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元代爲什麼會推動絲綢之路?帶來了哪些影響?

元代爲什麼會推動絲綢之路?帶來了哪些影響?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以絲綢貿易爲媒介進行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是十分重要的的東西方文明交流通道。其中蒙元絲綢之路是我國絲綢之路貿易史上光輝奪目的一筆,也具有重大的歷史作用。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蒙元絲綢之路上承唐代絲路貿易高度繁榮後的下降及暫進中斷,下啓古代東西方陸路國際貿易的尾聲,它遙遙呼應大唐盛世的萬千氣象,它緩緩開啓明代繁華的縷縷倩影。蒙元是鐵血的時代,是烽火的時代,也是駝鈴的時代,是航海的時代。蒙元絲綢之路,見證了絲路貿易的繁華,唱響了東西方文明交匯的高音,促成了歐亞大陸各國和各民族之間的經濟往來,以豐富的國際商品交換爲載體推動了民族大融合。

元代爲什麼會推動絲綢之路?帶來了哪些影響?

一、元代征戰與民族交融

蒙古族有着熱衷商品交換的悠久歷史,是遊牧部落的古老傳統。在成吉思汗一統部落之前,廣闊的蒙古草原就流行着商品交換,通常以物換物的形式各取所需。蒙元帝國建立後,這種“重商”的傳統得到繼承和發展。遊牧民族的天性淳樸在獲取獵物的過程中,有着濃重的勇士信仰。

在建立蒙元政權的過程中,成吉思汗得到了回回商人的幫助,而商人如同狡黠的狐狸,對於統御金與南宋的江山不可或缺。蒙元統治者打下了江山,開創了一代基業,在入主中原之後,受到了農耕文明的強烈影響,甚至被其“征服”,但這種征服是帶有取捨性的。尤其是元代“重商”的政策理念,積極推動了絲路貿易,也推動了蒙元內外貿易的發展與經濟的繁榮。

公元13世紀,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發動三次西征,不僅規模浩大,而且影響深遠。一方面戰爭摧殘了人民的性命和生活,帶來血與火的重大災難。但是蒙元政權的建立,征服了歐、亞大部分地區,給封建經濟帶來摧毀的同時也帶來商品的流通。這是一個絕無僅有的時代,它清除了東西方傳統貿易之路上的多重障礙,爲蒙元時期的絲路貿易開天闢地,創造了一個對發展內外貿易更爲有利的社會環境。

二、元代絲綢之路的繁榮

通常提起絲綢之路,人們往往會想起漢唐時期絲綢之路貿易的興盛。實際上,元朝的絲綢之路也得到極大的發展。蒙元時期疆域得到擴大,與周邊各國往來密切,是中外關係史上一個極爲重要的時期。無論是陸路絲綢之路,還是海上絲綢之路,元朝對外貿易經濟交往在絲綢之路貿易史上都佔有不容忽視的地位。

1.元代驛站制度

追溯驛站制度的原本,是蒙古帝國窩闊臺大汗實施的“站赤”即驛傳制度。它最初是基於政治軍事需要而創立的,即“蓋以通達邊情,布宣號令”,主要是傳達邊防情報以及宣佈號令,其目的主要是爲了加強中央對遠方地區的控制。驛站包括陸站、水站兩種,且以陸站爲主。之後,驛站被應用於保護對外貿易的手段。

元代爲什麼會推動絲綢之路?帶來了哪些影響? 第2張

驛站制度的實施,對於東西方之間、中原北方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交流的暢通和擴大,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當時全國驛站大概有1400多個地方,之後不斷髮展,到了元世祖時代,已超過1萬個。驛站的數量的增多的同時,其覆蓋的面積也在不斷擴大,從歐亞,到中、西亞的察合臺,以及伊利汗國,使得驛站形成了空前龐大嚴密的歐亞交通網絡體系。

2.元代的歐亞商路網絡

元代時期,歐亞陸路商道大致以察合臺汗國首府阿力麻裏爲樞紐,東西段均各分爲兩大幹線,而兩大幹線之間也有許多的小支線交叉,逐步的形成了以驛站路線爲基本走向,橫跨歐亞大陸的貿易網絡結構。

其中,從東段來看,可以從蒙古帝國都城哈喇和林,然後向西走到越杭愛山以及阿爾泰山,之後直抵烏倫古河上游,接着可以沿着這條河走到布倫托海,然後轉往西南方向走到阿力麻裏。例如,1295年常德奉旨前往巴格達見旭烈兀,走的就是這條東段。

