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陶淵明與少年討論學習的方法,與李白“鐵棒磨成針”的故事很相似

陶淵明與少年討論學習的方法,與李白“鐵棒磨成針”的故事很相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 ,自號“五柳先生”, 世稱靖節先生,是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田園詩人。辭賦家,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被後人編爲《陶淵明集》。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陶淵明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他“不爲五斗米折腰”而歸隱田園的故事,千百年來被世人傳誦,因而他被後人稱爲“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

陶淵明也是一位思想家、文學家,他知識豐富,在當時就被時人所推崇,陶淵明還留下一個論學的故事:

陶淵明與少年討論學習的方法,與李白“鐵棒磨成針”的故事很相似

相傳,某一天,有一個少年向陶淵明求教讀書的妙法。陶淵明聽後,大笑道:“天下哪有什麼學習的妙法?學習全是靠自己吃苦的功夫,簡單來說,就是:勤學則進,輟學則退!”

隨後,陶淵明帶着這位少年來到鄉間的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說:“你仔細看看,能不能看到它正在長高?”

那位少年注視了很久稻苗,當然是看不見禾苗往高生長了,他便對陶淵明說:“沒見長高啊!”

陶淵明反問道:“真的沒見長嗎?那麼,這些矮小的禾苗又是怎樣變高的呢?”

陶淵明與少年討論學習的方法,與李白“鐵棒磨成針”的故事很相似 第2張

陶淵明進一步引導說:“其實,它時時刻刻都在生長,只不過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罷了。我們讀書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所有的知識都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只要勤學不輟,就會積少成多。”

接着,陶淵明又指着溪邊的一塊磨刀石,問少年:“那塊磨刀石爲什麼會有像馬鞍一樣的凹面呢?"

少年隨口回答說:“那是人們磨成這樣的。”

陶淵明追問:“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這樣的呢?"

少年搖搖頭,又回答不上來了。

陶淵明繼續解釋說: “這是因爲我們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鐮,日積月累,最後才成爲這樣的,學習也是如此。如果讀書不堅持下去,每天都會有所虧欠啊!”

陶淵明與少年討論學習的方法,與李白“鐵棒磨成針”的故事很相似 第3張

這位少年頓時恍然大悟,他連忙向陶淵明行了個大禮說:“多謝先生指教,請先生爲我留幾句話,我必時時刻刻記在心上。”

於是,陶浦明便說出了這句被後人所稱頌的名言: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陶淵明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勤學,如同春天裏種下的禾苗,我們肉眼看不到它生長,而實際上它又每天都在生長着;輟學,如同人們磨刀用的石頭,雖然我們看不到它的磨損,而實際上它又是每天都在虧損着。

陶淵明與這位少年討論學習的方法,對你有啓發嗎?這個小故事是不是和我們從小就熟悉的李白“鐵棒磨成針”的故事很相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