,款則禍遲而大。獨是插漢雖崛強河西,然亦不過貪漢財物,終無大志。惟奴酋(努爾哈赤)難制甚於宰賽。——《明神宗實錄》

萬曆三十九年,兵部尚書李化龍對努爾哈赤做出了極爲精準的預判:中國無事,必不輕動,一旦有事,爲禍首者必此人也。

努爾哈赤的崛起的過程長達二十多年,明朝爲何一直無動於衷? 第2張

在李化龍做出這個預判的七年後,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爲由興師進犯遼東,接連攻陷遼東重鎮撫順、清河等地。在李化龍做出這個預判的八年後,明軍在薩爾滸慘敗於努爾哈赤的八旗軍,士卒戰死者五萬七千餘、文官和武將戰死者三百餘,軍械、糧餉、後勤物資的損失不計其數。

薩爾滸之戰慘敗的消息傳來,據說明神宗當即失聲痛哭,朝臣們更是一片驚愕,在他們心中一定會有一個大大的疑問:事何以至此。從萬曆十一年靠着大明賜予的撫卹和十三副遺甲起兵至萬曆四十年組建八旗軍隊,努爾哈赤的崛起過程長達二十餘年,期間顧養謙、蹇達、熊廷弼、李化龍等人接連發出預警,大明卻始終對此無動於衷。

所以,李奇珍等人最應該反思的就是在顧養謙、蹇達、熊廷弼、李化龍等人接連發出預警的情況下,大明對努爾哈赤崛起無動於衷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麼?

曾銑的前車之鑑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鑑於河套地區的重要性和俺答部屢次從河套地區蹂躪宣、大、山西等地事實,三邊總督曾銑嚮明世宗提出了收復河套地區的計劃。

對於這個計劃,明世宗和內閣首輔夏言都很贊同,因爲曾銑能從山西巡撫升任三邊總督靠得就是戰功,但是此事在嚴嵩的攪和下卻演變成了一場悲劇。

嚴嵩一直都有打倒夏言自己當首輔的心思,可是卻苦於沒有機會,恰巧夏言對曾銑提出的收復河套地區計劃的支持給了嚴嵩一次難得的機會。

當明世宗就曾銑的計劃詢問嚴嵩的意見時,嚴嵩先說了一大套兵事需慎重的託詞,然後才亮出了真正的殺招——夏言爲何會兩次鼓動曾銑提出收復河套地區的計劃?二人之間的聯繫是否過於密切?若果真如此,手握重兵的三邊總督曾銑交結內閣首輔夏言可不是什麼好事。

嚴嵩的殺招觸動權力慾極強的明世宗敏感的神經,結果導致曾銑和夏言被棄市。

曾銑被棄市的悲劇發生後,不僅在歷史上留下了“天下冤之”的記載,還給大明留下了一道永遠難以癒合的傷疤,此後,每當有人想要提出解決邊防隱患的計劃時都難免會想起曾銑的前車之鑑。

同時,曾銑的前車之鑑也是熊廷弼、李化龍等人雖然接連發出預警但卻沒能提出任何遏制努爾哈赤崛起的計劃的主要原因。

如果熊廷弼、李化龍等人拿不出具體計劃,那麼努爾哈赤崛起對大明形成的威脅將只會成爲一種可能,在文官當政的情況下,任何可能的威脅都不會成爲大明出兵的理由。

更加嚴重的是,在所有人都認爲努爾哈赤崛起僅僅只是有可能會對大明形成威脅的情況下,發出預警的人越多就越會給人一種狼來了的感覺,一旦這種感覺成爲固定印象,大明對努爾哈赤的崛起就只能是無動於衷了。所以,曾銑的前車之鑑就是大明對努爾哈赤崛起無動於衷的一個主要原因。

