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北齊被北周消滅後,形成了怎樣的局勢?

北齊被北周消滅後,形成了怎樣的局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周,又稱後周,南北朝時期北朝政權之一,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奠定國基,由宇文覺在宇文護的擁立下正式建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北周滅北齊後,與江南的陳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此後,周武帝志在使天下一統。因此,他統一北方後立即採取一系列積極措施,穩定原北齊統治區,以爲將來平定江南打好基礎。

在攻佔鄴城的當月,周武帝下詔爲北齊冤死的名臣斛律明月、崔季舒等人平反,爲其子孫隨蔭敘錄官爵,併發還被抄沒的家口田宅。同時,拆毀齊後主供享樂的東山、南山園、三臺等園苑臺閣,將拆下的瓦木磚石可用者,盡賜予百姓,其山園之田,各還本主。

建德六年二月,周武帝下詔放免被北齊掠爲奴婢的河南百姓,準其返回故土,隨意去留,國家給予安置。八月,又下詔對各類雜役之戶的普遍放免。十月,又將原北周境內的奴婢並皆放免。一年之內,三次放免奴婢、雜戶,使大量勞動力解放出來。

在平定齊地的建德六年,周武帝曾連續三次下詔,選拔齊地人才。九月,下詔令北齊境內儒生明一經以上的,全部由州郡以禮舉送朝廷。建德六年十一月,周武帝頒行《刑書要制》,將北周嚴明法制、整頓吏治的革新措施,在北齊舊境內推行。同時,周武帝又徙幷州軍人4萬戶約20餘萬人到關中,以消除齊地的不安定因素,並充實關中的人力和物力。

北齊被北周消滅後,形成了怎樣的局勢?

周武帝在平齊後所實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革除了北齊的弊政,使全境政治清明,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迅速穩定了北方統一後的局勢,北方呈現出一派生氣勃勃的新氣象。這時南方的陳朝恰與北周相反,已呈衰頹之勢。

然而陳宣帝不自量力,反而欲乘北周初平北方之際,攻取淮北之地。陳太建九年十月,宣帝詔南兗州刺史吳明徹進軍北伐。明徹進軍淮北,圍攻北周徐州重鎮呂梁,北周徐州總管樑士彥率軍出戰不利,退守徐州。吳明徹截清水灌城,列舟艦於城下猛攻,樑士彥率軍固守。

十一月,周武帝派上大將軍王軌率軍增援。王軌率軍急進,潛於清水入淮口橫流豎木,用鐵鎖連貫車輪,橫截江中,以斷陳舟師水路,然後於淮口築城,準備阻擊陳軍。當王軌軍初至淮口,營壘未立時,陳將蕭摩訶曾建議急速派軍襲擊,以使周軍無法建立營壘,但吳明徹不納。

周軍在10天之內修築好營寨,陳軍後路被切斷,陷於被動局面,全軍上下一片恐慌,想盡快打開水堰,用舟船從水路南撤。馬軍主裴子烈說,如果決堰,船會傾翻,不如以馬軍先行,徐徐退兵。

北齊被北周消滅後,形成了怎樣的局勢? 第2張

太建十年二月,吳明徹見陳軍後路被斷,知敗局已定,遂命大將蕭摩訶率馬軍數千先行,然後從衆將士議,決開水堰,欲乘水勢退軍。陳軍退至淮口,水勢減弱,舟船被周軍所設障礙阻止,不能行走,兵衆潰散。

這時王軌乘勢揮軍襲擊,陳軍大敗,除蕭摩訶率騎兵突圍南逃外,吳明徹以下將士3萬全被周軍俘虜,軍資器械也被周軍繳獲。徐州之戰大敗,使江南陳的勢力更加削弱,完全無力與北周對抗,從此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周武帝在淮北擊敗陳軍後,決定向北用兵,解決突厥騷擾的問題。宣政元年五月,周武帝徵發各路大軍,以柱國姬願、東平公宇文神舉爲統帥,分5路北伐突厥。但在本月底,周武帝突然病重,北伐之事因而驟停。

到六月初,周武帝去世,終未實現他的宏願,即統一全國的大業。大象元年九月,繼任帝位的周宣帝以大將韋孝寬爲行軍元帥南征。孝寬率軍攻入陳淮南之地,進展順利,連克廣陵、壽陽等淮南重鎮。至十二月,北周軍隊盡佔淮南之地。從此,大江以北地區皆爲北周所有。

陳朝自失去淮南廣大地區後,其疆域與南朝初期相比,西方失去了巴蜀,中部失去了雍州、荊州一帶,東部失去淮南地區,侷促在長江中下游大江以南的狹小區域內,是南朝以來疆域最小,國勢最衰弱時期。從軍事力量上說,吳明徹進攻淮北大敗後,使南朝軍事實力進一步削弱,從此不僅不能向北進攻,實際上已無力自保。

北齊被北周消滅後,形成了怎樣的局勢? 第3張

而陳的統治者面對如此嚴峻形勢,卻不能從政治上改弦更張,發奮圖強,反而更加衰弱。陳後主即位後,唯知飲酒作樂,賞花賦詩,極盡享樂之能事,因而陳朝政治極度昏亂。百官只知貪贓枉法,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各種社會矛盾極其尖銳。在這種形勢下,陳朝的滅亡已爲期不遠了。

反觀北周,從疆域上說,佔據了黃河流域、淮河流域、長江中上游等廣大經濟發達的地區,人力物力大爲擴充。在軍事力量上,北周有着一支數十萬戰鬥力很強的府兵及其他軍隊。此外,北周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發展迅速。雖然繼武帝之後的周宣帝統治不得民心,他和他繼任者靜帝總共在位不到4年。

結語

大定元年,外戚楊堅奪取帝位後,在政治經濟方面基本上沿襲西魏北周以來的政策,國力繼續增強,因而由北方最終統一南方,乃是勢所必然。而這種結局形成的基礎,則是由周武帝的銳意革新,及其統一北方的壯舉所奠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