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耿炳文是開國功臣,爲什麼朱元璋沒有對他下手呢?

耿炳文是開國功臣,爲什麼朱元璋沒有對他下手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耿炳文是明朝開國功臣,早年承襲父職,屢次打敗張士誠的軍隊。雖然沒有徐達、常遇春等人那麼有名氣,但實際上,耿炳文也爲朱元璋立下了許多戰功。作爲開國功臣的耿炳文,爲何最終卻沒有被朱元璋除掉?

話說,明太祖朱元璋發跡之初,在濠州起義軍首領郭子興手下效力。至正十三年,元軍圍攻濠州,歷時六個多月。期間,朱元璋曾奉命領奇兵從城中突圍而出,攻打蕭縣、靈璧和虹縣。元軍久攻不下,自動撒圍而去。濠州雖然轉危爲安,但軍隊減員嚴重,城中儲存的糧食也瀕臨用盡。這種情況下,朱元璋自告奮勇,回鍾離招募士兵和籌措糧食。

朱元璋此次回鄉,大有收穫,一下子招募了七百人多。其中,名字載於史冊的有:徐達、周德興、郭興與郭英兄弟、張龍、張溫、張興、顧時、陳德、王志、唐勝宗、吳良與吳禎兄弟、費聚、唐鐸、陸仲亨、鄭遇春、曹震、張翼、丁德興、孫興祖、陳桓、孫恪、謝成、李新、何福、邵榮、耿君用與耿炳文父子、李夢庚、鬱新、郭景祥、胡泉、詹永新等人。

這些人,日後都在軍隊中脫穎而出,有的還大放異彩,在新生的大明王朝中封侯拜爵。這裏重點說一說耿君用與耿炳文父子,不,嚴格地說,是重點說說耿炳文。原因是耿炳文的父親耿君用死得很早——雖然耿君用也很牛,投軍後,很快就因戰功累升至管軍總管,但他在至正十六年七月在救援宜興時,遭到張士誠的襲擊,力戰而死。耿君用戰死後,耿炳文襲其職,領其軍,繼續與張士誠開打。

耿炳文是開國功臣,爲什麼朱元璋沒有對他下手呢?

至正十七年,耿炳文攻取了廣德,進攻長興,大敗張士誠的大將趙打虎,繳獲戰船三百餘艘,生擒長興守將李福安,順利拿下長興。長興地處太湖口,陸上通廣德,與宣、歙等地接壤,是江、浙的門戶。朱元璋聽說耿炳文拿下了長興,喜出望外,將長興改名爲長安州,並在此地設立永興翼元帥府,任命耿炳文爲總兵都元帥,守衛長安州。

張士誠不甘心長興丟失,派左丞潘元明、元帥嚴再興率兵前來收復。耿炳文奮力反擊,大敗敵軍。張士誠一怒之下,放出大招:派司徒李伯升率兵十萬,分水陸兩路殺來,氣勢洶洶,志在必得。耿炳文手下止有兵七千人,形勢危急。朱元璋急得跳腳,急調陳德、華高、費聚前往增援。哪料,陳、華、聚三人帶來的數千人都不夠李伯升塞牙縫,幾番較量下來,先後潰散而去。耿炳文不爲他們的敗逃所動,沉着冷靜,採用數十種防禦方式進行應對,將李伯升的攻勢一一化解。

這場兵力對比懸殊的攻守戰持續了一個多月,常遇春的援軍才姍姍而來。李伯升久攻不下,師老兵疲,不敢迎戰,棄營而走。耿炳文乘勝追擊,收割了五千餘顆首級。張士誠恨得牙碎,派弟弟張士信再來爭奪永興。耿炳文不但打敗了張士信,還俘虜了元帥宋興祖。張士誠氣得一口老血沒忍住,仰天狂吐,發大軍瘋狂圍城。耿炳文打張士誠軍打出了信心,親自和費聚迎戰,獲大捷。長興是張士誠的必爭之地,史載:“炳文拒守凡十年,以寡卸衆,大小數十戰,戰無不勝,士誠迄不得逞。”

