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前燕政權是如何沒落的?與軍封制度有關

前燕政權是如何沒落的?與軍封制度有關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燕,十六國時期鮮卑族貴族首領慕容皝所建立的國家,歷三世兩主,享國十九年。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有着這樣一位人物。他風流倜儻,武功高強,身邊忠臣衆多,美女環伺,他就是素有“南慕容”之稱的慕容復。然而,就是這麼一位翩翩公子,卻因爲一心想要光復祖輩的大燕國,最終只落了失心瘋的下場。那麼他口中已經滅亡了700餘年的大燕,究竟是如何沒落的?

大燕也稱前燕,這個國家衰落的原因,軍封制度是罪魁禍首。這個制度是遊牧民族部落兵制的遺留,同時又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部曲私兵這種人身依附關係的制度化表現。軍封制下的騎兵部隊是前燕政權割據爭霸所依靠的核心軍事力量。

但宗王軍封卻是前燕政權國家與私家矛盾的又一個表現形式。與地方豪族相比,慕容氏宗王等鮮卑軍事貴族所擁有的軍封對國家經濟資源的攫取更爲深入,影響也更大。

一、軍封與前燕建立

國家與私家的矛盾是前燕經濟所面臨的重要問題。這裏的私家,除了上一節所述地方豪族的塢壁,還有鮮卑軍事貴族的軍封。日本學者谷川道雄對所謂“軍封”給出了較爲具體的論斷。即:從慕容皝遷都龍城之後,作爲軍事首領的鮮卑王公貴族,可以佔有大量土地,還蔭庇了大量人口。

前燕政權是如何沒落的?與軍封制度有關

1.職業軍人

這些被蔭庇的人口就是營戶,他們包括各處軍營裏的戰士(主要是胡族騎兵)、軍事僚佐、工農業生產者等。這些人口不屬於郡縣編戶,他們各司其職,形成了相對獨立的集團。而鮮卑軍事貴族主導着這個集團,成爲一種很像封建的特權,即所謂的軍封。

在這些軍營中,戰士負責打仗,其他營戶則負責軍需生產,他們都不用承擔國家稅賦。同時,軍營世界的這種獨立性又是相對的,軍營世界與郡縣制相互支持和補充:軍營世界爲郡縣提供軍事保護,而郡縣編戶則作爲補充,提供兵役和經濟支持。

只是對郡縣編戶來說,和營戶不同,兵役和生產往往被一人同時承擔。此外,在一定的歷史階段,軍封制與郡縣制會產生矛盾,“這一矛盾的本質,用一句話說就是公與私之間的衝突。”

對於這種論斷,其細節部分存在一些推測的成分,尚有待更多的史料被挖掘出來作爲支撐,但其總體論斷是符合歷史事實的。即當時前燕的鮮卑軍事貴族蔭佔了大量遊牧部落人口,包括胡族軍隊。高然研究認爲:軍封制中的營戶以各族將領的民族部衆爲主,他們另立軍籍,丁壯主要從事征戰,老幼婦孺則從事生產。

史料中說,在得知慕容垂派慕容農招兵後,烏桓魯利說:“死生唯郎是從。”胡三省注曰:“今世俗多呼其主爲郎主,又呼其主之子爲郎君。”烏桓張驤也說:“得舊主而奉之,敢不盡死!”“於是(慕容)農驅列人居民爲士卒,斬桑榆爲兵,裂襜裳爲旗,使趙秋說屠各畢聰。

前燕政權是如何沒落的?與軍封制度有關 第2張

聰與屠各卜勝、張延、李白、郭超及東夷餘和、敕勒、易陽烏桓劉大各帥部衆數千赴之。”可見,這些胡族部落居民多爲慕容垂在前燕時的舊部。在軍封制度下,遊牧部族的部落民成爲營戶,進一步走向人身依附化,並且在依附的同時,部落組織並未被打散。

