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春秋時期紀國的地理位置怎麼樣?最後是如何滅亡的?

春秋時期紀國的地理位置怎麼樣?最後是如何滅亡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紀國是一個曾經與齊國、魯國並存的諸侯國。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齊魯大地,是指山東省。因山東古爲齊國、魯國的土地,所以叫齊魯大地。“齊魯”和“山東”都是歷史上形成的地理名詞,二者所指地理範圍完全一致,可以通用。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齊國和魯國之外,在西周和春秋戰國時期,今山東省一帶還存在衆多的諸侯國,比如郯國、薛國、莒國、萊國等。至於本文所要說的紀國,也是位於今山東省一帶的諸侯國。

紀國,古書中也稱己國,是位於商朝東方的諸侯國,國祚延續到西周到春秋時代。國君爲姜姓,國都紀,位於山東半島中北部,渤海萊州灣的西南岸的今壽光市。對於紀國來說,和齊國一樣,都屬於姜姓諸侯國。但是,在西周和春秋時期,紀國卻和齊國相抗衡,甚至和齊國接下來深仇大恨,這是爲什麼呢?

首先,在地理位置上,紀國位於山東半島中北部,就紀國的都城,則位於今山東省壽光市一帶,壽光、萊陽和煙臺等地有出土紀國銅器。在西周時期,紀國位於齊國以東,萊國以北。疆域不亞於齊國或魯國。換而言之,紀國曾經是齊國對外擴張的重要阻礙,並且,這兩個諸侯國還結下了深仇大恨。

對此,司馬遷在《史記·齊太公世家》中記載: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哀公時,紀侯譖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靜,是爲胡公。

春秋時期紀國的地理位置怎麼樣?最後是如何滅亡的?

齊癸公五十二年(辛巳,公元前880年),齊癸公死後,其兒子呂不辰繼位,爲齊哀公。周懿王時,紀侯(紀國的國君)在周天子面前進讒言,說了不少齊哀公的壞話。於是,到了公元前868年,齊哀公被周夷王烹殺。齊哀公死後,他的異母弟呂靜繼位,是爲齊胡公。因爲這件事情,也即紀侯(紀國的國君)害死了齊哀公,所以齊國將紀國視爲自己的心腹大患,意欲除之而後快。

更爲關鍵的是,紀國在地理位置上鄰近齊國,後者想要對外擴張,紀國是重要的阻礙。所以,對於齊國來說,消滅紀國是自己擴張的必經之路。到了春秋時期,齊國在吞併周邊的小國之後,得以在整體實力上明顯超過紀國。不過,就後者來說,則採用了聯合魯國,以此共同抗衡齊國的策略,從而在一定時間內達到了自保的效果。進一步來說,齊國、魯國、紀國三國之間的關係,正如同之後的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不管是魯國還是紀國,都不是能和齊國平起平坐的對手,所以二者的聯合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同蜀漢和東吳結盟,以此抗衡強大的曹魏一樣。

春秋初期,特別是魯隱公時代和魯桓公初年,魯國國勢極盛。公元前699年,魯國、紀國、鄭國聯軍大敗齊國、宋國、衛國、燕國聯軍,此戰終結了“齊僖小伯(霸)”的局面。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因爲魯國的崛起,從而讓紀國得以安定一時。盜了公元前695年,在魯桓公的主持下,魯桓公、齊襄公和紀侯三國君主的盟會上試圖使齊國和紀國和睦。

不過,齊國自然不願意放棄對外擴張的腳步,於當年就出兵進攻了魯國。盜了公元前694年,趁着魯國和鄭國發生內亂的時機,齊國出兵攻打紀國。公元前693年,齊國軍隊驅走紀國的郱、鄑、郚三邑居民,佔有三邑土地。因爲魯國和鄭國自顧不暇,自然沒有精力和能力來幫助紀國。

春秋時期紀國的地理位置怎麼樣?最後是如何滅亡的? 第2張

最後,到了公元前691年,在齊國的壓力之下,紀國出現了內亂,紀侯之弟紀季以紀國的酅地投降齊國,做齊國的附庸。在春秋戰國時期,附庸指附屬於大國的小國,比如衛國就在戰國時期成爲魏國的附庸。不久之後,魯國試圖聯合鄭國來保全紀國,從而抑制齊國,但是鄭國拒絕出手支援紀國。於是,在公元前690年,齊國軍隊攻破紀國都城。紀侯將剩下的國土交給紀季,出國逃亡一去不返。在此基礎上,始於商朝時期的古國——紀國,於公元前690年正式走向滅亡。

吞併紀國之後,齊國成爲今山東省一帶最強大的諸侯國,乃至於在春秋時期和晉國、齊國、楚國並稱爲四大強國。此外,紀國滅亡後, 紀國君主的後代以紀爲姓,也即紀姓這一姓氏,源自於春秋時期的紀國。現在,紀姓這一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三十六位,人口約一百三十五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85%左右。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