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在選擇太子的問題上,狄仁傑是如何勸誡武則天的?

在選擇太子的問題上,狄仁傑是如何勸誡武則天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她以女性成爲皇帝,會遇到許多男性皇帝沒有的困難,例如太子的選擇。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武則天以媳婦的身份篡了李家天下,反過頭來再立退位的兒子李旦爲太子,這個位不是等於白篡嗎!如果立武氏侄子爲太子,雖然成了武家的天下,但她又不甘心,侄子哪有兒子親呢。這個問題在封建社會,對女性皇帝來說成爲一個悖論,不過歷史上也只有武則天一人碰到過。

武則天一時無法決斷,便給了李旦“皇嗣”這麼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身份。這樣一來,她的侄子武承嗣覺得有機可乘,利用各種手段說服武則天,同時打擊李旦。

武承嗣鼓動了一個名叫王慶之的百姓,帶領大批民衆前往皇宮請願,他們的說辭是:“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今是誰家的天下?怎能立李姓爲太子呢!”以宗族門第的觀念來說,這是非常有說服力的理由。

武承嗣還打擊瞭如岑長倩、格輔元等一批支持李唐宗室的宰相,並且誣陷李旦造反,竄通酷吏來俊臣想置李旦於死地,但均被李唐的忠臣們一一化解。

在選擇太子的問題上,狄仁傑是如何勸誡武則天的?

比如武則天登基初期的心腹宰相李昭德,他將那個帶頭請願的王慶之仗殺,並對武則天直言不諱,闡述了三個觀點:

其一,高宗是陛下夫君,皇嗣是陛下兒子,將太子之位傳於子孫是千秋萬代的正理;其二,武承嗣是陛下的侄子,世間從沒有侄子給姑姑立廟祭祀的道理;其三,對武承嗣要防備,歷史上爲了奪權,父子相殘尚且發生,何況姑侄之間呢。

與後期狄仁傑勸說武則天的說辭如出一轍,武則天雖然沒有確立李旦爲太子,但免去了武承嗣的宰相之職,說明對李昭德的話,武則天還是聽進去了一些。

隨着太子之位的爭奪,朝中儼然分成了擁武與擁李兩派。雖然彼此爭鬥,但始終沒有實質性的改變。直到神功元年(697),武則天七十三歲高齡時,事情纔有了轉機。

當時,武則天統治已經穩固,爲了緩和矛盾,她嚴懲了酷吏,結束了恐怖統治,使政局大爲緩和。狄仁傑也於當年二度爲相,使得擁李派實力大增。

在選擇太子的問題上,狄仁傑是如何勸誡武則天的? 第2張

狄仁傑與李昭德一樣,打出的都是親情牌,說辭如出一轍。除此之外,狄仁傑解夢的故事便是那時發生,《資治通鑑》也有記載:

一日,武則天夢見鸚鵡折斷翅膀,無法高飛。便諮詢宰相,狄仁傑說:“鵡者,陛下之姓也,兩翅折者,陛下二子也。陛下起此二子,則兩翅全也”。

還有一個傳說的版本:一日,武則天夢見與人雙陸(一種棋類遊戲),一局未勝。狄仁傑解夢說:“雙陸不勝,是因爲無子可用,這是上天在啓示陛下啊!”

如果說僅是因爲狄仁傑解夢就能使武則天頓悟,未免有些誇大。這件事武則天的想法是決定因素,其他人勸說也好,解夢也罷,僅是一個促進的作用。只不過,李昭德與狄仁傑這套以親情爲基礎的說辭,打動了武則天。那麼,爲何以親情爲說辭就能說動武則天呢?

其一,武則天有一段不愉快的童年生活,父親武士彠去世時她只有十二歲,她們姐妹三人與母親楊氏飽受異母哥哥武元爽、武元慶的欺負,武則天年齡太小,只能隱忍不發,默默的記住這段仇恨。

武則天成爲皇后以後,將武氏兄弟二人發配邊地,其他堂兄弟死的死,流放的流放,都沒有什麼好下場。外甥女賀蘭敏月威脅她皇后的位置,被她害死,外甥賀蘭敏之因敏月之死對她懷恨在心,也被除掉。

武承嗣、武三思這兩個侄子雖爲建立武周立了大功,但他們也有圖皇位繼承權的目的。因爲上一輩的恩怨,武則天對他們不得不防。從內心上,武則天對孃家人素無好感,所以,狄仁傑等人能夠說服她。

在選擇太子的問題上,狄仁傑是如何勸誡武則天的? 第3張

其二,武則天是一個將權力視爲生命的女強人,她與敵人鬥爭也好,奪取天下也好,是爲了享受權力與控制帶給自己的滿足感。她並不是一個女權主義者,沒有在天下搞男女平等這一套的意識。她骨子裏封建倫理意識還是很強的。

母子之間是天倫之情,兒子總歸要祭祀母親,延續香火,這種觀念在武則天腦子裏根深蒂固。武則天登基時,先拜的是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代帝王,然後才拜父親武士彠。大唐三代帝王的廟宇始終屹立不倒。這一切說明,雖然篡了位,但她內心還是以李家媳婦自居。

武則天這種內心被李昭德、狄仁傑等人洞悉,所以他們纔敢光明正大的上奏,或以解夢的形式勸說,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李旦堅決辭讓的情況下,武則天暗中接回了被流放的廬陵王李顯,李唐江山恢復大局已定。武承嗣知道後,竟然鬱鬱而終。

在狄仁傑等人的全力促使下,聖曆元年(698)年九月,武則天立李顯爲太子,做出了她晚年最重要的一個英明而睿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