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蘇軾爲什麼會被捲入烏臺詩案中?烏臺詩案是怎麼結束的?

蘇軾爲什麼會被捲入烏臺詩案中?烏臺詩案是怎麼結束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烏臺詩案發生在宋神宗趙頊統治時期,而此案的受害人就是蘇軾。那麼烏臺詩案是怎麼發生的呢?烏臺詩案中的詩又是哪首詩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烏臺詩案的發生,主要與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蘇軾有關,蘇軾家的基因是真好,一家之中出了三個著名的詞人,還都被譽爲唐宋八大家之一。

第一個便是蘇軾的父親蘇洵,第二個是蘇軾他自己,第三個是蘇軾的弟弟蘇轍,蘇軾一生的經歷可以用跌宕起伏四個字來形容,不過難得的是,蘇軾並沒有受到這些複雜經歷的影響,依然保持着寬容大度,愛好美食的品性。

蘇軾第一次進京考試時,並不是像其他人那樣獨自一個去考試,蘇軾是和父親蘇洵,還有弟弟蘇轍,一起進京考試的,當時擔任主考官的人,也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物,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歐陽修是當時的文壇領袖。

蘇軾爲什麼會被捲入烏臺詩案中?烏臺詩案是怎麼結束的?

另外還有一個小試官梅堯臣, 梅堯臣雖然沒有歐陽修和蘇軾有名,但是也是當時在文壇上排的上的人物,這兩位考官,都致力於詩文的革新,蘇軾考卷內容的文風是灑脫豪邁的,這種文風在當時並不多見,因此蘇軾的文風令歐陽修和梅堯臣眼前一亮。

尤其是歐陽修對蘇軾更是十分賞識,稱讚他以後的文章,必定獨步天下,因爲有了文壇領袖歐陽修的稱讚,使得蘇軾很快便聲名鵲起,每當蘇軾有新作品發佈的時候,必定傳遍京城,連帶着他的父親蘇洵也一起名滿京城。

正當父親蘇洵和兒子蘇軾在京城想要大展身手之時,發生了一件事情,使他們不得不放棄在京城大展身手,急匆匆的趕回家鄉,因爲蘇軾和蘇轍的母親因病去世了。

父親蘇洵在接到妻子去世的消息後,連忙帶着兩個兒子,趕回家鄉奔喪,按照制度,蘇軾和蘇轍作爲兒子,需要爲母親守孝三年,守孝期滿後,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歲月如梭,時光荏苒,很快守孝期滿,父親蘇洵帶着蘇軾和蘇轍兄弟二人再次來到京城參加科舉考試,蘇軾和蘇轍兄弟二人皆都考中,蘇軾被朝廷任命爲大理評事,蘇轍則被任命爲祕書省校書郎。

而父親蘇洵與兩個兒子不同,他是由當時的宰相韓琦推薦,被朝廷任命爲祕書省試校書郎,後來又成爲霸州文安縣主簿,不過蘇洵只當了五年的官,後來因病去世了。

蘇軾爲什麼會被捲入烏臺詩案中?烏臺詩案是怎麼結束的? 第2張

父親蘇洵的去世,也暫時中斷了兩個兒子的仕途,蘇軾和蘇轍需要處理父親蘇洵的喪事,之後扶着靈柩返回家鄉,守孝三年,這短短的三年,朝中政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蘇軾和蘇轍在回到朝中的時候,朝中的環境已經跟之前的有所不同,因爲此時在朝廷中出任宰相的人,變成了革新派王安石,王安石也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物,同樣也是一個正面人物,只不過與當時的歐陽修和蘇軾,以及蘇轍這三人的政見不合。

歐陽修就是因爲反對宰相王安石的變法,受到宰相王安石的排擠,只能暫時從朝中退出,回到家中休養,蘇轍經過實際調查後,看到宰相王安石所實行的青苗法,並不可行,於是便給宰相王安石寫信,竭力勸阻宰相王安石停止青苗法的實行。

宰相王安石此時實行變法的勢頭正猛,加上也急於證明變法的成果,自然不能輕易放棄,因此王安石在看到蘇轍寫給他的信後,十分生氣,於是就把蘇轍貶到了河南府做官。

蘇轍和蘇軾的兄弟之情實在是令人羨慕,看到弟弟蘇轍貶官之後,蘇軾自然氣不過,後來蘇軾向宋神宗趙頊談論宰相王安石,推行新法中的弊病,朝中的很多大臣都是向着宰相王安石這邊的。

