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席地而坐”的漢代,那時的傢俱樣式有多豐富?

“席地而坐”的漢代,那時的傢俱樣式有多豐富?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生活起居對於人們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漢代時期還是屬於席坐時代,但這一時期的牀榻都擡高了視線。這時候用於貯藏物品的容器,庋物之器。這些都朝着加劇方向發展,在漢代有了初具規模的桌子,那個時代也被稱爲“垂足坐時代”。

那麼,“席地而坐”的漢代,傢俱到底有多發達呢?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一、庋物

庋物這種傢俱,除了有臥坐傢俱之外,在漢代之中最多見的就是食案傢俱。食案傢俱又被分爲兩種,一種名爲棜案,它類似於托盤,並且無足,早在先秦時期,就出現過無足之棜。

另一種則是有足之案,這種傢俱最早出現在公元前24世紀,是在山西襄汾陶寺大墓中發現的。歷經了夏朝,商朝,周朝以及秦朝一直被沿用下來。在此前的發掘報告中,誤把這種傢俱稱之爲俎,這種俎是一種切肉的工具臺。

漢代時期的案,大多都是長方形的。有的會成裝柱狀,還有的是蹄狀案足。這種物品長約一米,高約1到2分米,大多都是由木頭製成的。在山東臨沂曾出土了西漢墓木製的案。在這出土的案上面,直接標出了物器的名字;而在遼陽三道壕石墓出土的陶案,在這個案上刻寫了用途並且十分清晰。在這些食案上,放置一些杯盤等食具。

重慶相國寺東漢墓所出土的陶案上,繪製了八杯一盤。而河南靈寶東漢墓所出的這些陶案,在這上面放置了一魁,一杯,還有一勺。北京豐臺西漢墓所出的彩繪漆案,長度將近兩米,寬度也將近一米。通過上面的繪製一看,就是豪貴之家所用的大食案。在《三國志》當中所描述的傢俱,和這種大案較爲相近。在沂南出土的畫像當中也出現過上至十杯的八足大案。

不過,還有一些和有足食案形體較爲相近,但是體積較小的一種書案。在洛陽出土的東漢墓壁畫當中,墓主夫婦都端坐在大牀前。在四川出土的東漢墓當中的畫上,油與圓硯放在一起的小書案。在漢代李尤所寫的書中有寫到過當大臣在奏事時所用的書案和文書一起承託着上奏,這也被稱爲奏案。

二、漢代圓案

在漢代除了有長方形桌案之外,還有圓案,在當時被稱爲“檈”。在沂南的畫像之中也出現過這種樣式傢俱。在廣州出土的東漢墓當中有一件銅檈器,高度有86釐米,半徑則達到了40釐米。在上面有大小銅耳杯6個,在出土的時候裏面還有雞骨與豬骨。不管是檈案還是方案,都可以摺疊起來去放東西。

在漢代的傢俱當中,有一種和案容易混淆的物品,名爲“幾”。這種物品一共被分爲兩種,一種被稱爲曲足案。其實幾和岸本是兩個不相同的物品,兩者在用途上也大有區別。還有一種擺在牀前的器具,在漢代被稱爲長几,在這種物品上面也裝了柵狀曲足,在這上面經常放置一些酒食。這也導致了幾和案兩者之間的概念重疊。那些用來放置文書的幾也被稱爲几案。

在從沂南出土的畫像石中,還有一種雙層的幾,下層是曲足,上層則是直足。在這兩層几上面都會放一些雜物。在洛陽的東漢墓裏面也出土了雙層直足器。在畫像當中還出現了幾面的兩端,有豎立的邊楞,這樣就可以防止簡冊從兩旁滾落。這種造型的設計,也幫助了人們清晰地區分幾和案。

在畫像中,還能見到一種在圓形底座上豎立一柱,並且在頂上裝有圓盤的漢代傢俱,這個器具並沒有實際的名字,所以也被人們稱爲圓臺。在漢代很少能夠見到坐着把腳放下來的人,這是因爲傢俱的高度不夠。雖然在漢代時期,中原地區並沒有椅子,卻已經出現了最早的桌子。

“席地而坐”的漢代,那時的傢俱樣式有多豐富?