朱元璋搞定了陳友諒後,回過頭來收拾張士誠。耿炳文一馬當先,攻克湖州,圍困平江。張士誠敗亡後,耿炳文升任爲大都督府僉事。可以說,耿炳文就是朱元璋手底下最擅長防守的將領,另外一個防守功底稍遜一點的是吳良。湯和也擅長防禦,但相比耿炳文和吳良,還是差很遠。朱元璋正是有了耿炳文、吳良這一對防守型良將,守住了長興、江陰,使得張士誠無法趁虛而入,才得以擊敗陳友諒,奠定下一統天下的堅實的基礎。

洪武元年,耿炳文得授鎮國上將軍兼右率府副使,隨大軍征討中原,攻克山東沂、嶧等州,攻下汴梁。後又隨常遇春攻佔大同,攻克晉、冀。隨大將軍徐達征討陝西,打敗李思齊、張思道。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勳爵,耿炳文封長興侯,食祿千五百石,予世襲鐵劵。這之後,出塞遠征大漠、征討雲南、平定陝西徽州妖人之亂、擒獲蜀寇高福興等等,耿炳文均參與其中。

洪武三十一年,耿炳文鎮守遼東。原先朱元璋爲了使功臣集團成爲皇權的重要支柱,不斷與良臣名將結成兒女親家,其中有常遇春女、馮勝、藍玉、徐達、李善長、傅友德、胡海等等。但這些良臣名將或因老死病故,或因論罪坐誅,到了洪武末年,均已不在人世。實際上,當世舉目朝堂,諸公、侯皆已凋零,倖存的也只有耿炳文和郭英二人而已。

爲鞏固朱家天下計,洪武二十七年十二月,朱元璋親自把懿文太子 的長女江都郡主嫁給長興侯耿炳文的兒子耿書。顯而易見,這是朱元璋爲保護即將繼位的皇太孫朱允炆在軍事上作出的重要安排。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叛亂,已經六十五歲的耿炳文任徵虜大將軍,率領號稱三十萬的大軍前往征討,結果在真武遭遇了敗仗。

失敗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耿炳文善守不善攻是最重要的一點。其次,耿炳文軍隊號稱三十萬,實際上只有十三萬人。而這十三萬人疏於訓練,戰鬥力並不高。相比之下,朱棣軍隊常年鎮守邊境,乃是百戰邊兵,戰鬥力自不可同日而語。再次,耿炳文隊伍中出現了奸細,其部將張保向朱棣投降,全盤曝光了耿炳文軍的虛實。《明史》載:耿炳文吃了敗仗,迅速調整了部署,堅守真定,以守代攻。

大家都說耿炳文的戰略高明,蓋因叛軍雖然戰鬥力強,但“名不正言不順”,不能獲得道義上的支持,同時後勤保障跟不上,難以持久作戰。只要假以時日,定能將叛軍拖垮。而朱棣也相當清楚這一形勢,所以,只圍攻了三天,就灰溜溜地撤退了。可惜的是,建文帝卻頭腦發昏,走馬換將,以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代替耿炳文,率部五十萬征伐朱棣。李景隆是個大草包,在鄭村壩、白溝河被朱棣軍隊擊敗,喪師數十萬,導致攻守勢易,建文政權敗亡。

關於耿炳文的結局,《明史》的記載是:他因與朱棣交戰失利,被建文帝罷黜,於是覥顏投降,卻在永樂元年因刑部尚書鄭賜、都御史陳瑛彈劾衣物違制,畏罪自殺。但是,明中期定遠人黃金在《開國功臣錄》中記:耿炳文在洪武三十二年十月自遼東率衆十餘萬援真定,戰歿於陣,年六十五”。

與黃金同時代黃佐在《革除遺事》中也說:“炳文死於陣,年五十六。炳文有智略,長於征戰,至於敗沒。後爲大將者多綺紈子弟,遂至於亡。”此外,明正德朝尚寶司少卿姜清撰《姜氏祕史》、萬曆朝焦竑著《國朝獻徵錄》也都記耿炳文是在出兵援真定後不久就死了。

相對來說,耿炳文死於真定的說法更靠譜。最有力的證據就是:明英宗正統年間,黔國公沐晟給他的表哥耿琦撰寫了《濠梁慎庵耿公墓田碑記》一文。沐晟是沐英之子,他的母親就是耿炳文的妹妹。沐晟在爲表哥耿琦寫的墓誌銘裏有這樣一段話:“至三十二年,侯(即長興侯耿炳文)年已六十有五,援真定,歿於陣。上更痛甚,親制文遣命中官渝祭。命有司治墳塋,賜臨濠山地三白頃、佃戶二千人、守墳人二百戶,儀仗戶十五戶,以京衛軍士充之,先後隆恩疊頒洊至。”