那麼另一條路線呢,是從元大都西行,然後由寧夏經過黃河進入河西走廊,然後轉往天山北道抵阿力麻裏。當年千里迢迢來到中國的馬可波羅,他就是走的這條陸路。

三、元代多民族融合

1.民族經濟——貿易

茶馬、絹馬貿易是絲綢之路上的傳統主流交易。自大漢以來,我國中原地區就通過絲綢之路與西北、西南、北部等邊疆的民族展開廣泛的貿易往來,以多種形式和方式進行着經濟貿易活動以及文化交流。通常來說,這種貿易多在邊疆民族地區,以固定的形式進行,被稱爲民族互市。

絲綢之路是一條天然的多民族融合之路,在這條道路走過的地方,就是多民族集聚的所在,唱響着多民族相互促進與發展之歌,自古以來就是各民族相互融合的紐帶。絲綢之路聯通青藏高原,蒙古文化也藉由絲綢之路進入青藏高原,與藏族社會融合交匯,極大影響了藏族社會與文化的發展。

元代爲什麼會推動絲綢之路?帶來了哪些影響? 第3張

同樣,吐蕃民族從公元8世紀開始,開展與中原漢族和西北各族的交流。直到公元13世紀元帝國時,吐蕃完成了融和的過程,而西藏正式接受中央政府的冊封,由此產生了歷史上的“甥舅關係”,並隨着歷史時代進程的變化而變化,最終使藏族成爲我國多民族融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各民族人民通過絲綢之路,加深貿易往來,加強文化聯繫,從而促進了民族之間的融合。

2.民族文化——史記

元朝時期,產生了蒙古族的文字,然後流傳使用到了現在。此外,北方遊牧民族歷史上第一部用本民族文字撰寫的歷史著作《蒙古祕史》誕生,展現了非同凡響的歷史意義。

回顧歷代中國封建王朝,元朝政府有個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其官員的民族成分特別複雜。主要是因爲元朝終結了好幾個朝代,最終統一天下。在中國史學史上,元朝是中國統一王朝史上第一個多民族文字並用的王朝。例如《遼史》、《宋史》以及《金史》,這是多民族史家共同編修的史書,是二十四史中僅有的存在,也見證了一朝同時修遼、金、宋三朝歷史的奇觀。最重要的是,爲後世保存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此外,蒙元王朝的文化有着明顯的兼容性特徵。其主要表現在:第一它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沒有從官方角度提出“避諱”制度的王朝;第二,受到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影響,使得它成爲中國封建歷史上思想文化禁錮制度最少的王朝。

根據歷史數據統計,元朝的文化禁錮制令僅僅只有明清兩朝的十分之一;第三,它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曾經唯一明確提出宗教信仰自由的王朝。對比當時的世界環境,這是整個歐亞大陸不敢想象的事情,因此幾乎當時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選擇來到蒙元王朝建立自己的活動場地和培養其信徒,這也成就了元代特有的多宗教信仰的文化現象。

3.民族飲食——炒麪

美食也是一個時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元朝時期西部多民族生活不斷交融,衍生出中國美食的發展變化,尤其以陝北地區最爲凸顯。例如“在蒙古族炒米是最普遍、歷史最悠久的食品”。由於米飯含水量低,耐貯存,不易發黴而且便於攜帶,而且吃起來也很好吃,口感也好,適合外出放牧或者打獵的時候當口糧。

元代爲什麼會推動絲綢之路?帶來了哪些影響? 第4張

在當時,羌族人也喜歡把青稞和小麥磨成麪粉後,倒入鍋中炒成炒麪。這種吃法衍生出陝北地區的炒米、炒麪等美食。雖然古代的炒麪是由豆類、玉米、糜子等各種雜糧炒熟磨製而成,而吃的時候用開水攪拌即可。但是如今炒麪這種烹飪方式已經成爲中國非常常見的大衆美食之一。

結語:

絲綢之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開展對外貿易的繁榮之路,富強之路,同時也是各民族融合發展的文化之路。忽必烈建立元朝,作爲勝利者針對宋朝文人誤國的問題,講求務實,尤其摒棄以自欺欺人的“天人感應”治天下,選擇以“務實”興國,這就與歷代傳統“重農抑商”的政策南轅北轍。

但是元代的“重商”在一定程度上成爲推動絲綢之路發展的內因,尤其是驛站制度的設立與推廣,使得絲綢之路爲元代多民族融合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進一步推動元代多民族融合發展達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