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秦始皇去世後,蒙恬和蒙毅爲什麼不舉兵支持扶蘇呢?

秦始皇去世後,蒙恬和蒙毅爲什麼不舉兵支持扶蘇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始皇去世後,趙高聯合丞相李斯擁立胡亥登基,爲什麼蒙恬和蒙毅沒有舉兵支持扶蘇,反而束手就擒了?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因爲這就是那個時代的規則,看似扶蘇和蒙恬掌握着大軍,不可能被擊敗、甚至不可能被殺死,但事實卻是他們放下了兵權,跳進了趙高與李斯的圈套。

在秦朝,“愚忠”和“愚孝”是常態的事情,趙高和李斯這類背叛帝王的人才是反常態的,戰國中後期,爲了君王以及知己伯樂“自刎”而死的人不在少數,例如戰國末四大名將中,白起和李牧這兩個名將,都是在國君賜死的背景下,毅然赴死。

愚忠是戰國時代被後世人所唾棄的一種固執風氣,但是那個時代最讓人動容的,也正是這種以自己性命爲籌碼的忠誠。

信陵君有侯嬴面北自刎,太子丹和荊軻有田光自刎以壯其志,這一個個故事的背後,就是戰國的忠臣法則,守之則生,逆之則死。

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再說說扶蘇和蒙家兄弟。

扶蘇乃秦始皇嬴政長子,是否爲嫡長子,很難說得清楚,但是扶蘇很有才華,比之秦始皇,有着另類的優點,兩父子的關係和後世的明太祖朱元璋、懿文太子朱標有點相像,一個性格溫和友善,一個行事雷厲風行。

在明面上,秦始皇很厭煩扶蘇,但在心裏,已經把扶蘇立爲了“儲君”。

秦始皇去世後,蒙恬和蒙毅爲什麼不舉兵支持扶蘇呢?

於是扶蘇被秦始皇“流放”到了上郡,監督秦軍修長城,而這個上郡,掌握着當時大秦最強的征伐軍,曾多次挫敗匈奴,據說是大秦的底牌,這支軍隊的主將是蒙家的蒙恬,可見秦始皇給扶蘇的,是一個“大禮物”,相當於儲君的資格證。

後來秦始皇東巡,身體逐漸虛弱,在《史記》的記載中,多種跡象都表明了秦始皇在駕崩那一年和前一年的“徵兆”,祖龍將死,果真駕崩在鎖龍之地:河北邢臺的沙丘平臺,這個地方,曾經困死過趙國的雄主,趙武靈王趙雍。

在駕崩之前,始皇帝留下遺命,讓在上郡的扶蘇辦理喪禮,顧名思義,也就是讓扶蘇登基,成爲新君。

當時的天下,實際上暗流涌動,六國貴族的心思壓制不下去,秦始皇對此很是焦慮。

大秦的律法嚴苛,但是一直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換一個和秦始皇完全不同的皇帝,對於局勢來說非常有必要,秦始皇深知這個道理,於是心裏早已經有了讓扶蘇即位的打算,雖然他很疼愛胡亥,但胡亥終究不是最適合的人。

本來按照秦始皇的設想,趙高和李斯二人,李斯將是他的遺詔的公證者,中車府令趙高乃是公佈者。

可就是這個環節,出了問題。

趙高以宦官之身,公然篡改遺詔,而且李斯對此沒有加以阻止,反而是被趙高說服了。

因爲蒙家有兩兄弟,一文一武守衛着大秦,不管是蒙恬還是蒙毅,他們諸多方面都比李斯有才華,最重要的是,蒙家兄弟乃是秦國、秦朝的世家忠臣,扶蘇自然更傾向於蒙家。

爲了自己的地位,李斯默認了這次遺詔的修改,並且成爲了幫兇。

二人在回咸陽的路上,公佈了新的“旨意”,這份遺詔的內容可謂是石破天驚,那就是立始皇帝帶着身邊的公子胡亥爲儲君,而在上郡的扶蘇以及蒙恬下令“賜死”。

秦始皇去世後,蒙恬和蒙毅爲什麼不舉兵支持扶蘇呢? 第2張

除此之外,爲了保證當時始皇帝二十多個孩子不叛亂起事,李斯、趙高祕不發喪,將已經駕崩的秦始皇運回咸陽,沿途用鮑魚來掩飾屍體腐敗的氣味,而這個天下,就在這一切的陰謀中發展着。