這裏說的“三十二年”就是建文元年,朱棣即位以後稱洪武三十二年;文中的“上”指建文帝。沐晟不僅記載了耿炳文在建文元年死難於真定,而且說建文帝親自撰寫了祭文,在鳳陽爲耿炳義修建了墳縣,連賜地、佃戶、守墳人、儀仗戶都有詳細的記錄。

有意思的是,《明太宗實錄》有記:永樂初廷臣劾奏本指耿炳文葬禮“逾制”,朱棣“命速改之”。耿炳文到底歿於戰陣還是覥顏投降朱棣呢?時間已經過去了六百多年,真相到底如何,也許,只是一個永久的謎了。

耿炳文是開國功臣,爲什麼朱元璋沒有對他下手呢? 第2張

朱元璋作爲明朝的締造者,他身邊有不少富有才能的文臣武將一路主持他,但是在開國之後沒多久,朱元璋卻開始對這些擁有衆多功勞的開國大臣,痛下殺手。以至於最後,在開國之處的那些文臣武將,沒過多久就幾乎全都被朱元璋給殺掉了,但是在衆多有功之臣中,有一個卻逃過了朱元璋的魔爪,存活了下來,這個人就是耿炳文。

耿炳文雖然沒有徐達、常遇春等人那麼有名氣,但實際上,耿炳文也爲朱元璋立下了許多戰功,尤其是和張士誠的各種周旋。在耿炳文一舉打敗張士信之後,就佔領了長興這個地方,而長興對於當時的張士誠來說有着重要的軍事意義。所以,張士誠就和耿炳文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拉鋸戰,在這十年間,張士誠曾經無數次的攻打長興,但是不管怎樣,耿炳文都能輕鬆化解張士誠的每一次進攻,甚至多次以少勝多。除此了和張士誠進行了數十年的拉鋸戰,在明朝建立之後,耿炳文也多次出征平定明朝邊境處的戰亂。

衆多周知,朱元璋當時對他手下的這些武將是十分忌憚的,因爲生怕這些武將有一天會運用手裏的兵權造反。而從耿炳文的這些戰績中也不難看出來了,他在朱元璋的隊伍中也是一名十分優秀的將領,但是爲什麼如此厲害的武將當時卻並沒有被朱元璋殺掉呢?

一方面,耿炳文自身謙虛謹慎的性格分不開。相比於其他武將在得到封賞之後的爲所欲爲,耿炳文反而更加謙虛。有一次朱元璋下令要他在碑上記敘他的戰功時,他卻把朱元璋先誇了一遍:我們能有如今的成就全部都是因爲皇上的英明領導,和我們自己是沒有什麼關係的!在講述自己戰功的時候,卻懂得把朱元璋的功勞放在第一位,這樣謹慎的做法讓朱元璋覺得十分放心。覺得耿炳文是一個謙卑的大臣,這樣的人是不會有什麼反叛的心思的。

而另一方面,是對出耿炳文軍事才能的瞭解。雖然耿炳文這一路上爲朱元璋立下了不少功勞,但朱元璋深知,耿炳文在軍事上所擅長的領域不是進攻而是防守。的確,對於能和張士誠周旋十年的耿炳文來說,他在防守上的能力是十分厲害的。朱元璋深知,雖然自己已經除掉了許多有威脅的武將,也平定了不少邊疆的戰亂,但是他依舊十分擔心這個國家會不會再出現其他的戰亂。

所以,朱元璋必須要留下耿炳文,因爲他不但是一個不會對明朝產生威脅的武將,而且很可能成爲未來幫助明朝度過難關的將領。在朱元璋的眼裏看來,耿炳文就是保衛明朝的最後一道底線,在他離開後,有耿炳文卓越的防守才能來幫他鎮守住明朝的疆土不受侵害。不難看出,耿炳文能夠逃脫出朱元璋的魔爪,和他自己的性格以及在防守方面卓越的能力是分不開的。在那個紛雜的年代,耿炳文能夠順利的活下來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尤其耿炳文所陪伴的是朱元璋這樣一位多疑又殘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