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歷史上雍正帝對年妃是怎樣的一份情感?他有多喜歡年妃?

歷史上雍正帝對年妃是怎樣的一份情感?他有多喜歡年妃?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清宮大戲《甄嬛傳》中,華妃年世蘭對雍正一往情深,但是雍正對她卻是逢場作戲,只是將她視爲一枚迷惑和安撫年羹堯的棋子,最終華妃在心灰意冷下撞牆而死。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上雍正對年氏是一份怎樣的情感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康熙五十年,康熙將年氏許配給自己的四兒子雍親王胤禛,當時雍正已經33歲,而年氏剛剛15歲。雖然這是一場政治聯姻,但是雍正對於知書達理的年氏卻動了真情。或許有很多人都不相信雍正對年氏是真愛,那麼接下來小編就爲大家展示幾個關鍵的證據,以證明自己不是信口胡說。

歷史上雍正帝對年妃是怎樣的一份情感?他有多喜歡年妃?

一、年氏八年裏生了四個孩子:三兒一女

在古代男人有三妻四妾不是什麼稀罕事,尤其是皇子和皇帝有幾十個女人更是常態。如果一個男人不愛這個女人,他完全可以讓她日日獨守空房,斷然不會讓她在八年的時間裏四次懷孕生子。

年氏嫁入雍王府之前,當時還是皇子的雍正早已有了嫡福晉烏拉那拉氏、側福晉李氏、格格鈕祜祿氏、耿氏和宋氏等,也先後多次爲人父。年氏剛進府就是側福晉,和李氏平起平坐地位僅次於烏拉那拉氏。

年輕貌美的年氏很快就獲得雍正的專寵,她在八年的時間裏先後爲雍正生下皇四女、皇七子、皇八子和皇九子。從年氏生第一個孩子開始直到她去世,這11年的時間裏再也沒有別的女人爲雍正生下孩子;而在年氏去世後到雍正去世的這十年裏,雍正也僅僅只得了一個兒子弘曕。

雍正給年氏所生的三個兒子分別起名爲福宜、福惠和福沛,這只是乳名並非正式的名字。雍正或許是希望年氏所生的孩子能夠多一些福氣,只可惜福宜僅活了七個多月,福惠死的時候年僅八歲,福沛出生當天就夭折了,而他們的女兒離開人世的時候還不滿兩歲。

有人可能會反駁,雍正繼位前之所以寵愛年氏,主要是爲了拉攏年羹堯,從而獲得更多的資本以便能夠登上帝位。但小編並不這麼認爲,如果雍正只是單純的想拉攏年羹堯,大可以像《甄嬛傳》裏演的一樣不讓她生下一兒半女。

但是雍正並沒有這麼做,年氏不但獨得恩寵還在八年的時間裏四度生育,所以在小編看來雍正是期望年氏爲她生兒育女的。從這點來看,歷史上的年氏比《甄嬛傳》裏的年世蘭幸運很多,她不但獲得了一個男人對她的真情實意,還得到了做母親的權利。

二、雍正陪她度過人生的最後五天

諮爾妃年氏,篤生令族,丕著芳聲,賦質溫良,持躬端肅。凜箴規於圖史,克勤克儉,表儀範於珩璜,有典有則。曾仰承皇太后慈諭,以冊寶封爾爲貴妃。——《世宗憲皇帝實錄》

歷史上雍正帝對年妃是怎樣的一份情感?他有多喜歡年妃? 第2張

這是雍正繼位後封年氏爲貴妃時的冊文,而比她資格更老的李氏僅僅被封爲齊妃。不過對於年氏來說,這些榮耀都換不回一個健康的身體。在年氏懷福沛的時候,正趕上康熙龍御歸天,懷孕七個月的年氏挺着大肚子無數次磕頭行大禮,結果動了胎氣。

雖然俗語常說“七活八不活”,但是在那個年代可沒有如今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治療手段,早產對於孕婦和胎兒來說都是一道鬼門關。最終,皇九子福沛還沒來得及睜開眼看看這個世界就夭折了,年氏也因爲早產和再次失去孩子傷了根本。

