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古代皇帝的生理啓蒙老師一般是什麼結局?

古代皇帝的生理啓蒙老師一般是什麼結局?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擁有生理啓蒙老師是封建時代的顯著標志。在新時代中一說起封建文化,我們都嗤之以鼻,因爲封建文化的糟粕,是阻礙現代文明發展進步的,但是就像上文所提到的,文明是需要進步的,文明所出的歷史背景和歷史環境,致使該文明有了它鮮明的時代特點。

所以從這樣的觀點來看,封建文化也並不全都是不好的,它對現代文化有很強的借鑑意義。例如孔教,儒學,它教人三綱五常,明白秩序和次序,懂得做人的道理,要謙虛謹慎。這對社會是有利的,它有利於社會的安定,有利於統治者的管理。

皇帝爲什麼會有生理啓蒙老師,是時代使然?

從國家層面上看,它是能夠被推崇的,但是從個人觀點來看,它卻不利於民智的開啓,不利於社會文化的發展,不利於歷史文明的進步,因爲他在這一方面會禁錮人的思想,爲統治者培養的是聽話的社會機器,所以不需要他們有太多的個人的思想,這很嚴重的阻礙了當時代的個人思想的表達,這是對社會的進步來說是不利的。

但是,一個文明有一個文明的特徵,一個歷史有一個歷史的特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積澱,所以在這樣的條件下,也滋生了許多的時代文化,爲這些時代做相輔相成的事,就是出現了許多的時代現象。

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從現在的觀點來看,這樣的時代現象我們可能不會再苟同,但是從當時帶的時代現象來看,卻是必須要存在和發生的。

因爲他也是文明的一個重大的特點。要說到歷史文明,所以不得不提的就是皇家制度,這是對封建制度的最好的解釋,也是最有利的說明。

那麼,這樣談的話,就必須要說到皇帝,衆所周知,皇帝是九五至尊,稱爲真龍天子,是一代統治者。其各個時代皇帝都有絕對的權威,且這些權威是不可以被挑戰質疑的,是需要絕對服從的。

論封建帝制下的統治者的“私生活”--生理啓蒙老師。

今天咱們就來談一點皇帝的“祕辛”。衆多世家大族,都崇尚文學,熱愛學習,提倡君子之風,所以大多對老師是都是很重視的,要求尊師重道,並且在各個方面都是有老師的,不僅在文化方面,也就是如學八股文的教學方面,或者亦是女子的女工或琴棋書畫方面,都是有名師大家來教授。然更有甚者,如皇帝,在生理方面也是有生理啓蒙老師的。

而且在當時那個比較“含蓄”的時代,信息獲取的手段無外乎從書本老師或者是從實踐那裏。但皇帝閱讀的書籍是有嚴格規定的,所以皇帝在獲取這方面知識的時候渠道是狹窄的,而且從歷朝歷代來看,大多都是老師教授。

古代皇帝的生理啓蒙老師一般是什麼結局?

並且在歷史上的很多時期,幼帝登基是有跡可循的,例如咸豐臨終託付八大滿洲大臣,謹望輔佐幼帝登基,以及東漢多出幼帝。

幼帝乃是一國之主,這時其終身大事就讓衆多臣子掛心了,以至於小小年紀就擁有了皇后與妃子。

那麼我們這時就可能會產生疑問,皇帝這麼小,這麼年幼,他不懂啊,他也不會,那怎麼辦,這時就應運而生了皇帝的生理啓蒙老師。她們的職責就是教會皇帝會與其皇后妃子行周公之禮。所以,這教學大多是速成的。

很快,這些生理啓蒙老師就圓滿的完成了任務。可是在等級森嚴的社會中,身份如此尊貴的皇帝可以讓其他人知道如此私密的事情嗎?

皇帝的生理啓蒙老師的歷史結局,封建制度下的犧牲品。

答案顯然是顯而易見的,不可能。那麼這些生理啓蒙老師又該去向何處,到達何地呢?很顯然,只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活着,一種是死去。

死去的結果是很簡單的,大多都是找一種體面的死法,好生安葬就是了。活着有兩種處理方法,一種是當做女官,在合適的年齡,會放出宮去,承皇帝隆恩,外出嫁人。然而有這樣一類人,卻劍走偏鋒,成了皇帝的妃子。

這些妃子就會開始無止境的後宮鬥爭,遵循母憑子貴的原則,追求飛黃騰達的人生。但這樣的大多都是少數。

但即使大多都是少數,但越是這樣的少數越是尤其的顯眼。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明朝的萬貴妃。由皇帝的啓蒙老師做起,一路低開高走,利用皇帝對她的信任和依賴,走向人生巔峯。

在明朝那個西廠和錦衣衛爲顯著時代特徵的朝代,萬貴妃的奮鬥歷程可謂是值得後人學習的,這不得不說明萬貴妃的智慧,也更加是因爲萬貴妃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由皇帝的生理啓蒙老師做起後至貴妃級別的成功人士。

在衆多史料中,對萬貴妃本人都是介紹較少的,且都是褒貶不一,在此就不多加贅述。但不論是哪一個人,都是起到一個襯托的作用,因爲封建制度的主角是皇帝。

並且是當時代封建制度下的犧牲品,以今天的視角來看,這樣的習俗和制度是不可取的,並且也激勵着我們追求現代文明的腳步。

古代皇帝的生理啓蒙老師一般是什麼結局? 第2張

文明流傳至今,每一段文明會有親歷史的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時代上的烙印。中華文化更是如此,且也更爲豐富多彩。我們不能很肯定能說哪一種文明是好的,也不能肯定能說哪一種文明是不好的,因爲遵循存在即合理的原則,它存在的必然性和決定性因素皆由歷史來決定的。

作爲一個旁觀者是沒有評價他的立場的。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以致用,觸類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