蘇軾談論宰相王安石推行新法中的弊病,自然是招來了朝中其他大臣的攻擊,當然這其中少不了宰相王安石,因爲受到宰相王安石的排擠,在京城肯定是混不下去了。

於是蘇軾不得不向朝廷請求將自己外放,蘇軾的這一請求得到朝廷的批准,於是蘇軾之後,前往杭州任職,出任杭州通判一職,之後蘇軾又被先後調往密州,徐州和湖州,出任知州一職位。

蘇軾爲什麼會被捲入烏臺詩案中?烏臺詩案是怎麼結束的? 第3張

蘇軾在地方任職時,勤於政務,革新除弊,獲得了百姓的稱讚,同時也做出了政績,蘇軾在湖州最初擔任知州時,給宋神宗趙頊上了一封湖州謝表,本來這就是一份普普通通,帶有一些個人色彩的謝表,由於被朝廷的一些別有用心的官員,利用其中的文字,並加以曲解。

給蘇軾帶來了麻煩,由此也正式揭開了烏臺詩案的序幕,朝中的大臣們不光在蘇軾的這一篇文章裏挑蘇軾的毛病,從蘇軾很多的作品中挑出很多文字,藉機污衊蘇軾藐視朝廷,對當今皇上不忠。

宋神宗趙頊在看到此情況後,自然十分生氣,於是命御史臺的吏卒逮捕,僅僅才擔任三個月的湖州知州蘇軾,押往京城,此案牽連的人數達到十多人,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弟弟蘇轍。

御史臺周圍因爲高大的樹木,引得烏鴉經常在此駐足停留,因此也被稱爲烏臺,加上蘇軾被挑毛病的大部分都是他的詩詞,而蘇軾又是被御史臺的人所告發並且逮捕的,因此這個事件,也就被稱爲烏臺詩案。

蘇軾之後的一段時光是在牢獄之中度過的,這段時光也是蘇軾人生中最爲低谷的時期,弟弟蘇轍雖然受到牽連,但是沒有入獄,只是被貶到黃州團練副使,弟弟蘇轍一直向宋神宗趙頊請求用自己的官職,爲哥哥蘇軾蘇軾贖罪。

不過此時的宋神宗趙頊因爲蘇軾的事情,還在氣頭上,因此並沒有準蘇轍的請求,反倒還將蘇轍貶爲筠州鹽酒稅,五年不能升官和調任,不過烏臺詩案並沒有因此結束。

蘇軾爲什麼會被捲入烏臺詩案中?烏臺詩案是怎麼結束的? 第4張

烏臺詩案從審理到判決歷經三年,大理寺在審理此案時,發現御史臺在審理此案時有很多不妥之處,審理此案的大理寺官員,認爲蘇軾雖然有錯,但罪不致死,應當輕判,而且大理寺還對此案給出了合情合理的判詞,讓御史臺的人挑不出有什麼錯誤之處,只能就此作罷。

最終因爲大理寺的在烏臺詩案中的輕判,影響了宋神宗趙頊對此案的態度,使得最終蘇軾免於一死,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蘇軾也被貶爲黃州團練副使,自此烏臺詩案就此結束。

蘇軾也因爲被貶爲黃州團練副使,就此得以跟弟弟蘇轍團聚,蘇轍和蘇軾兄弟二人相聚後,一起遊覽了周圍地區的大江大河,蘇轍並沒有因爲受到哥哥蘇軾的牽連而怨恨哥哥,反倒還因爲能與哥哥蘇軾共患難,而感到高興,這樣深的兄弟之情,真是令人羨慕。

蘇軾也正是因爲有弟弟蘇轍的陪伴,纔會能夠寬容大度,愛好美食的品性,不過在烏臺詩案之後,蘇軾的文風有所改變,過去的文風時豪放且率真的,帶有很多的個人色彩。

而在烏臺詩案後,蘇軾的文風變得含蓄而內斂。經歷烏臺詩案後的蘇軾,雖然在仕途上幾經沉浮,蘇軾與蘇轍均都相伴不棄,彼此作爲對方的依靠,兩人最終結局都是善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