如果條件(比如有充足的土地)許可,這些部落很可能仍會保留着傳統遊牧經濟形態。但正如本文所述,早在慕容皝時期,還未進入中原的前燕就已經出現了人地緊張的局面。同樣的土地,農業能比畜牧業養活更多的人口,具有更高的生產效率。

因此在前燕統治者對農耕經濟的大力推廣下,軍封制中的部落民實際上已經走向農耕化。從遼寧北票喇嘛洞前燕墓葬中,發現大量鐵製兵器和土鏵、犁鏡、鏟、鍤、、斧頭、鐮刀等鐵製農業生產工具等隨葬品來看,這些部落民除了戶主作爲騎兵從事征戰外,以老幼婦孺爲主的家屬應該主要從事農耕生產。

不過,這和封裕基於傳統農本思想主張的耕戰一體還是有着本質的區別,營戶的農耕生產,只是由軍士家屬所從事的副業,營戶的主業是征戰。封裕建議的耕戰一體,國家有糧有兵,而軍封制下宗王領兵,不但軍隊不直接屬於國家,營戶也不承擔國家稅賦,其生活消費有時還需要州郡編戶的農業生產來提供支持。

史載,在與前秦作戰時,前燕太傅“(慕容)評爲人貪鄙,障固山泉,鬻樵及水,積錢帛如丘陵;士卒怨憤,莫有鬥志。”賣水的價格爲:“入絹匹,水二石”。說明當時軍封之下的營戶士兵還是有一定數量的私有財產的。

2.裙帶關係

前燕的軍封制度脫胎於遊牧經濟模式下的少數民族部落組織形式,其中的將領即是原來的部落首領。部衆在這些將領們的率領下,整部落地依附於鮮卑宗王等軍事貴族。

前燕政權是如何沒落的?與軍封制度有關 第3張

人身依附作爲一種特定時期的生產關係,是魏晉以後社會經濟領域的重要特徵。這與當時殘酷的戰爭環境和人口因稀缺而成爲重要戰略資源有關。

在軍封體制下,仍然處於原來部落組織中的部落戰士具有戰鬥力強、團結度和忠誠度高的特點。前燕的軍封制度雖源於遊牧部落的組織形態,但和中原漢人莊園、塢壁類似,都是人身依附關係發展的結果,共同成爲魏晉南北朝時期經濟社會的重要特徵。

這種軍封的制度從慕容皝時期就開始逐漸確立下來了。早期,營戶除了依附於私人即鮮卑軍事貴族,還有的是直接屬於國家的。在慕容皝時期,曾實行屯田,這些屯田客應該相當於是屬於國家的營戶。但慕容皝對此沒有作正面迴應。

這說明,前燕在北中國形成、建立了最初的複合民族的國家。”與後來北魏政權把稱爲“新民”的被征服部族人口劃爲類似於賤民的等級不同,慕容皝似乎並沒有將鮮卑慕容部族,即所謂“國人”,與其他被征服部族民衆進行明顯的等級劃分。

這樣一來,原本相對弱小的鮮卑慕容部族就能最大限度地吸納周邊民族的有生力量,從而達到壯大自己的目的。胡族部落兵作爲常備軍,得隨時因應頻繁的戰事需要,因此無法正常從事農業生產。

部落組織的保留,使得部族首領直接成爲軍事將領、僚佐,部落成員則作爲軍封中的“營戶”有別於承擔賦役的普通郡縣編戶,從而導致前燕的官僚數量和財政負擔都居高不下。

胡族軍事力量以騎兵爲主,這就與封裕所主張的寓兵於農、耕戰一體,更適合步兵的軍事體制存在分歧。從軍事體制背後的經濟基礎角度來看,這種分歧實質上是胡人遊牧部落經濟模式與漢人農耕經濟模式之間的矛盾。保留軍封的好處是可以保留胡族部落組織形式,從而利用其團結、強悍的戰鬥力進行軍事擴張。