當修改後的“旨意”來到上郡,扶蘇大哭不已。

本來按照正常思路,扶蘇公子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因爲這一個遺詔而決然赴死。

但是有些事情就是這麼不正常,扶蘇在哭過之後,心裏也認爲自己的父親要將經常忤逆他的兒子“賜死”,蒙恬還在一旁勸阻,告訴扶蘇這是個陰謀,但是扶蘇已經自刎,蒙恬再說也無用。

兵權在手中,蒙恬對於扶蘇的地位很是理解,他知道秦始皇不可能說處死這個兒子就立馬處死,不然他安排扶蘇到上郡這個決策,那就是多此一舉。

可是蒙恬終究是臣,只有扶蘇帶頭質疑這個“賜死”令,帶着上郡大軍到秦始皇面前問個究竟,蒙恬才能受命行動。

雖然蒙恬有着瞭解和質疑,但他卻只是皇權的打手罷了,他能做到的最大限度,就是在扶蘇自刎後,自己堅持面見秦始皇問個究竟。

就這樣,上郡的兵權被奪,被牢牢掌控在李斯、趙高的手中,其實嚴格來講,是掌控在了和胡亥關係極好的趙高的手中。

秦始皇去世後,蒙恬和蒙毅爲什麼不舉兵支持扶蘇呢? 第3張

扶蘇已死,將沒有人再有資格直接登基,剩下來就是胡亥和秦始皇剩餘諸子的角逐,可掌握着咸陽禁軍、上郡御北兵權的胡亥,根本就不可能輸掉皇位。

當秦始皇的車隊回到了咸陽後,秦始皇駕崩一事公佈天下,扶蘇也已死,胡亥立即登基,隨後趙高還和李斯迅速地控制了秦始皇的子女們,而後一一殺害。

這個時候,蒙家兄弟也已經遭難,蒙毅和蒙恬是當時被看作秦朝重中之重的兩個大臣,一文一武,守衛大秦。

但不管是忠心的蒙恬,還是能力極強的蒙毅,他們都失去了被任用的機會,不僅失去了被重用的機會,而且還因爲威脅太大,最終被處理掉。

當然啦,也許歷史上的蒙恬和蒙毅他們也不是一心求死,在臨死之前,必然有過自己的掙扎。

可惜的是,蒙家乃是大秦的忠臣世家,扶蘇死後,蒙恬和蒙毅要想反抗,最好的方法只能是造反,可他們寧願死也不願意造反,根本原因就是他們要守衛他們的忠誠。

由此可見,胡亥和趙高的最大贏面,就是因爲沒有底線。

他們沒有蒙恬和蒙毅的“忠”,沒有扶蘇的“孝”,雖然扶蘇和蒙家兄弟的行爲在後世人看來是“愚忠”、“愚孝”,可這終究是那一個時代的道德真理,反而是胡亥和趙高的“毫無底線”,才讓人爲之唾棄。

秦始皇去世後,蒙恬和蒙毅爲什麼不舉兵支持扶蘇呢? 第4張

在設計殺死扶蘇、秦始皇剩下的兒女,還有蒙家兄弟後,趙高和李斯也出現了矛盾分歧。

李斯本來是一個十分有建樹的“法家”,他提出了便於國家大一統的“郡縣制”,奠定了一個時代的基礎。

但是這位“法家”,最後違背了自己內心裏的正義,行了不忠不義之事。

在奸臣趙高掌權期間,李斯卻又只想着發揮自己的才能管理天下,就是這麼爲權力而扭曲的一個人,最終被趙高處死。

說到底,這一系列不合理的事情,本質是秦朝走向毀滅的必然。

秦朝所夾帶着的,是周代以來的道德弊病,卻又因爲突兀的中央集權爆發了出來。

秦末農民起義,項羽仍舊是“分封”天下,即便是劉邦,都要分封諸侯王,才能夠建立漢朝,這就意味着,秦朝的先進但又先天不足。

即便是扶蘇,也未必能夠拯救一個瀕臨四分五裂的秦朝,扶蘇的性格就如同他甘願自刎一樣,倔強只是假象,更多的,是受制於規則的儒弱,若是扶蘇不自刎,蒙家兄弟就還有可能翻盤。

最後整個天下被趙高鬧得烏煙瘴氣,胡亥貪圖享樂,最終被殺死在皇宮中,最後的勝利者卻是昏庸的,讓人覺得荒誕的,這秦朝最後的滅亡,也真的是如劉邦所說,是天命使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