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 杜甫草堂究竟在哪裏

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 杜甫草堂究竟在哪裏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杜甫作爲我國唐代年間傑出的現實主義大詩人,他一生坎坷,雖然出生北方的富裕士家,但經歷了盛唐走向衰落的轉折時期,社會動盪,政權不穩,他一心報國卻沒有門路,心繫百姓卻流離戰亂,中年仕途不順,老年病無所依,留下了許許多多憂國憂民的詩文,感動了世世代代後人。  

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 杜甫草堂究竟在哪裏

杜甫 畫像

杜甫小時候的生活環境很不錯,家境優越富足,家族文化氣息濃厚,自小就在文學詩歌方面深有天賦,且爲人勤奮創作,據悉他私底下的習作能足足裝滿一麻袋。杜甫早年間也如李白般縱情四海,十幾二十歲時到處遊歷,也是在此期間與李白相識,兩人一見如故,杜甫對李白甚是崇敬,即使在兩人分離後,杜甫也還是常常在詩文中提及這位年長的大詩人。

此後,杜甫在官場沉浮,仕途非常坎坷,始終未能得志,生活十分清苦。當時由於宰相李林甫排斥賢士,因此杜甫無論參加科考或者轉投權貴之門均無果,後來即便得到唐玄宗的賞識也未能得到一官半職。他的小兒子也在那個時候餓死了,後被授予一個無用小職,國家爆發戰爭,杜甫也就四處漂泊,躲避戰亂,在友人們在幫助下,暫居於成都草堂。

此後嚴武的職位調動,杜甫一家也隨之流離,最終嚴武去世後,杜甫也就沒了依靠,生活得很艱辛。大曆三年,由於倍思鄉,杜甫踏上歸鄉的渡船,可惜生活艱險,社會動盪,最後病死在一條小船上,享年59歲。

杜甫草堂在哪裏

說起杜甫草堂多少去四川旅遊的人都會誤解,杜甫草堂就是成都的杜甫草堂博物館。其實要問杜甫草堂在哪兒,要分兩路來解說,因爲除了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博物館,還有一個叫做三臺杜甫草堂的地方,位於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也是爲紀念杜甫而建的杜甫草堂。 

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 杜甫草堂究竟在哪裏 第2張

杜甫草堂圖片

首先說我們概念意義裏面的杜甫草堂博物館,是經過五代、宋、明、清歷朝的修築才得以恢復並保存至今,現如今總面積將近300畝,是成都市的著名旅遊景觀,位於市區西郊浣花溪畔,草堂具體位置是四川成都青羊區青華路37號,對於廣泛喜愛自由旅行的人來說不得不推薦一下公交車路線,成都市區內乘17路、30路、35路、47路、82路、85路、309路、503路公交車均可到達。

另外位於四川省綿陽市的三臺杜甫草堂,位於綿陽市三臺縣縣城西的牛頭山上,整個建築成一個景區公園的風格。相比成都的杜甫草堂更加親近自然,注重生態旅遊建設。牛頭山雖然不高,但是因爲杜甫草堂而負盛名,並且三臺杜甫草堂地理位置十分便捷,就在城區,可選多種交通方式,在此介紹一種就是獨特的人力三輪車,可坐到三臺梓州公園,杜甫草堂就在裏面,費用十分便宜,參考價5元。

  杜甫三別

“三別三吏”是杜甫的經典詩作,其創作背景是杜甫因受朝廷新貴和舊臣的鬥爭影響被唐肅宗外調至華州,於是杜甫在前去赴命的間隙回舊居探望,遂在路途中見到深受官吏剝削的百姓正在忍受痛苦,遂作這組詩歌,那麼接下來進來看看“三別”的賞析吧。  

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 杜甫草堂究竟在哪裏 第3張

杜甫雕像

“三別”包括《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這三首詩歌,其中表現了百姓生活疾苦的現狀和對他們的同情。

《新婚別》所寫的是一對新婚夫婦,在結婚的次日便要分別,丈夫前去前線打戰,新婦的贈別勸勉之詞,塑造了一個國難當頭,國事爲重的情況下,要承受命運之苦的堅毅婦女形象,也揭示了戰爭帶給百姓的巨大悲痛。

《無家別》的主人公是一個被徵去當兵的男子,前去前線家中卻無人能告別,孤身一人的蕭條之況。在這戰亂之下,描繪着自己前去當兵的前後情形,感傷這戰亂中漸少的村莊,也感傷可憐的老母未能好好下葬,在這世上終變得無家可歸,體現了受戰亂困擾的一派荒涼之感,也表現詩人對遭受戰爭之苦人民的同情。

《垂老別》全篇詩由一位老翁來自訴自嘆,也如自我安慰一樣來展現人物的內心變化,在這兵荒馬亂之下,生離便是死別,無限的傷感哭訴不完,詩人塑造的是一個愛國又豁達的老翁形象,難捨難分終得離開,其中蘊含着豐厚深長的意境,令人撕心裂肺。此詩真實的重現戰亂之下人民所受的無窮災難和悲傷。

 杜甫趣事

杜甫雖爲唐朝著名詩人,但是其在世時自命清高,不願受嗟來之食,對朝廷腐敗之氣甚是鄙視,故其常生活清貧困苦,所以杜甫生前有不少趣事是因爲他家中貧困而發生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杜甫趣事吧。  

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 杜甫草堂究竟在哪裏 第4張

杜甫雕像

且說杜甫在安史之亂後,聽聞戰亂結束所流露出愉悅之情所作的一首《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成爲一首名詩,廣爲流傳,而因這首詩所引出的趣事也成爲佳話。

原詩爲: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且說杜甫家貧,平日溫飽尚成問題,在他棄官離去,隱居在蜀中茅草屋的時日,雖暫得安定,也得好友相助,但依舊窮困潦倒。某日,有客人來訪,在杜甫草堂中欲以詩會友,遂杜甫必須在家中以好酒菜來待客,這可爲難了杜夫人,家中困至未有好菜可招待,杜甫見廚房內有酒菜雞蛋和豆腐便心生一法。

杜夫人之後端出三菜一湯,分別是炒韭菜加兩蛋黃、炒韭菜加蛋白、清蒸豆腐渣、韭菜豆腐湯加幾片白色蛋殼。雖很寒酸,但是經由杜甫賦予菜名後卻顯深意。這幾道菜麼,名字分別爲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於是深得幾位客人的拍手叫好。

於是此時得以流傳,在民間便有不少有才氣之人引用杜甫這件事,延伸了衆多趣事,不得不感嘆杜甫的才氣過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