具體而言,在軍封體制之下,營戶是鮮卑軍事貴族的依附民,主要由將領僚佐、部曲士兵和家屬組成。這些營戶本身不需要向國家繳納稅賦,士兵的家屬還從事一定的農業生產,營戶與軍封受封者之間的經濟關係雖然難以確定,但是從買水的那件事可以看出營戶有一定的私人財產。

前燕政權是如何沒落的?與軍封制度有關 第4張

從《資治通鑑》錢帛如丘陵的記載看,數量還不在少數。可見營戶的經濟狀況較好,生活方面有切實的保障。對慕容氏政權來說至少不是反對的力量。

加上這些營戶因爲不承擔稅負,平時就有更多的訓練時間,相互間也能有協同訓練的可能,因而由他們組成的慕容鮮卑早期軍隊,顯然有較強的戰鬥力,是其得以割據遼東的重要保障。但隨着時間的推移,軍封的缺點逐步顯現。

以戰爭爲中心的軍封肆意擴大,佔有了大量的人口,他們不用承擔賦稅和徭役,反而從州郡獲取更多的資源。這樣國家掌握的人口和稅收就隨之大幅減少,從而造成直屬國家的兵源減少、財政的入不敷出和軍事貴族的尾大不掉。這就形成了國家與鮮卑貴族私家之間人口等資源的爭奪。

二、軍封與前燕滅亡

1.矛盾初現

慕容儁去世後,其子慕容暐即位。慕容暐當政前期,在慕容恪輔政時,前燕版圖達到鼎盛。但當慕容恪也去世後,前燕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危機,尤其是軍封與國家之間的矛盾便更加顯現出來了。

正是根據《晉書·慕容暐載記》中悅綰將“營戶”和“軍封”放到一起的說法。“當時的軍隊領有稱爲營戶的特殊戶口,這就顯示了與郡縣不同的另一種統治形態。軍隊領有戶口,用悅綰的話就是‘軍封’,而基於統治郡縣民的中央財政則被叫作‘天府’”。

前燕政權從中央到地方,宗室諸王擁有王國和軍府兩大官僚系統,大批官僚聚集在宗室諸王周圍,形成了享有“軍封”特權的貴族集團。慕容恪輔政時,容忍了軍營封戶的擴大從而達到緩解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目的,因而獲得了衆多貴族們的擁護。

前燕政權是如何沒落的?與軍封制度有關 第5張

2.最後一根稻草

“諸軍營戶”以胡族騎兵爲核心,依附於慕容氏諸宗王等鮮卑貴族手下。這一制度的產生,是傳統遊牧部落經濟模式走向人身依附化的結果。因此,在此歷史背景下,當悅綰“悉罷軍封”,“出戶二十餘萬”後,引起“朝野震驚”,最後賠上自己的性命,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晉書》和《資治通鑑》對悅綰死因的記載有異,一說被害,一說病死。研究者以爲悅綰被害的可能性較大,病死一說可能是當時史官的曲筆。悅綰原爲慕容皝時期的榼盧“城大”,是鮮卑人。

因此和封裕代表漢族士人傳統的儒家農耕經濟思想不同,悅綰代表着鮮卑統治階級內部忠於前燕王室的大臣,他的建言和行動代表着前燕王室和鮮卑軍事貴族之間的經濟矛盾。

結語

前燕國、私矛盾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國家與地方豪族及鮮卑宗王軍封之間對人口等資源的爭奪。對於前者,前燕政權通過校閱戶口比較有效地削弱了地方豪族的勢力,補充了國家的經濟和軍事資源。

對於後者,隨着時間的推移,宗王軍封從國家攫取了越來越多的資源,國家校閱戶口的行動往往因觸動權貴利益而歸於失敗。當強勢君主在位時,宗王軍封尚能爲國家所用;當君主黯弱時,宗王軍封就會成爲分裂勢力,最終導致國家的敗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