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孫策得到軍隊後,爲何沒有急着找劉表報仇呢?

孫策得到軍隊後,爲何沒有急着找劉表報仇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由於《三國演義》尊劉抑曹的思路,東吳就顯得比較邊緣化,所以在曹操立足,劉備起步後,纔有孫策創業的故事。但是,從孫策用玉璽換部隊,到匯合周瑜,再到征服太史慈,這一系列故事,還是足以讓三國迷津津樂道的,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當然,孫策在得到袁術的支援後,並沒有衝動地想要爲父報仇,找劉表打一架,而是把安家大業放在了首位,所以纔有了江東基業。甚至在孫策剛剛立足的時候,他也沒有立刻對劉表動手,說明孫策的戰略眼光還是很出色的。這話說的問題不大,但需要說明的是,孫策平定江東的過程,我們大多數人看到的只是小說的描述,好像波折不大,又頗受歡迎一樣。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上,孫策作爲一個外來戶,想要武力征服一片不屬於自己的地區,付出的代價還是很大的,得罪的人也是很多的,否則也不會遭來許貢手下的報復,以至於自己都沒活到三十歲。

至於他跟劉表之間,其實衝突也不少,大多數結果,都是以東吳勢力失敗告終,而《三國演義》又始終把劉表看得很低,所以就算爲尊者諱,也不能提太多。另外,只江南一帶,需要孫氏一族平息的麻煩也實在太多,付出的傷亡也過重,所以東吳軍隊歷來有一個公開的規矩,打勝仗之後,可以隨便搶,這才能對士氣有更好的激勵。以至於後來的孫權手下,有一個著名的“土匪將軍”潘璋,不光搶奪戰利品,甚至連自己人都搶,但因爲潘璋功勳太高,孫權對他也只是睜一眼閉一眼。

孫策得到軍隊後,爲何沒有急着找劉表報仇呢?

但不管怎麼說,孫策基本還是以大局出發,沒有爲了一己私怨,就跟劉表決鬥。這一點,跟劉備爲了給關羽報仇,發動夷陵之戰,最後在猇亭慘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要知道,劉備當時剛剛得到西川,內部很多問題沒有調節好,立足未穩,便發動這麼大的攻勢,就算真的打贏了東吳,也會有很多後患。因此,老樂覺得,當陸遜掛帥,面對來勢洶洶的西蜀大軍時,孫策和劉表之間的幾次衝突,以及荊州和江東彼此的成敗得失經驗,都已經在陸遜心中有了一個大致的輪廓了。所以,陸遜並不畏懼劉備,自己一方獲勝,也算是在情理之中。

順便說一句陸遜,陸遜其實只比孫策小八歲,比諸葛亮也只小兩歲,絕對不是小說中描述的年輕小字輩。但他的確是孫策的女婿,他娶孫策的女兒,已經是孫權掌權多年後的事兒了,爲什麼有這種操作,就是因爲陸家是江南名門望族,孫氏想要在這裏立足,就必須聯姻,也再次證明了孫家創業的艱辛,是小說中根本看不到的。更說明了,陸遜對孫策和劉表那些事兒“門清”,自然對如何對付劉備,也是胸有成竹。

孫策得到軍隊後,爲何沒有急着找劉表報仇呢? 第2張

說到這裏,孫策和劉備這對一正一反的例子,就很明顯了,給咱們普通人的經驗,其實更加簡單。正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們在做什麼事兒的時候,爲了解氣,爲了過癮,不考慮後果,就盲目動手,倉促上陣的事兒不少,可實際上呢?這種行爲帶來的結果,大多數是讓我們感到後悔的吧?因此,遇到要爲大事做決定的時候,咱們先數個一二三,再儘量考慮到失敗的後果,是不是我們能承受得起的,想明白這些,再做不遲。總結成一句話就是,任何事都有成功或失敗的兩個方向,老樂建議大家先別隻顧着幻想成功的喜悅,而是要充分考慮好,能不能接受未來可能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