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劉璋軍隊非常多,爲什麼還有請弱小的劉備幫忙呢?

劉璋軍隊非常多,爲什麼還有請弱小的劉備幫忙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天府之國成都地勢險要、糧草充足,從劉焉手裏繼承來的時候富庶的漢中也在劉璋的統治之下。那麼,佔據富庶險要之地的劉璋爲什麼還要請劉備入川?劉璋勢力比劉備強大,爲什麼還會被劉備打敗?

劉璋的父親劉焉在到達益州的時候,益州剛經歷了黃巾之亂的衝擊,在地方官僚的主導下平定,才恢復了政治秩序。但劉焉爲了樹立自己在益州的威信,建立起個人統治,誅殺了一批勢力比較大的當地豪強地主,而他所賴以對抗這些地頭蛇的,主要就是東州兵,也就是從南陽和關中遷徙而來的中原人士。

劉焉死後,劉璋是在劉焉的老臣、地方大吏趙韙等人的支持下才繼位的,他們之所以擁立劉璋,而沒有選擇擁立比劉璋年長的劉瑁,主要原因就是劉璋性格比較懦弱,也就是三國志所謂的“溫仁”,便於他們控制,充當傀儡。

但劉璋卻偏偏不甘心完全充當一個傀儡。繼位不久,就和張魯決裂,全部殺死了張魯留在益州的家屬,和張魯結下了死仇。爲了抵禦張魯,劉璋派劉焉的老臣龐羲出任巴西太守,負責防禦張魯,結果龐羲到任後反而和張魯眉來眼去。

龐羲畢竟還沒有和劉璋撕破臉,趙韙就直接撕破臉叛亂了。因爲甘寧等人在益州東部地區叛亂,得到了劉表的支持,劉璋派趙韙率兵前去平叛。趙韙到前線後,先平定了叛亂,將甘寧趕到了劉表的轄區。

趙韙又私自和劉表媾和停戰,在益州地方豪強的支持下,回師成都,差一點就推翻劉璋。只是東州兵知道這次如果劉璋失敗了,他們都得死,所以都拼死力戰,才擊敗了趙韙的軍隊,劉璋在益州的統治才得以保全。

所以,劉璋其實是有軍隊的,數量比剛入川時的劉備多。劉備入川時大概只有一萬人左右的軍隊,而劉璋代領去與劉備見面的軍隊,就有三萬人。當然,劉璋肯定還有一些軍隊分散駐守在轄區各地,以及留守成都,總數量不止三萬。那麼,劉璋既然軍隊數量比劉備多,爲什麼還要請劉備來幫他抵禦張魯呢?

劉璋軍隊非常多,爲什麼還有請弱小的劉備幫忙呢?

爲什麼劉璋會引狼入室招來劉備?

對於軍閥而言,軍隊與地盤豈不是與生命等價?將大量軍資、軍隊交付劉備,還引之來自家地盤,這豈是一個心智正常的軍閥?這是亂世特有的疑惑,解答之前,我們先簡單瞭解一下那個時代特有的規則。亂勢的規則就是上下級的明文約束不再起作用,實力即主權。朋友間如是、兄弟間如是、君臣間亦如是,而劉璋的故事則生動地體現了這套規則。

在大家的眼中,漢末軍閥是這樣的:你佔領一個州,你就是土皇帝,我佔領一個州,我就是土皇帝;在我的地盤裏,我是君、其他人都是臣,在你的地盤裏也一樣;我們之間的所有交流、衝突,都是我們兩人做主的事情。這便是人們的固有印象,真的把軍閥集團看作成一個獨立國家了。

實際上,在一個軍閥集團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多元的。比如,曹操作爲曹營集團的領袖,他與荀彧、鍾繇等人是實際上的“合夥人”關係、但作爲集團領導者,他也是荀彧的上級;他的心腹大將夏侯惇,固然是他的下級,但作爲擁有獨立部曲的領軍將軍,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夏侯惇也是他的“合夥人”。在這種關係中,到底是“下級”多一些還是“合夥人”多一些,都由人物的才幹強弱而定。

