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戰國時期的楚滅魯之戰是怎麼回事?最後是什麼結果

戰國時期的楚滅魯之戰是怎麼回事?最後是什麼結果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周威烈王冊封三晉爲諸侯,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十六年),田和列爲諸侯,七雄格局正式形成。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這篇文章,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王室名義上還是天子,但已名存實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爲七雄所滅。

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魯國,雖然非常靠近齊國這一諸侯國。但是,實際上,魯國是被楚國所消滅的。在戰國後期,位於楚國西邊的秦國,不斷蠶食楚國的疆域。一定程度上,爲了彌補這一損失,增強實力來繼續和秦國相抗衡,楚國將擴張的方向放到了東邊。在戰國中期,楚國吞併了越國。而到了戰國後期,楚國更是將魯國納入到自己的疆域範圍內。而這,無疑有助於楚國繼續和秦國相抗衡。

戰國時期的楚滅魯之戰是怎麼回事?最後是什麼結果

首先,魯國(公元前1043年—公元前249年),先秦諸侯國,姬姓,侯爵,首任國君爲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魯國起初疆域較小,“封土不過百里”,後來陸續吞併了周邊的極、項、須句、根牟等小國,並奪佔了曹、邾、莒、宋等國部分土地,成爲“方百里者五”的大國。國力最強時,疆域北至泰山,南達徐淮,東至黃海,西抵山東定陶一帶,其統治核心區大多位於今山東濟寧境內,亦包括泰安南部寧陽,菏澤東部單縣、鄆城,臨沂平邑等市縣。爲周王朝控制東邊疆域的重要諸侯國。

與此相對應的是,就楚國來說,楚國在春秋時楚成王之世開始崛起,奄有江漢,不斷兼併周邊各小諸侯國,周天子賜胙,命楚國鎮守中南。前704年,熊通僭越稱王,是爲楚武王。楚莊王時,任用虞邱子、孫叔敖等賢臣,問鼎中原、邲之戰大敗晉國而稱霸,開創春秋時期楚國最鼎盛的時代。對此,在筆者看來,在整個春秋時期,楚國的重心都放在中原爭霸上,因此幾乎沒有和魯國有過什麼交手的情況,況且,魯國在春秋時期也是一個大國,能夠多次打退齊國的進攻。所以,楚國自然沒有在春秋時期就消滅魯國的打算。

進入到戰國時期後,魯國的整體實力是逐漸下滑的。這是因爲戰國七雄的激烈兼併戰爭,促使戰國七雄之外的諸侯國,逐漸告別了歷史的大舞臺。就魯國來說,旁邊的宋國就被齊國所吞併了。因此,戰國時期的魯國,可謂是在大國的夾縫中艱難生存。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人看來,齊國應該吞併旁邊的魯國,畢竟這兩個諸侯國,都位於今山東省一帶,齊國消滅魯國,無疑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但是,衆所周知,在五國伐齊之後,齊國也走向了衰落,也即五國伐齊之後的齊國,只想着自保,根本就沒有對外用兵的想法。而這,顯然成爲楚國可以後來居上,吞併魯國的重要原因。

公元前323年,魯景公卒,魯平公即位,此時正是韓、魏、趙、燕、中山五國相王之年。魯頃公二年(前278年),秦國名將白起發起了鄢郢之戰,率軍攻破楚國都城郢,楚頃王東遷至陳,最後則定都於壽春,也即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一帶。魯頃公十九年(前261年),楚國討伐魯國,攻取徐州。值得注意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徐州,和今天的江蘇省徐州市,顯然在範圍上存在一定差距的,也即當時的徐州,主要指今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一帶。

戰國時期的楚滅魯之戰是怎麼回事?最後是什麼結果 第2張

對此,在筆者看來,公元前261年,楚國攻取魯國的徐州之地,可以視爲楚滅魯之戰的開端。彼時,楚國之所以開始對魯國用兵,主要還是因爲秦國在東邊的步步緊逼,導致楚國的疆域不斷縮水。因此,在筆者看來,楚國希望通過消滅魯國,以此彌補自己在和秦國作戰中的損失。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率軍攻打楚國,奪取楚國的都城郢都。楚頃襄王的大軍潰散,不能再應戰,退往東北固守陳都(今河南淮陽),並將都城遷到陳都。楚頃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77年),秦軍奪取楚國的巫郡和黔中郡。

在和秦國的作戰過程中,楚國損失了大片的疆域,這導致楚國的整體實力明顯下滑。楚頃襄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63年),楚頃襄王患病,熊完逃回楚國。同年秋天,楚頃襄王去世,熊完即位,是爲楚考烈王。對於楚考烈王這位君主,即位後重用了曾經輔佐自己登上楚國君主之位的黃歇,這就是大家熟悉的春申君。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以黃歇爲相,賜其淮河以北十二縣,封爲春申君。

最後,因此,對於春申君黃歇來說,其封地正好和魯國互相接壤。因此,在治理該地區的同時,春申君也在發兵攻打魯國。魯頃公二十四年(前256年),在春申君的推動之下,魯國爲楚考烈王所滅。消滅魯國之後,楚國遷魯頃公於下邑,封魯君於莒。也即在公元前256年,雖然楚國佔據了魯國的疆域,但是,楚國並沒有對魯國君主趕盡殺絕。當然,在此之前,不管是三家分晉,還是田氏代齊,在對待原先的君主上,一般都不會採用比較極端的手段。到了公元前249年,魯頃公死於柯(今山東東阿),魯國絕祀。

戰國時期的楚滅魯之戰是怎麼回事?最後是什麼結果 第3張

對此,《史記》中記載:春申君爲楚相四年,秦破趙之長平軍四十餘萬。五年,圍邯鄲。邯鄲告急於楚,楚使春申君將兵往救之,秦兵亦去,春申君歸。春申君相楚八年,爲楚北伐滅魯,以荀卿爲蘭陵令。當是時,楚復彊。

在消滅魯國前後,春申君黃歇還曾率軍支援趙國,參加了邯鄲之戰。在邯鄲之戰中,魏國、楚國、趙國三國的聯軍重創了秦國大軍。而這,在一定程度推遲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時間,並且爲楚國、魏國、趙國等諸侯國休養生息提供了有利的時機。對於楚國來說,在這一段時間還順勢消滅了魯國,從而將自己的疆域擴張到今山東省,也即和齊國直接接壤了。因此,在《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看來,此時的楚國可謂恢復了實力,從而得以繼續抗衡秦國,也即堅持到了秦滅六國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