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投靠劉表前,王粲過着怎樣的生活?

投靠劉表前,王粲過着怎樣的生活?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粲,字仲宣,太尉王龔曾孫、司空王暢之孫,東漢末年文學家、官員,“建安七子”之一,曾依附荊州牧劉表,但未收到重用,後歸順曹操,深得曹氏父子的信任。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湖北襄陽城東南角城牆之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仲宣樓,是楚天四大名樓之一,也是襄陽城標誌性景觀之一。

仲宣樓是爲紀念東漢末年詩人王粲在襄陽作《登樓賦》而建,因王粲字仲宣而得名,故又名王粲樓。

王粲與應瑒同歲,生於公元177年(東漢熹平六年),字仲宣,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省微山縣兩城鎮)人。

王粲是官家子弟,世爲名門望族。

其曾祖父王龔最初被舉孝廉,任青州刺史,敢於彈劾貪贓的二千石官員,受漢安帝嘉獎,入朝任尚書,歷任司隸校尉、汝南太守,在汝南太守任上好才愛士,爲政溫和,頗受稱讚。

祖父王暢曾先後任齊王劉喜之相、司隸校尉、南陽太守之職,並四次徵拜尚書令,均以守正嚴明著稱,“東漢八駿”之一。

父親王謙,爲漢靈帝時期大將軍何進的長史。

王粲自幼得力於家學,而以博學多識著稱。

投靠劉表前,王粲過着怎樣的生活?

曾經有人和王粲一起出行,所經之處有塊石碑,問他說,能夠背下來麼?王粲說,能。說着果然就一字不落地背了下來。

還有一次他看人家下棋,棋盤不小心被人撞了一下,棋子全亂了,王粲竟然給他們復原了。(局壞,粲爲復之)

大家都不相信王粲復原的棋局,於是再次故意破壞棋路,王粲居然也能夠復原。

《三國志·王粲傳》記載,王粲十四歲的時候,他和父親一起拜訪當時的一代大儒蔡邕,聽到王粲來訪,蔡邕急於起身相迎,鞋子都穿倒了(聞粲在門,倒屣迎之)。

當時,在座的各位賓客,見“粲年既幼弱,容狀短小”,這傢伙,又矮又醜,醜到嚇人(一座皆驚)。

而蔡邕這時,則從容向大家介紹說:“這位是司空王公(王暢)的孫子王粲,他確實是奇才,讓我自愧不如。我家裏收藏的書籍文章,應該全部送給他。”(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

王粲家的藏書大部分也是蔡邕所送,蔡邕死後將其藏書數車六千餘卷贈與王粲。

後來,王粲家的藏書竟達萬卷。

初平三年開始,先是司徒王允收買董卓的部將呂布殺董卓,然後是董卓的部將李傕、郭汜殺了王允,然後李傕和郭汜又開始互相攻殺。

長安政局一度混亂不堪。

投靠劉表前,王粲過着怎樣的生活? 第2張

公元193年(漢獻帝初平四年),王粲被朝廷徵召爲黃門侍郎。

在當時的朝廷,黃門侍郎和散騎侍郎是兩個最重要的官,在皇帝左右,負責傳達詔令。

在這個交織着權力,慾望,熱血和殺戮的世道,讀書人是無奈的,原本想來到長安有一番作爲的王粲,目睹了連年征戰所造成的社會災難,面對這一慘絕人寰的情景,寫成一首《七哀詩》,詩云:

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

復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

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

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

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這是何等的慘狀啊,白骨敝野,飢殍遍地;難民成羣。竟然還有飢餓的婦人,把最心愛的兒子拋棄在雜草叢中,她還能聽見他在草間哭泣,但還是抹着眼淚頭也不回。哪怕是最愛兒子的母親,也要冒着兒子被豺狼虎豹吃掉的風險,賭一賭——也許,運氣好的話,說不定能被他人救走養活了呢?

它當與曹操的《蒿里行》,同爲那個時代的最光輝的現實主義作品。

投靠劉表前,王粲過着怎樣的生活? 第3張

王粲拒絕了朝廷的徵辟,與族兄王凱等結伴,離開長安往荊州投靠自己的老鄉劉表。

劉表見他狀貌不揚,身體孱弱,又不拘小節,所以不太看重他,根本沒把他當回事。

投靠劉表,將是王粲一輩子最錯誤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