這恰恰就是亂世文化的特徵——不確定的關係,帶來的是更多的不穩定性,所以會有“你不重視我,那我就跳槽咯”(比如郭嘉、程昱都是幾易其主)、會有“看你不如我,我帶人單幹咯”(比如張魯、公孫瓚),不過更多的是“你這麼厲害,我還是繼續跟着你咯”。形象一點說,那個時代的大集團,無非是一個又一個小集團的集合與吸納,作爲領袖想統領衆多小集團,就需要過硬的馭人能力與權術,否則小集團的小領袖是不會甘心做自己部下的,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從下級變成合夥人甚是對手。而劉璋的問題,在於他不僅深知這項規則、還深知自己玩不轉這項規則。

劉璋招劉備入川,意圖就不止抵禦張魯那麼簡單。想侵略西川的張魯集團,其前身就是劉璋集團中的小集團。張魯原先是劉璋父親劉焉的將領,他與將軍張修一起,受命進攻漢中太守蘇固,結果野心爆棚的張魯殺掉了張修奪得軍隊,又吞併了漢中,一下子從劉焉的下級、搖身一變成爲了漢中集團的領袖。

劉璋即位以後,也做過一些反擊。先是殺掉了張魯的家人泄憤,然後便任命自己的親信部下龐羲爲巴西太守、進攻張魯——結果屢戰屢敗。其間,益州的內部矛盾也愈發凸顯出來。因爲劉璋未能妥善處理外來流民與本土居民間的矛盾(或者說他更青睞外來戶),本土反對派趙韙便依靠民怨發生了暴亂,雖然劉璋最終依靠“外來戶”東州軍鎮壓了叛亂,但大家對於益州集團內部的矛盾早已洞若觀火,此時且不說抵抗張魯,就是單憑劉璋,能否穩住日益不安的益州局勢都是一個問題。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劉璋恐懼一旦仇家張魯打來,自己的部下便會土崩瓦解,因此招外援、“挾外自重”成了他的唯一選項。

而找到劉備其實是個偶然。劉璋放眼天下,第一個想抱的大腿,便是曹操。不過彼時事業正值鼎盛的曹公對江湖小字輩劉璋並不很尊重,只是給了虛銜便不再加恩,並且讓張鬆吃了幾回閉門羹,這種輕蔑不僅激怒了劉璋、更激怒了外交大使張鬆。

張鬆在回程中遇到了與曹操同樣名滿天下的劉備,尚且屯兵荊襄的劉備顯然要謙遜得多,好酒好菜招待、日日陪同交談,恃才傲物的張鬆不僅下決心要拉劉備入川、更決心要投奔劉備陣營。

這便有了後來劉備入川的戰役。

很顯然,劉璋對自己的問題看得非常清楚,他知道以自己的水平無法駕馭益州的部下,同時也無法治理好益州的民衆,更無法彌補益州內部不同派系間的裂痕。正是驚恐於日後再有第二張魯、趙韙,所以纔會拉攏強援進入自己的地盤,一方面挾外自重威懾內部不滿,另一方面對劉備保持戒備。

結果是下得一桌臭棋。作爲旁觀者,諸葛亮對益州問題看得非常清晰,他在《隆中對》中說道:“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思得明君”這句話,用在劉璋的部下身上真的再合適不過了。

在劉備與之決裂、雙方大軍相抗之後,蜀中將帥的崩潰快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且不說一直作爲內應忽悠了劉璋無數次的張鬆,蜀中宿將孟達一見到劉備便成了劉備的大將、謀臣法正一出成都便成了劉備的軍師、據守成都門戶綿竹的李嚴成了劉備的心腹大臣。這些人都是益州集團的骨幹,他們興高采烈地做帶路黨,其他人馬哪裏有什麼抵抗力。

本欲拒狼、招來一虎。劉璋打得算盤,最終打崩了自己,他算準了劉備強於張魯、卻算不準劉備比張魯更渴望也更有能力奪得益州。其實這種“找代理人打短工”的模式在三國並不少見,有的相安無事——劉備屯兵劉表地界,直到劉表亡故也沒有鳩佔鵲巢;有的委身緩衝地帶給人打短工——張繡屯兵劉表的宛城抵禦曹操、張魯;有的心悅誠服真心歸順——臧霸歸順曹操終身不叛。只是劉備相比於劉璋水準過強,召來他便顯得自取滅亡。

