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在古代後宮佳麗三千人這種情況是真實存在的嗎?

在古代後宮佳麗三千人這種情況是真實存在的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後宮一般是指帝王的妻妾所生活的地方,歷史上古人常用“後宮佳麗三千人”一詞來形容古代皇帝嬪妃的數量。還不知道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推行的是嚴格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就算是皇帝也不能破壞。也就是說,嚴格意義上講,同一時期皇帝只允許有一位皇后(也曾出現過三後並立和五後並立的情況),而其他的皆只能算是妃嬪。而大部分人提到的皇帝妻子,實際上是將皇后和妃子統統算入其中的。

此外,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那便是在明清後宮制度完善以前,皇帝是可以隨意寵幸宮女的,也就是說被選入宮的宮女,實際上都屬於皇帝的儲備妃嬪,“後宮佳麗三千人”便是將宮女包含在了其中,而實際上能夠受到皇帝寵幸,並被冊立爲妃嬪的,少之又少。

秦朝以前,帝王的後宮規模普遍較小,通常嚴格按照后妃制度設立。而自漢朝以後,隨着皇宮規模的擴大,爲了服務皇室成員,宮女的數量開始急劇增加,到漢武帝時宮女便已經破千,此後皇帝后宮的規模開始急速擴張。

在古代後宮佳麗三千人這種情況是真實存在的嗎?

到漢桓帝時,在其專寵的鄧猛女人老珠黃後,漢桓帝開始大肆擴充後宮,在遭到鄧皇后的干涉後,漢皇帝更是一紙詔書直接廢掉鄧皇后,並將其打入冷宮直到死去。後漢桓帝立大司空安豐侯竇融的曾孫女、校尉竇武的女兒竇妙爲後,同時大規模徵召美女入宮,以致後宮宮女人數直逼五六千人。

而到了晉武帝司馬炎手中,更是直接將後宮規模從四位數提升到了五位數。根據《晉書·武帝紀》的記載,泰始九年(273年)司馬炎下詔,選拔公卿以下的女子充實後宮,在選拔沒有結束之前,暫時禁止天下女子婚配。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到泰始十年(274年)時,司馬炎先後挑選了五千多名美女進入後宮,一時間“母子號哭於宮中,聲聞於外”。

此外,根據《晉書·武帝紀》的記載,在滅掉東吳之後,司馬炎又於大康二年(281年),“選孫皓妓妾五千人入宮”,《晉書·后妃傳上·胡貴嬪》對此同樣有記載。

古代帝王后宮宮女數量的巔峯,則出現唐玄宗天寶年間,根據《新唐書》的記載,當時唐玄宗後宮中的宮女數量一度超過了四萬人。由於後宮數量太過龐大,導致唐玄宗挑選侍寢嬪妃都出現了選擇性困難,從而先後發明出了兩種挑選方式,一種被稱作“銼角媒人”,也就是每天將一羣妃嬪集中在一起,讓他們投骰子,其中最優勝者,便獲得了侍寢制度,而宦官們便將骰子稱爲銼角媒人。第二種便是蝶幸之法,即春秋之際,令後宮女子們在門前栽花,玄宗自己則追着蝴蝶遊走,蝴蝶落在誰的門前,當晚便留宿在該嬪妃處。

正如前文所說,明朝以前皇帝相對較爲隨心所欲,後宮的規模和后妃的人數完全取決於皇帝個人的喜好。而自唐玄宗以後,帝王后宮的宮女人數又開始回落,隨着明清時期後宮制度的逐漸完善,兩朝的宮女數量始終維持在萬人上下。

當然,以上只是指後宮規模,那些女子只是作爲帝王的備選嬪妃罷了,即使一個帝王再有精力,也根本無法在有限時間內進行全面寵幸,而能夠有幸獲得冊封的,更是少之又少了。例如隋煬帝楊廣,作爲歷史上著名的好色皇帝,其所冊封的妃嬪也不過9人而已。

因此,個人認爲將後宮的宮女全部算作皇帝的妃嬪(妻子),顯然是不太合理的,畢竟大多數宮女就算受到了寵幸,也都是無名無分的。

在古代後宮佳麗三千人這種情況是真實存在的嗎? 第2張

如果只計算獲得冊封的妃嬪,歷史上妃嬪最多的皇帝,應該主要有以下五位。

1、宋徽宗趙佶。據說宋徽宗趙佶有封號的妃嬪及女官共143人,無封號的宮女則多達504人。而目前見於史料的則有172位,其中皇后5位,貴妃4位,妃2位,貴儀2位,淑儀3位,婉儀2位,順儀1位,順容2位,淑容2位,婉容4位,昭儀3位,昭容3位,昭媛2位,修儀2位,修容3位,修媛1位,充儀2位,充容2位,充媛3位,婕妤12位,才人17位,貴人8位,美人8位,國夫人16位,郡夫人20位,夫人43位。

2、明世宗朱厚熜。朱厚熜的後宮嬪妃有79位,其中皇后4位,皇貴妃3位,妃41位,嬪31位。

3、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後宮嬪妃有66位,其中皇后4位,皇貴妃3位,貴妃1位,妃11位,嬪10位,貴人14位,庶妃4位,常在9位,答應9位。

4、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乾隆後宮嬪妃有41位,其中皇后4位,皇貴妃5位,貴妃5位,妃6位,嬪6位,貴人12位,常在4位,答應2位。

5、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後宮嬪妃有38位,其中皇后3位,嬪妃10位,昭儀6位,婕妤2位,美人4位,才人13位。

此外,關於帝王的後宮嬪妃數量,野史和文人筆記往往有着極爲誇張的數字,但這些妃嬪的姓名卻又不見於史料,因而並未將其納入。例如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的后妃據記載只有40多人,但也有500多人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