在福沛早夭之前,他一母同袍的姐姐和大哥福宜也在出生後一兩年內就離開了人世,這對於一個母親來說會是怎樣的錐心之痛啊!年氏身體本來就不好,親生的孩子又接二連三的早夭,這讓她的身心都遭到重創,以致於在雍正三年十一月一病不起。

在年氏病重期間,朝廷上還有不少大事需要雍正親自出席,比如康熙去世三週年祭奠和冬至祭天大典。年氏因爲病重只得留在圓明園養病,而雍正不管是在去景陵還是回京城的路上,都無時無刻牽掛着年氏。

妃素病弱,三年以來朕辦理機務,宵旰不遑,未及留心商確診治,凡方藥之事悉付醫家,以致耽延日久。目今漸次沉重,朕心深爲軫念。貴妃着封爲皇貴妃,倘事出,一切禮儀俱照皇貴妃行。——《世宗憲皇帝實錄》

看到年氏的身體狀況急轉直下,雍正十分自責,他責怪自己整天忙於朝政,將求醫問藥的事全權交給太醫,而自己則疏於詢問以致於耽誤了病情。一邊自責的同時,雍正還將年氏晉封爲皇貴妃,他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年氏心情好轉,進而病體痊癒,可惜雍正的良苦用心並沒能挽留住年氏年輕的生命。

雍正祭天一結束就撇下文武百官回到了圓明園,一連五天日夜陪伴在年氏身邊,對朝中大事幾乎不聞不顧。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29歲的年氏離開了人世,和她那三個早夭的孩子在另一個世界團聚了。

雖然雍正貴爲帝王,掌握着無數人的生死,但是卻無法爲心愛的年氏延續生命。或許在這一刻,雍正心裏會充滿挫敗感和無力感,因爲身爲真龍天子的他,連自己最心愛的女人都守護不了。

歷史上雍正帝對年妃是怎樣的一份情感?他有多喜歡年妃? 第3張

三、年氏喪禮逾制諡號創歷史

雍正的勤政是公認的,他登基之後幾乎全年無休,每天處理政務的時間長達十七八個小時,批過的奏摺多達四萬餘件。最終雍正只做了13年的皇帝就駕崩了,死的時候58歲,難怪有人猜測雍正其實是過勞死。就是這樣一位勤勉的皇帝,在年氏死後卻連續五天沒有上朝聽政,這在雍正一朝還是十分罕見的。

斯人已逝,雍正能做的就是爲她舉辦一場隆重的喪禮,讓全天下的臣民一起哀悼。年氏死前雖然被晉封爲皇貴妃,但是並沒有行正式的冊封禮,不過雍正此前已經給禮部下過明確的旨意,一旦年氏薨逝喪禮將按照皇貴妃的規則置辦。

雍正三年,敦肅皇貴妃年氏薨,輟朝五日。特簡王公大臣典喪儀,遣近支王公七,內務府總管一,散秩大臣二,侍衛九十,內府三旗佐領,官民男女鹹成服。大祭日除,剃髮。日三設奠,內外齊集,百日後至未葬前,日中一設奠,朔望仍三奠,命內管領妻祭酒三爵。

雍正五天不上朝帶頭悼念,禮部官員對年氏的喪禮自然不敢懈怠。按照史料記載,大內以下宗室以上十天之內必須穿素服且不得祭神,其親生的皇子則要摘掉帽帶截一段髮辮穿孝服;百日之內不能剃頭,一天三次 獻祭品;百日之後到三週年祭之間改爲一天獻祭品一次,但是每逢初一和十五還是一日三奠。

當年氏的金棺從圓明園移往阜成門外十里莊的時候,誠親王和廉親王帶領文武百官一路隨行,而公主命婦則在安放靈柩的地方先行等候。在冊諡禮上,雍正爲年氏定的諡號正式公佈,爲敦肅皇貴妃,妃子的諡號中出現“敦”字,年氏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之前我們也提到過,雍正雖然將年氏晉封爲皇貴妃,但是在她去世前卻沒有行正式的冊封禮。依照禮部的建議,雍正下令停止鑄造金冊寶,但是着工部製作了絹冊寶,並讓人翰林院撰寫冊文祭文。在冊諡禮前一日,派大臣祗告太廟後殿、奉先殿。

