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趙匡胤爲什麼如此輕易就奪了後周江山?

趙匡胤爲什麼如此輕易就奪了後周江山?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匡胤爲什麼如此輕易就奪了後周江山?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與曹丕、劉裕等“篡位同行"不同,趙匡胤在此之前,資望還遠遠沒到足以篡位的程度!

可是,他的篡位卻看起來是最輕易的:連擁立傀儡皇帝的過渡階段都沒有,直接就奪權稱帝!而且,居然還就把位置坐穩了!

趙匡胤之所以能“輕易”篡位,在於他洞察到了深藏於表面平衡背後的深刻矛盾!

柴榮的佈局959年,正當柴榮意氣風發地進取幽州時,突然病重。

回到開封的柴榮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開始緊急安排後事。

1、去除隱患,趙匡胤上位。

在權力交接中,禁軍的忠誠至關重要!

當時,禁軍的主要力量有兩支:殿前諸班和侍衛親軍。

由於侍衛親軍曾是唯一的禁軍主力,權力過大,自郭威建國以來,一直在創建、加強殿前諸班,削弱侍衛親軍。到柴榮時期,更是大力選拔精兵良將加強殿前諸班。

因此,此時的殿前諸班,已是禁軍中最精銳的部分。

早先,柴榮在查閱四方“點檢做天子”,曾得到一塊三尺木,題曰:點檢做天子。

當時柴榮身體還好,又值盛年,只是“異之”,沒有過分在意。

但到病重時,柴榮就不得不審視這個“風聞”了。

此時的殿前都點檢是郭威的女婿——張永德,此人既是郭威的至親,又頗有軍攻、資望,確實不能不防!

柴榮明升暗降,一堆榮譽頭銜授予張永德,把殿前都點檢之職給了資望較淺的趙匡胤。

如此,禁軍的格局是:殿前軍的老領導、郭威的外甥李重進掌管實力稍弱的侍衛親軍;資歷尚淺的趙匡胤掌管實力較強的殿前諸班。

這樣,禁軍穩了吧!

2、相互制衡。

在掌握禁軍平衡後,柴榮又開始控制朝廷中樞系統的平衡。

王溥、範質、魏仁浦等文官爲骨幹,掌樞密使,混合文武,同掌國政。

樞密使有調兵之權,卻無領軍之權;禁軍將領有領禁軍之權,卻無調兵之權。

趙匡胤爲什麼如此輕易就奪了後周江山?

在柴榮的安排下,相互制衡的權力體系建立了起來。

3、總體軍權平衡。

柴榮死後,周恭帝即位,進一步進行了平衡。

侍衛親軍兵馬副指揮韓通兼天平節度使,防禦開封東北面;

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兼歸德節度使,防禦開封東面;

向拱爲西京留守,防禦開封西面。

侍衛親軍李重進兼淮南節度使,防備南唐。(看來,柴榮最戒備的,還是郭威的親戚們)

考慮到周恭帝當時才7歲,這些舉措應當出自是柴榮的安排。

如此,力量進一步平衡,誰也坐大不了了!

表面平衡背後的深刻矛盾柴榮留下的權力體系,表面上保持了權力制衡,卻也留下了兩個難以解決的矛盾!

1、主少國疑與人心不安的矛盾

歷來少主即位而能平穩過渡者,背後無不有一個強權人物默默支持!

這個人或是孝莊這樣的“垂簾聽政”者,或是周公這樣的強勢宗親,或是諸葛亮這樣有威望、有才具的命世之才。

柴榮留下的權力體系中,中樞的王溥、範質才具、威望都有限,難以有效調度各方武將!

一個不能服衆的中樞,加上幾個手握兵權的武將,這是絕不可能長久的。

一旦有變,往往是血流成河!

因此,上自中樞大臣,下至平民百姓,人心不安!

在趙匡胤出兵前,開封流傳“策點檢做天子”的“謠言”,開封“士民恐怖,爭爲逃匿計”便是明證!

2、靜態平衡與人才思功的矛盾

柴榮時期,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改革。劣才被黜,良才得升。

同時,由於柴榮的努力建設,後周軍力強大,對外征戰屢戰屢勝,立功求富貴已經成爲常態!

一時間,有才之士,驍勇之兵,莫不脫穎而出,後周滿朝欣欣向榮之氣!

可是,在這種靜態平衡中,事權不一、相互制衡。論功封賞時,“是誰的人”比實際功勳更爲重要!

如此,才能、功勞,未必可求得富貴!

陳橋兵變時,將士們首先提出的理由便是:“主上幼弱,未能親征。今我輩出死力,爲國家破賊,誰則知之?不如先立點檢爲天子,然後北征,未爲晚也”。

既得利益者人心不安,有才能戰之士恐功勞得不到封賞,如果趙匡胤能對此提出解決方案,是有條件成功上位的!

