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西周滅亡後,東周爲何再也沒有強盛過?

西周滅亡後,東周爲何再也沒有強盛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華夏族奴隸制王朝。周王朝一共傳國君32代37王,享國共計790年。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在周朝長達八百年的時光裏,見證了無數諸侯國的興亡盛衰。而貴爲天下共主的周王室本身自然也逃不過同樣的宿命,在西周滅亡後,曾經高高在上的周王室從此一蹶不振,其威嚴漸漸地變得蕩然無存。

不過,這種現象雖然正常,但又反常,正常之處在於,任何王朝都是會有生命週期的,從興盛到衰亡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反常在於,各個諸侯國的大國都在春秋戰國時期有過變法圖強走向中興的情況,但貴爲共主的周王室卻在東周時期徹底躺平再也沒有強盛過,這到底是爲什麼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其實可以進行一個對比分析,以此來得出結論。其實周王室並不是沒有中興過,但那是在西周時期的周宣王時代,那麼爲什麼西周時期周王室可以中興而東周時期的周王室卻無能爲力呢?

西周滅亡後,東周爲何再也沒有強盛過?

首先,一個國家的興亡,最爲關鍵的因素其實不在於其統治者的能力和勤奮程度上,最關鍵的因素其實是在於國家所擁有的綜合國力上。而東周之所以在春秋戰國幾百年間沒有能夠像西周或是其他諸侯國後來變法圖強那樣出現中興局面,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東周相比於西周時期,綜合國力下降過於嚴重。

在平王東遷之前,周王室控制的地區主要分爲關中的宗周和位於中原地區的成周。由於周幽王時期執政逆行倒施,致使諸侯聯合犬戎一同叛亂,導致周王室最重要的發家之地,也就是關中的宗周地區被少數民族所佔據,最終周王室只能東遷到之前被稱爲成周的洛邑,這就是著名的平王東遷。

這次東遷使得周王室所控制的領土大爲縮小,雖然宗周所處的地方看似比較靠西顯得比較偏僻,不如位於中原的成周繁華。但在先秦時期的關中地區,八百里秦川堪稱沃野千里,優異的自然條件使得關中地區的也早早地成爲了農耕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再加上週王室幾百上千年的經營,使得關中地區早就成爲周王室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重要倚靠。因此,關中地區的丟失使得周王室實力下滑嚴重,大大縮小了後世統治者中興的操作空間。

平王東遷還有一個重要影響,就是讓周王室的統治中心轉到了中原地區的成周洛邑,洛邑雖然地處中原,對於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來說是很不錯的區位。但是在諸侯爭霸的春秋戰國時期,處於中原四戰之地的洛邑實際上區位是相當爛的,周王室根本就沒有多餘的發展空間,也沒有足夠的戰略縱深,而且還不像宗周那樣有着自然天險作爲屏障。諸侯實力得不斷壯大,勢必會不斷擠壓周王室的生存空間,讓周王室的實力不斷削弱。

或許有人會想,爲何周王室不以自己天下共主的身份,借諸侯的力量中興呢?這個條件其實有個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周王室說的話對於諸侯還能算話才行。平王東遷後雖然周王室實力下降很多,但如果說周王室立馬完全失去了對諸侯的話語權,那還是不現實的。

西周滅亡後,東周爲何再也沒有強盛過? 第2張

但周王室在東遷後,出現了一系列的信任危機和內亂,使得周王室在諸侯心中的威望大大下降。先是平王東遷後,虢公翰在攜地擁立了周攜王,一度造成了二王並立的局面,不過這時候的周王室威望還在,所以周平王得到了包括鄭、晉、秦、衛等國的擁護,並且在晉國的幫助下攻殺了周攜王,但周王室其實已經很明顯地表現出了頹勢,已經需要藉助諸侯的力量來解決王室內部問題。

而在平王死後,鄭國崛起,逐漸威脅到周王室的共主地位。終於,周王室與鄭國鬧掰,周桓王最終與鄭莊公交換了人質,周天子威望受到嚴重打擊,周桓王想要給予鄭莊公以懲罰,糾集了陳、蔡、衛、虢四個國家的軍隊來討伐鄭國,結果不但被鄭國打敗,周桓王還被射中了肩膀,自此周王室徹底顏面掃地。

之後周王室越發不被諸侯尊重,到了春秋五霸時期,除了齊桓公和晉文公這兩位把尊王攘夷作爲執政綱領的諸侯霸主以外,其餘幾位幾乎都只是把周天子當作承認自己霸主地位的傀儡,連最基本的朝貢和覲見的禮節都不被諸侯當回事了。更別說是扶持周王室中興,再次成爲諸侯的共主了。

所以,東周在春秋戰國幾百年的時間裏之所以沒能中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領土面積的萎縮、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下降、以及地理區位的極度劣勢和自身威望下降導致自己的共主地位的失去,最終造成了東周在春秋戰國這麼長時間一蹶不振的結果,再有能力的統治者,在這種情況下也終究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