更深層次,是劉璋本人的站位問題。他並非蜀川本土士族,因此信賴外來軍民,或者寒門將領,集團內部人心離散非常嚴重,因此他更恐慌本土軍民或其他士族將帥的反叛。張鬆掐準了他的痛處,屢屢告訴他“今州中諸將龐羲、李異等皆恃功驕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則敵攻其外,民攻其內,必敗之道也。”使得他愈加親近劉備,即使黃權、王累以命相諫也不聽從——防的就是你們。

以劉璋爲座標,很容易看出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的水平之高,他們能駕馭鬼才虎將、能讓派系林立的內部大都心悅誠服,甚至名聲一到便讓攻守之勢逆轉,本身就不愧亂世英雄的稱號。

劉璋軍力比劉備強大,爲什麼會被劉備打敗?

第一,劉璋養肥了劉備的軍隊

劉璋引狼入室,把劉備請到益州,是想讓他去打張魯的。劉備帶着數萬人到益州後,劉璋接待規格空前,雙方士兵歡聚一百天,天天有酒有肉。劉璋覺得還不夠,爲了彰顯誠意,他還調撥一部分兵力給劉備,並提供大量的車馬、盔甲、器械及其他物資。劉備拿了劉璋賞賜的巨億財物,並沒有去打張魯,而是養肥軍隊,收買人心。不僅如此,劉備的險惡用心,是要奪取益州。怎麼奪呢?劉備聽了龐統的建議,佯稱要返回荊州抵抗曹操。

劉璋一聽傻了眼,花了血本請劉備前來剿滅張魯,豈料費了許多錢財,一槍未放,劉備就要打道回荊州去了,這是哪門子事啊?不僅如此,劉備還獅子大開口:我回荊州打曹操,就是幫你守住益州大門,你要撥給我一萬人馬以及相應的糧食物資。這下劉璋明白了,自己遇到無賴了。他那心情,就跟今天借錢給人的債主們一樣,本以爲自己是老大,最後發現是苦逼。你不追加投資,以前的投資全泡了湯,你要追加投資,又怕被套住。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放債的成了孫子,借債的反成了大爺。

劉璋也真是實誠之人,在劉備的勒索下,他勉強撥四千人給劉備差遣,至於糧食物資,減少一半。說實話,劉璋仁至義盡了。但劉備分明是找茬的。劉備翻臉了,你把老子當乞丐啊。就在這時,有人向劉璋告發張鬆與劉備勾結,密謀奪取益州。劉璋大驚,當即下令逮捕張鬆,斬首示衆,並快馬通告益州各地守將,防備劉備突襲。

第二,劉備先下手爲強

劉璋還是遲了一步。劉備已經動手了。當時劉璋麾下有兩位名將,一個叫楊懷,一個叫高沛,手握重兵,據守關頭。這兩人都不喜歡劉備,多次寫信給劉璋,要求把劉備遣回荊州。劉備突下殺手,召楊懷、高沛兩人前來,隨便扣了個“無禮”的罪名,將兩人斬首,吞併其部,進而佔據涪城。益州之戰由是爆發。大家可以看到,在益州之戰爆發時。劉備不僅從劉璋手中撈到鉅額財物,還勒要兵力,殺其名將,吞併其部衆。從一開始,劉璋就非常被動了。因此,並不像某些人認爲的,劉璋兵力有多強大。

劉璋軍隊非常多,爲什麼還有請弱小的劉備幫忙呢? 第2張

第三,劉璋犯了戰略錯誤

面對虎狼劉備,劉璋如何應戰呢?益州從事鄭度獻策道:“劉備孤軍深入,遠道來襲,據我所知,他的兵力不到一萬人,而且有些士兵未必真心歸附他。他的弱點在於軍隊輜重補給缺乏,只有沿途收羅田野的莊稼爲糧食。最好的辦法,是把巴西、梓潼等地的老百姓盡數遷往內水、涪水以西,把糧倉及田野裏的糧食焚燒一空,我們則以靜制動,以逸待勞。等敵人前來挑戰時,我們堅守不出,只要拖上一段時間,他們的糧食就耗盡,用不着一百天的時間,必定要撤退。