雖然禮部在操辦年皇貴妃的喪禮時盡心盡力,其規格也比前朝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雍正仍然很不滿意,下旨將包括禮部尚書在內的四位禮部官員連降兩級。其實在年氏喪禮期間受到責罰的不僅是禮部官員,就連誠親王胤祉和廉親王胤禩也遭到雍正的訓斥。

對於年氏來說,她死後享受的哀榮還不止於此。年氏死後,雍正傷心不已,看着和他陰陽兩隔的愛妃,他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自己百年之後要和年氏葬在同一個地宮之中。於是乾隆二年,在乾隆的親自監督之下,年氏的金棺和雍正及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的梓宮一起被安葬在泰陵的地宮中。

“生同衾,死同穴”,對於很多妃子來說都是奢望,但是年氏卻真真切切地享受到這樣的榮耀,不知道讓多少妃嬪羨慕嫉妒恨了啊!而雍正此舉,也進一步證明了他對年氏是真情實意,因爲此時雍正已經對年羹堯起了殺心,如果他對年氏不是真愛,怎麼可能會讓一個不愛的女人攪了死後的清淨呢?

歷史上雍正帝對年妃是怎樣的一份情感?他有多喜歡年妃? 第4張

四、雍正對八阿哥福惠偏愛有加

年氏雖然生育過四個孩子,但是在雍正登基之時僅有八阿哥福惠還活着,所以他對這個孩子格外偏愛。看過清宮劇的應該都知道,不管是皇后和妃子生下的孩子都會養在別處,能在生母身邊長大的孩子並不多見。

就這一點而言,福惠是幸運的,因爲他是在生母的呵護下長大的。年氏死後,雍正沒有給福惠另尋養母,而是將他養在自己身邊。而雍正這個特殊的舉動,曾讓朝鮮使臣以爲福惠會是未來的皇位接班人。

上曰,雍正病旣深痼,而尙不建 太子何也?樘曰,皇子有二人,而不封儲嗣,【 問其故,則曰,非封妃之子,故不封矣。】曾有封妃之子,而丁未年我國醫員吳之哲,入去治病,因至不救雲矣。——《承政院日記》

然而和他的姐姐與兄弟一樣,福惠也沒能活到成年,八歲的時候就病逝了。福惠死後,雍正下旨按照親王例殯葬,而他的兩個異母哥哥弘曆和弘晝當時還沒有獲得封爵。弘曆和弘晝直到雍正十一年才分別被封爲和碩寶親王與和親王,此時兩人均已經22歲。

福惠夭折兩年後,雍正歷數允祉的數條罪狀,剝奪了其誠親王的爵位,並將他幽禁在景山。允祉其中一條罪狀和福惠有關,雍正斥責允祉在福惠去世後不但不悲痛反而比平時還高興,而在年氏喪禮期間允祉也被雍正狠狠罵過一回,就因爲他缺席奠酒。

後來乾隆繼位,追封福惠爲懷親王。在清高宗實錄中乾隆是這麼說的:“朕弟八阿哥,素爲皇考所鍾愛,當曰曾以親王殯葬。今朕眷念手足之誼,着追封親王。”從乾隆的話裏,我們能感受到雍正對福惠的偏愛,在一定程度上也證明了雍正對年氏的懷念。

以上種種,都是雍正深愛着年氏的鐵證。此外還有一點,那就是年氏去世不到兩個月雍正就列出年羹堯的92條罪狀,削去了他的爵位,最終走投無路的年羹堯自裁謝罪。雖然雍正對年羹堯和他的兒子年富痛下殺手,但是對年氏的父親年遐齡和大哥年希堯卻法外開恩。

年氏剛去世的時候,雍正就特旨讓她從葬泰陵,即便是年羹堯獲罪之後,雍正也沒有改變自己的決定。後來年遐齡去世,雍正下旨依一等公禮殯葬;而年希堯很快也重新被啓用,而且官職還節節高升,一度官居從一品左都御史。

在小編看來,雍正之所以會善待年遐齡和年希堯,並非單純的彰顯自己的大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爲了讓已經去世的年氏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