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關盼盼的形象爲何會有如此大的改變?她爲什麼會被白居易逼死?

關盼盼的形象爲何會有如此大的改變?她爲什麼會被白居易逼死?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關盼盼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中國有着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從古至今,文學典籍浩如煙海,從詩詞歌賦到人生哲學,無所不包,而話本小說也是流傳勝廣,在衆多的小說題材中,才子佳人的故事也是最受讀者追捧的,而且這些小說的女主角總是有着特殊身份——名妓。她們的結局往往不如她們的職業那樣有起色,但是,還有一類生前才情動人,死後也給後人留下想象,甚至延伸出一些啼笑皆非的軼事,唐朝的關盼盼便是其中一位。

關盼盼,唐德宗時期工部尚書張建封府上的家妓,也是張建封的寵妓,最後成爲張建封的妾室,但是也有史學家認爲關盼盼最終嫁給了張封建之子張,爲此爭論不休,但是總體來說張建封的呼聲較高。

關盼盼的形象爲何會有如此大的改變?她爲什麼會被白居易逼死?

在當時來看,妓女嫁給官家作妾是十分理想的結局,但是張尚書很快便去世了,關盼盼便獨居燕子樓,一直未嫁,爲張建封守節,最終死於燕子樓。唐朝風氣開放,婦女改嫁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社會氛圍並不像明清時期如此嚴苛,所以關盼盼的行爲也是得到許多讚賞。

關盼盼的出名得益於白居易,這位唐朝大詩人曾經到張建封府上求推薦的時候與關盼盼有過一面之緣,對其才情青睞有加,便贈詩云:"醉嬌盛不得,風嫋牡丹花。"後關盼盼寫了《燕子樓三首》贈與白居易,表達自己對於張建封的愛情與忠貞,白居易遂做了《燕子樓三首並序》迴應。在清朝編撰的《全唐詩》中記載,獨居燕子樓十餘年的關盼盼,接到白居易的贈詩後,多日不食而死,而關盼盼的形象很快從一個爲夫守節的名妓演化爲了被白居易贈詩逼死的忠貞才女。

關盼盼的形象爲何會有如此大的改變?她爲什麼會被白居易逼死? 第2張

關於這其中的緣由,白居易這一同情農民、愛養歌姬的大詩人爲何如此,也在後來的研究中有一些眉目。關盼盼的人生際遇其實與其他名妓有一些相似,雖出身低賤,卻有文采,知禮守節,最後入官家作妾,獨居而亡。這樣一個故事從唐末開始便有些跑偏了,首先將屬於張仲素的《燕子樓三首》的署名強加給關盼盼,唐五代之後的許多人都信以爲真,且這些詩對後世影響頗大,爲關盼盼的才情立下了基礎。

接下來便是關盼盼死前所作《和白公詩》與《臨歿口吟》,南宋時便以此寫出了白居易"逼死"關盼盼的結局,因爲詩中明確寫道:"舍人不會人深意,訝道泉臺不去隨。"絕食數日而亡,死前口述:"兒童不識沖天物,謾把青泥污雪毫。"便坐實此事。但是就《和白公詩》的時間與內容來看,與白居易的生活狀態並不符合,此時的白居易應該是司馬,而不是詩中提到的中書舍人,時間上也不相符。

關盼盼的形象爲何會有如此大的改變?她爲什麼會被白居易逼死? 第3張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白居易的《感故張僕射諸妓》中表達的含義是否是爲了勸關盼盼赴死,以告慰張建封?在詩中有這麼一句:"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這句詩可以說是整個故事的罪魁禍首,也給後人留下了杜撰的機會。看似諷刺關盼盼愛戀張封建卻不敢赴死殉情,實則更像是緬懷,且此詩是在張尚書死後不久所作,離關盼盼的死亡時間相去甚遠。

而《燕子樓三首並序》中"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與全篇意境有差,也並沒有讓人聽到想要殉情的地步,何況白居易對於歌姬的才情和處境頗爲寬和,從《琵琶行》中便可窺一斑,這樣一個名滿天下的大才子寫詩逼死一個守節婦人,實在有些牽強附會之感。

筆者以爲,唐末之後,社會氛圍逐漸趨向嚴苛,特別是宋明理學的形成更是加劇了這一態勢,對於婦女守節的社會要求成爲人之常情,而白居易作爲千古聞名的大詩人,是增加這一方面影響力與宣傳力的最好方式,加之這兩首白詩卻有歧義,張建封與關盼盼也有真人真事,易於增加可信度,才造成了守節名妓成爲被詩逼死的情況。當然,最後這段分析也是基於筆者自身看法,並不代表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