等他們撤退時,我們再發動掩襲,定可把劉備手到擒來。”行軍打仗,沒有糧食可不行,鄭度這一着,着實點中劉備的死穴。然而,劉璋卻說:“我只聽說過要抵抗敵人以保護百姓,沒聽過把百姓遠遠遷走以躲避敵人。”對於劉璋這個人,在三國時代,他才能平平,沒有雄心壯志,統御力不強,但他不是昏君、暴君。從他心繫老百姓這點看,至少是個人。

不採納鄭度的計策,只能硬拼了。劉璋派部將冷苞、張任、鄧賢等人出戰,被劉備打得落荒而逃,只得退守綿竹。劉璋確實不是打仗的料,他不甘心失敗,又派李嚴、費觀督綿竹守軍出戰,豈料李嚴、費觀早看出劉璋不是劉備對手,索性舉旗投降了。勢力此長彼消,收羅衆降兵後,劉備更加強大,分兵略取綿竹附近諸郡縣。張任收攏殘兵敗將,退到雒城。劉備尾隨而至,張任擺開決戰架式,在雁橋展開大戰。

此役益州兵團大敗,張任戰死。劉備兵圍雒城,已是牢牢控制住戰爭的主動權。雒城包圍戰持續了一年之久。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劉備終於攻破雒城。能否奪取益州,關係到劉備集團的生死存亡,劉備必須全力以赴。爲了加強攻勢,劉備把一支戰略預備隊投入戰鬥,這支預備隊就是留守荊州的部隊。

第四,諸葛亮、張飛入蜀

諸葛亮與張飛、趙雲等人,走水路沿長江逆流而上,進入益州。這支精銳的荊州部隊勢如破竹,先是攻陷巴東郡,緊接着又襲取江州,俘虜巴郡太守嚴顏。攻克江州後,諸葛亮兵分兩路,一路由趙雲指揮,平定江陽、犍爲;另一路由張飛指揮,略定巴西、德陽。雒城失守、諸葛亮入蜀,益州牧劉璋大勢去矣。法正寫了一封信給劉璋,分析益州強弱形勢,勸他放棄抵抗。劉璋一肚子火,把法正的信撕個粉碎。

劉備由雒城向成都挺進,與此同時,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也陸續抵達成都外圍。作爲益州首府,成都有堅固的城防,城內有三萬名精兵,糧食足夠支撐一兩年。更重要的是,成都軍民抵抗意志很強,在他們看來,劉備就是個忘恩負義之輩,大家磨拳擦掌,要與劉備一決死戰。

第五,劉備以攻心戰術,成都淪陷

劉備採取攻心戰術。當然馬超正好歸降劉備,劉備祕密撥了一支軍隊給馬超,讓他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成都北郊。成都守軍看傻眼了。怎麼突然間在城北冒出一支軍隊,再細細看時,竟然打着馬超的旗號。大家心裏不由得寒意襲來。馬超居然投降劉備了,還帶來了剽悍的涼州騎兵!這消息一傳開,成都城內百姓惶惶不安。說起涼州騎兵,簡直是恐怖的代名詞,當年董卓那些涼州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令人還記憶深刻。

其實馬超投降是沒錯,那支軍隊卻不是涼州騎兵,而是劉備的部隊。這就是劉備的攻心戰術,我不攻城,但嚇嚇你總是可以的。在攻心戰的同時,劉備又派人進城勸降劉璋。益州牧劉璋真的被嚇住了。劉璋對衆下屬說:“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對百姓沒有恩德。如今益州戰亂已三年,百姓暴屍荒野,這全是因爲我一人的緣故,我怎麼能安心。”

成都終於掛起白旗,城門打開了。神情憂傷的劉璋出城投降,他的部屬、沿途的百姓都無不失聲而哭,可見他還是得到士民的擁戴的。《後漢書》作者范曄這樣評價他:“璋能閉隘養力,守案先圖,尚可與時推移,而遽輸利器,靜受流斥,所謂羊質虎皮,見豹則恐,籲哉!”把他說成是“羊質虎皮”,想借劉備來完成大事業,可是終究自己只是一隻羊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