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韋氏集團爲什麼會被李隆基輕易的除掉呢?

韋氏集團爲什麼會被李隆基輕易的除掉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隆政變是由當時相王李旦第三子臨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於帝都長安城共同發起的一場宮廷政變。李隆基以禁軍殺了韋后、安樂公主,並徹底剿滅了韋氏集團告終。爲什麼韋氏集團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被李隆基等人反敗爲勝呢?

武則天退位以後,李顯即位,是爲唐中宗,李顯的復位,鳳閣侍郎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等功勞很大,唐中宗對他們也有很大的封賞,但是李顯作爲一個沒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最感激的卻是自己的韋皇后,因爲她與李顯共患難,對於韋氏非常的縱容,加上自己能力不行,導致大權旁落。皇權被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掌握。

而韋皇后又和樑王武三思勾結在一起,爲什麼這兩人勾結呢?倒不是說兩人有不可告人的祕密,而是這兩人是親家,韋皇后的女兒安樂公主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因此二人就聯合到一起了。在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的努力下,身爲王爺的武三思又位列宰相,這樣皇權和相權就落入到韋、武集團手中,他們得勢以後,首先打壓的就是幫助李顯復位的幾位功臣,張柬之、敬暉等都被貶官或者流放,而當時的太子李重俊也非常難過,因爲李重俊並非韋皇后所生。

安樂公主和他的丈夫武崇訓總是羞辱太子,想搶奪太子之位,泥菩薩尚有三分火氣,更何況李重俊還是皇族太子,於是忍無可忍的李重俊發動兵變,殺死了武三思父子,不過他卻算錯了,當時的皇帝李顯是支持韋后的,於是羽林軍倒戈,而這個太子也被殺,這下好了,太子和武三思自相殘殺,剩下的韋皇后一家獨大。

韋皇后這個人是有野心的,她學自己的婆婆武則天成爲第二個女皇,在唐隆元年,李顯暴死,有人懷疑是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下毒殺害了李顯,這個猜測極有可能是真的,這樣對於韋皇后非常有利,她扶李重茂登基,改元唐隆,並將領南北衙禁衛軍交與韋家子弟統領,其獨攬大權之心昭然若揭。

宰相宗楚客夥同太常卿武延秀、司農卿趙履溫、國子祭酒葉靜能以及韋家諸人一同勸說韋后稱帝,這一下觸動了李家的逆鱗,李氏中的佼佼者如李隆基開始謀劃反撲,而太平公主也想得到至高無上的權力,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二人一拍即合,決定除去韋氏集團。當然李隆基不是愣頭青,李隆基一直與軍中交好,唐太宗時期選拔官戶和蕃口中驍勇善戰的人員建立的百騎,發展到李顯的時候已經變成了萬騎,李隆基對萬騎兵中的豪傑之士都深相結納。

李隆基於是與太平公主及其子衛尉卿薛崇、西京苑總監贛縣人鍾紹京、尚衣奉御王崇曄、前任朝邑尉劉幽求、利仁府折衝麻嗣宗等人策劃先行舉兵發難,剷除韋氏集團,而韋氏集團爲了建立自己的威信,對萬騎非常的不好,不是打就是罵,導致萬騎多有怨言,這也給裏李隆基機會。

於是李隆基帶領人馬衝入羽林營,將掌握羽林軍的韋璿、韋播、高嵩三人斬首示衆,羽林軍紛紛倒戈,聽從李隆基的指揮,於是李隆基帶領將領攻打皇宮,韋后惶惑中逃入飛騎營,有一個飛騎兵將韋后斬首,並把首級獻給李隆基。安樂公主正對着鏡子畫眉,被士兵斬殺。此外還將武延秀斬首於肅章門外,將內將軍賀婁氏斬首於太極殿西。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一戰掃平韋氏集團,逼李重茂讓位給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是爲唐睿宗,改元景雲,三天後,李隆基被立爲太子。這次政變掃平了韋皇后集團,但是新的矛盾又起,太平公主也想學自己的母親,李隆基當然不讓,於是二人又開始了明爭暗奪,而李旦認爲自己不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對手,夾在中間沒有好果子,於是讓位給李隆基,最終李隆基技高一籌,殺了太平公主,開始勵精圖治,開啓了開元盛世。

韋氏集團爲什麼會被李隆基輕易的除掉呢?

那麼爲什麼韋氏集團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被李隆基等人反敗爲勝呢?