大明對努爾哈赤的扶持

從萬曆十一年開始,努爾哈赤靠着大明賜予的撫卹和覺昌安、塔克世遺留的十三副盔甲在不到六年的時間裏完成了對建州女真各部的統一,擁有了數千驍騎,並且在萬曆十七年,努爾哈赤還替大明將進犯遼東的女真頭領克五十斬殺。

當時,由於“最忠於漢”的王臺部在王臺死後陷入了內亂,導致王臺部已經無法繼續幫助大明在女真諸部中施行“以夷制夷”的策略,使得大明急於尋找王臺的取代者,恰巧努爾哈赤通過統一建州女真諸部體現出了自己能力、通過數千驍騎展現出了自己的實力、通過斬殺克五十表現出了自己的忠順,所以,在大明朝廷的眼裏,努爾哈赤正是取代王臺繼續施行“以夷制夷”策略的最佳人選。

因其勢,用其強,加以賞賚,假以名號,以夷制夷,則我不勞而封疆可無虞也。且奴酋(努爾哈赤)乃市夷,非生夷也。乃劫虜,非宋之女真阿骨打大志之虜也——《明神宗實錄》

既然努爾哈赤成爲了取代王臺的最佳人選,那麼大明必然會扶持努爾哈赤,從萬曆十七年開始,大明不僅將原來僅屬於王臺的龍虎將軍名號給了努爾哈赤,還默許了李成樑爲努爾哈赤掃清發展障礙的軍事行動。

面對大明的扶持,努爾哈赤也選擇了投桃報李,在萬曆十八年至萬曆四十三年的二十五年間,建州女真赴京師朝貢的次數爲十一次,其中努爾哈赤親自前往的就有四次。這種情況下,大明不僅不會將努爾哈赤的崛起視爲威脅,反而還會對努爾哈赤是取代王臺的最佳人選更加堅定

在大明的扶持下逐漸崛起後又對大明投桃報李,大明怎麼會主動遏制努爾哈赤的崛起,所以大明對努爾哈赤的扶持也是大明對努爾哈的赤崛起無動於衷的一個主要原因。

努爾哈赤的崛起的過程長達二十多年,明朝爲何一直無動於衷? 第3張

努爾哈赤的韜光養晦

在崛起的過程中,努爾哈赤充分的吸取了王臺、王杲等女真部落頭領的教訓,既不願像王臺、尼堪外蘭那樣成爲大明在女真諸部中施行“以夷制夷”策略的工具,也不願像王杲、王兀堂那樣因僅憑本部之力對抗大明而被剿滅,他要做的是韜光養晦。

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山東布政使司的楊姓布政使(遼東在明代隸屬於山東承宣布政使司,遼東都指揮使司又稱山東行都指揮使司)嚮明神宗提出了征討建州女真的計劃。

保守天朝地界九百五十里,俺管事後十三年。不敢犯邊,非不爲恭順也。而楊佈政無端說我不順,今方欲題本徵我部落。——《清太祖實錄》

爲了確定是否有必要征討建州女真,明神宗派餘希元前往探查。深諳韜光養晦之道的努爾哈赤十分清楚公開對抗大明的時機未到,所以努爾哈赤不僅對餘希元高接遠迎,還在見到餘希元后虛情假意的說出了“保守天朝地界九百五十里”,最終使明神宗方式了征討建州女真的計劃。

萬曆三十九年,努爾哈赤僅僅因爲明神宗下詔質問“何爲殺我七部屬夷,何爲奪我發給吾兒忽答等敕書三百六十三道”就親自前往京師補貢一次,解釋事情的緣由。

在努爾哈赤的韜光養晦下,大明君臣都被矇蔽了,他們想當然的以爲只要有努爾哈赤在就能“不勞而封疆可無虞也”,所以努爾哈赤的韜光養晦就是大明對努爾哈赤崛起無動於衷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有了曾銑的前車之鑑、大明對努爾哈赤的扶持、努爾哈赤的韜光養晦,雖然顧養謙、熊廷弼、李化龍等人一再發出預警,但大明卻還是對努爾哈赤的崛起無動於衷的原因也就明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