黃袍加身在柴榮的佈局中,趙匡胤獲利最大,一舉獲得殿前都點檢的職務,掌握了最精銳的禁軍,使他獲得了進一步奪權的力量基礎。

另一方面,或許因爲柴榮自己只是郭威的養子,他最戒備的,是郭威的親戚、宿將,趙匡胤並不是“主要防範對象”,他只是其中的制衡力量!這就給了趙匡胤此後隱祕操作的空間!

趙匡胤很快就開始了隱祕操作!

960年正月初一,鎮、定二州來報:遼、北漢來侵,請朝廷調兵來援!

趙匡胤爲什麼如此輕易就奪了後周江山? 第2張

範質、王溥立刻派趙匡胤領軍出征!

其實,當時開封城內就有“策點檢爲天子”的謠傳,居民甚至出現了騷動,但樞密使大人們似乎並未在意。

還是那句話:在他們眼裏,趙匡胤資歷太淺,只是牽制權力過重者的工具!

他們忘了一件事:趙匡胤雖然資歷淺,但也親自參加過當年郭威的“黃袍加身”!

當年是個羣衆演員,現在,趙匡胤要當主角了!

1、激發軍隊焦慮情緒。

首先,他們找到了下面的親信將領來製造“牢騷”。

馬仁瑀、李漢超、王升彥等人鼓譟道:天子年幼,你們拼死拼活地立功,誰能知道呢?我們看,不如先立點檢做了天子,再去北伐!

2、趙普的“金口良言”,促成了起事!

前面的話,可以理解成將士們的牢騷。

趙普的話,把牢騷直接轉化成了行動:

(1)、不造反,你們豈只是白白立功呀!大家都很危險!

朝廷依賴的,正是我們!我們離開京城以後,四方節度使一定蠢蠢欲動!到時候,國內有變,我們就都成反賊了!還富貴個鳥!

(2)、我們要乾的,不只是“保全富貴”,還能“安定天下”!

朝廷一直就是以禁軍壓制四方!

我們現在殺回去,保持紀律,秋毫無犯,人心自然會安定!四方自然會服從!

爲什麼必須造反,應該怎麼造反,都清清楚楚說好了!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大夥一起進去給老趙“黃袍加身”,“逼迫”趙匡胤造反了!

攻回開封,輕鬆奪位前面說了,開封城不只是趙匡胤一支禁軍,還有其他力量呀!趙匡胤怎麼能輕鬆攻入開封呢?

首先,趙匡胤照顧了方方面面的利益,儘可能獲取支持,瓦解抵抗!

1、籠絡班底。

趙匡胤在“黃袍加身”時,承諾:事定,當厚賞如。

如此,趙匡胤穩固了自己篡位的基本力量!

2、安定後周皇室、官僚人心。

趙匡胤對軍隊約法三章:少帝及太后,我皆北面事之,公卿大臣,皆我比肩之人也,汝等毋得輒加凌暴。

如此,安定了後周皇室、官僚集團的人心!

3、安定百姓,展現仁主之象。

趙匡胤嚴肅軍紀,禁止入城劫掠!

其次,趙匡胤早已留下先手,使抵抗力量來不及組織!

趙匡胤哪裏是臨時“被逼”造反的,他早有準備了!

趙匡胤聯絡了城內的心腹殿前指揮使石守信、殿前都虞侯王審琦,令他們在內配合。

隨後,一舉入城!

此時,後周朝堂還在開早朝,聽說趙匡胤殺了進來,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那支本來要與趙匡胤相制衡的侍衛親軍呢?

老大李重進正在淮南。

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忠於職守”,逃出宮殿,準備去找他的部隊來抵抗。可是,韓通一上街,就被盯上了!一頓追殺,撲街!

此後,開封城中再沒有抵抗者,趙匡胤迅速控制局勢!

輕鬆平定地方反抗者趙匡胤欺孤兒寡母奪權,下面的節度使中當然會有不滿者!

由於趙匡胤照顧到了方方面面的利益,因此,這些抵抗者沒有得到廣泛的支持!

昭義節度使李筠,就認爲他是宿將,與禁軍將領都很熟,他認爲他起兵,一定會得到響應!因此,他沒有憑險而守,直接率軍南下作戰!

結果,並沒有人響應他!在石守信、高懷德的攻擊下,迅速失敗!

侍衛親軍大老大、首任殿前都點檢、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呢?他起事時,連他自己都信不過自己手下的將領!

結果,李重進也被迅速平定了!

看來,比起對“欺孤兒寡母”的不恥,思安、思功,纔是人心的主流!

經過晚唐、五代十國的大動亂,天下急切期待一個穩定、強有力的政權。而趙匡胤,對此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滿足了各方的利益!

因此,儘管“欺孤兒寡母”於德有虧,上來就稱帝過於直接,但他依然贏得了人心,“輕易”奪取了後周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