第一、執政時間不長且政治聲譽不佳。

韋后一直想學自己的婆婆武則天,但是她無論外部環境和自身政治素養上都遠遠不及。武則天在登基之前,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和高宗共同理政或代替高宗理政。從顯慶五年到永淳二年長達23年,又在兩個兒子登基後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六年才登基稱帝。漫長的30年執政生涯,武則天不僅用出色的政治才能贏得了政治聲望和影響力,還用大開告密之門和血腥鎮壓誅殺皇族勢力將反對勢力一一剷除。

而反觀韋后,從神龍元年李顯復位起到唐隆元年韋后把持朝政不過短短五年。她的族人短期內驟升高位,無論是政治能力還是政治聲望都很一般,在武則天時代飽受壓制的韋氏集團包括韋后本人都如暴發戶一般飛揚跋扈,再加上韋氏爲了鞏固勢力,和政聲同樣不佳的武氏集團結盟,這就導致了韋后在大唐官僚集團中很難有大量的支持者。韋氏集團的政聲不佳還體現在韋后及安樂公主等人的奢侈無度,同時公然賣官度僧,交錢就可以入僧籍或者取得官位,導致國家財政收入的減少和大量亢官的出現,這些行爲都嚴重損害了官僚集團的利益。

第二、在政治角力中樹敵過多。

其實韋后集團在神龍三年已經遭遇過一次危機,由於過度的逼迫和爲了扶持安樂公主上位,韋氏集團和武氏集團聯手對當時的太子李重俊不斷髮起政治攻擊,導致年輕的太子發動了“神龍政變”。雖然這次政變最終因爲唐中宗的干預失敗了,但是卻成功的誅殺了武氏集團的領袖武三思。

這次失敗的政變直接影響了韋氏集團後期的失敗,其一,逼反太子李重俊,導致在官僚集團的政治聲譽更差。其二,暴露了唐中宗纔是韋氏集團最大的倚仗,但是三年後唐中宗就死了,雖然有人對史書中記載的韋后和安樂公主毒死唐中宗的記載有質疑,但是不管怎樣,實質上是外戚集團的韋氏集團在失去唐中宗這一最大政治王牌後,的確變的有點外強中乾了。其三,在韋氏和武氏兩大集團中,實質上政治經驗和謀略較爲出衆的只有武三思和上官婉兒,但是上官婉兒畢竟是後宮妃嬪,政治參與上較武三思還是要少一些,所以這個集團的中最有政治智慧的毫無疑問是武三思,但是這次政變武三思被李重俊殺了。這就導致韋后和安樂公主失去了一個最得力的助手,直接導致707年之後,韋氏集團四面樹敵。

武三思在世時,針對太子李重俊的攻擊中,極力拉攏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不僅支持中宗對他二人加官進爵,還一次性給兩人增加了十萬戶的收入,以此換的李旦和太平公主對韋武兩大集團保持中立。事實證明這是非常高明的策略,本身權力慾望不強的李旦較爲隱忍的太平公主在武三思死前都默契的沒有干預韋武集團對太子李重俊和官僚集團領袖神龍五王的攻擊。

但是武三思死後,韋后和安樂公主卻錯誤的估計了形勢,安樂公主迫不及待的就向她的父皇中宗誣陷李旦和太平公主,這一魯莽的行動沒有得逞之餘,還成功的激怒了太平公主和李旦,使兩家勢力迅速的走到了一起共同對抗韋氏集團。707年之前,韋武集團的敵人只有太子李重俊和部分官僚集團中的反對者,而707年之後,韋武集團中的武氏遭受重創,勢力受損,但是敵人卻變成了以太平公主和李旦爲首的皇室和官僚集團中的大批反對者。

韋氏集團爲什麼會被李隆基輕易的除掉呢? 第2張

第三、錯誤估計了政變前夕的局勢。

唐隆元年,唐中宗死後,政局尚未穩固,韋后推中宗幼子李重茂登基,比中宗在世是更肆無忌憚的攫取權力,在尚書省和禁衛軍中大量安插韋氏族人,意圖控制政府和軍事力量。同時迫不及待的準備自己登基稱帝,密謀剷除李旦和太平公主。但是韋后和武則天的差距就很明顯的表現出來了,武則天在高宗死後,還耗了六年的時間纔敢自己登基稱帝,而韋后在中宗死後纔不到一個月就已經迫不及待了。

同時韋后和韋氏子弟都錯誤的估計了自己的影響力,以爲在重要崗位上安插了自己的人就掌握了這些機構和軍隊。但事實證明,他們剷除李旦和太平公主的計劃就是他們自己人泄露了出去;同時韋氏家族的幾個子弟根本沒有能力控制那些禁衛軍。最後,在政變前夕,韋后將較有政治能力的紀處訥等人派去巡視各道,將年輕的子侄輩的韋播等人留在京城,直接導致對威脅最大的太平公主等人的控制力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