河南地區的東漢末裏面出墓裏面出土了一張綠釉陶桌子,上面放了一個圓形的小罐子,這是一張較高的小桌子。在河南也出現了大長方桌形狀的傢俱。在這樣的傢俱後面還有調理膳食的婦女。這種桌子腿間裝潢是可以活動的,所以這和真正的桌子沒有什麼區別。

漢朝時期人們還屬於席坐時代,各類傢俱陳設也非常符合人們的生活習慣,因此除了實用之外也非常典雅。

三、坐具的最初形態

古代的人們都習慣於席地而坐,其實早在遠古社會時期,古人就開始在室內打白灰面,果然果然也會在這些白灰面上面鋪席子坐下來。在浙江也發現了距今7000年之前的蘆葦蓆,這也是我國到目前爲止發現的最早的席子。

在夏商周時期,房屋非常簡陋,室內空間也非常狹小,人們爲了防潮取暖,就把樹葉,樹皮之類的材料鋪在地上。到了後來古人的編織技術逐漸發展,對於原料的認識也有所增加。席子的種類也開始漸漸細化,到了西周時期,編織技術也逐漸完善,人們對於席的分類也逐漸細化。

古代的人雖然不會在室內鋪滿席子,只會在坐的地方鋪。並且這些席子要正正當當地鋪在正確的位置上面。這已經成爲了古代時日常生活禮節規制的象徵。古人的坐姿可以分爲垂足和席地兩大時期。垂足並不是現代人想象的,把腳放下來其實是跪坐。在古代當主客謙讓時,都是跪姿,在謙讓完了之後,纔會就座。

四、坐具的發展

歷史在不斷的進步,人們對於生活的舒適度也有所追求。社會生產力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人們在坐臥的地方開始使用矮牀。這些矮牀可以緩解下肢所承受的壓力。

在秦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矮牀,最初是爲了防潮。在1957年出土的戰國墓地裏,有一張長2.18米,寬1.39米的黑漆牀,這是我國考古發掘中發現的最早的木牀。更令人驚歎的是,這個黑漆木牀非常矮,牀足也只有17釐米高,其實對於那樣一個席地而坐尚且流行的時期來說,像牀和桌子這樣的傢俱普遍都不高。

那個時候的牀和現代意義中的牀是不一樣的,並不是專門用來睡覺的,而是一個既可以供人睡覺也可以供人短暫休息,並且坐着的多功能傢俱。在漢朝時期,牀被放在了非常醒目的位置,只有尊貴的客人以及主人才可以坐在上面。

在魏晉時期就開始盛行胡牀,它是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在魏晉時期,民族大融合所,以西北地區有很多少數民族遷移到了中原地區。隨着人口的大遷移,也爲中原地區帶來了高座傢俱,例如弧長鬍牀、高凳。這些物品的傳入豐富了當時漢族人民的傢俱種類。

“席地而坐”的漢代,那時的傢俱樣式有多豐富? 第2張

胡牀第一次出現在中原,大概是在東漢後期。這個時候的這種傢俱只有貴族才能使用,平常百姓家並沒普及。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這種傢俱在尋常百姓家也可以見到。也成爲了當時日常家庭生活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到了隋唐時期,人們對於席地起居的習慣也有了改變。板凳在此時也可以看見,就連高行桌案也出現了。可以說,人們在這一時期從席地而坐轉變到了垂足而坐。隨着隋唐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傢俱業也得到了一定的進步。在那個時期的高座具被人們稱爲椅子。在那個時候這種傢俱甚至傳到了日本。

隋唐時期,佛教盛行業增加了大量的佛教信徒,隨着人們對於佛像的崇敬也漸漸改觀了對於垂足做的態度。人們在生活當中大量使用高型靠背椅。因爲很多佛像都是垂足以坐的姿態,這種姿態在以前是難登大雅之堂的。

到了明清時期,我國的板凳類家居發展到了巔峯時期,並且具有了東方的獨特風格。在明清時期,椅子的製作水平高超並且富有豐富的藝術內涵。椅子不僅種類繁多,還功能齊全。這些椅子的使用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當中的各個角落。不僅出現了長凳、圓凳還出現了圓椅、官帽椅。

特別是這一時期的寶座,是由皇宮內部專門定製的,這些寶座是專門爲皇帝以及后妃們使用的。這樣輝煌的時期體現了傢俱工藝的完善,也體現了社會物質財富的豐富。

五、古代坐具對人們的影響

我國在坐具上的發展不僅體現了我國工匠精湛的技藝,也對人們的坐姿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爲那些供人們使用的傢俱的進步,讓古人的坐姿逐漸演變成了垂足而坐。

這種坐姿可以緩解人們的下肢所承受到的壓力,也可以讓人們更加輕鬆自在。到如今我們的傢俱更加完善,坐姿也更加舒適,這離不開前朝時期,坐具一點點的進步和演變。

小結:

漢代時期從古墓當中出土的石畫,可以讓人們充分了解到古代坐具的發展和演變。從遠古時期的席子再到矮牀,再到如今的椅子,我們既能瞭解到古人的生活方式,也豐富瞭如今的物質文化,也增強了我們的文化自信。我們在古人的智慧當中不斷的汲取經驗,才能爲現代社會創造出更舒適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