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歷史上朱棣打進南京當皇帝,其他藩王怎麼想?

歷史上朱棣打進南京當皇帝,其他藩王怎麼想?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朱棣打進南京當皇帝,其他藩王怎麼想?這是很多讀者都特別想知道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感興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

衆所周知,明朝的開國皇帝是朱元璋。不過繼承他皇位的不是他的兒子,而是他的孫子朱允炆。

而朱元璋的兒子朱棣作爲朱元璋的兒子,是明朝的三任皇帝。

也就是說,明朝前三個皇位的走向是這樣的,先是朱元璋,再是朱元璋的孫子,再是朱元璋的兒子朱棣。細說起來的話,皇位一般來說不都是一代一代地傳嗎?怎麼到了明這兒這麼奇怪。

其實這都是有原因的。太祖朱元璋建國之後,因爲擔心皇族孱弱,決定廣建宗室、大舉封建。明代藩王“列爵而不臨民,分藩而不錫土”,意思就是雖然有爵位但在藩府之外不享有土地和臣民。

藩王可以擁有一定數量的護衛軍,少則三千人,多則上萬人。朱元璋認爲劃一部分藩王守邊境對抗外患,劃一部分藩王防止外臣勢大,便能夠使國家固若金湯。

歷史上朱棣打進南京當皇帝,其他藩王怎麼想?

但其實分封藩王的隱患早已埋下。朱元璋立下太子,但後來太子亡故,於是朱元璋便立太子之子爲皇太孫,意在告誡諸藩王安分守己,輔佐朝綱。

後來朱元璋去世,皇太孫朱允炆順利登基。朱允炆登基後聽從臣子建議大肆削藩,於是當時的燕王,後來的皇帝朱棣以“清君側”爲名攻入南京稱帝,史稱“靖難之役”。

羽翼漸豐實力大漲,較有實力的藩王威脅不再

那麼我們說到這裏就要提出問題了,歷史記載朱元璋一共給自己的20多個兒子分了封,也就是說一共有20多個藩王。那麼朱棣打入南京當皇帝,這些人難道一點反應都沒有嗎?爲啥就讓朱棣成爲了皇帝呢?這背後究竟有什麼原因呢?

我們先來分析第一個原因。分封藩王,名義上來說,藩王不得干預地方事務,但實際上如果有緊急情況,藩王可以調用王國所在地的鎮守軍。朱棣分封后也一直在培養自己的勢力。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命令軍隊聽從朱棣的安排,出征漠北。當時天降大雪,其他人都認爲應該暫緩進軍,只有朱棣認爲大雪突進必然令敵軍難以招架。

軍隊聽從朱棣調遣大敗元軍,這時朱棣又設法勸降,對方將領最終歸降明軍。捷報傳回,朱元璋十分高興,於是越發器重朱棣,在後來的多次軍事行動中,朱棣也令朱元璋十分滿意,逐漸增長了勢力。

接下來是第二個原因。朱允炆在削藩之時,或許是多有忌憚,先下手的不是朱棣,而是其他藩王。於是部分藩王被削,勢力消散。

歷史上朱棣打進南京當皇帝,其他藩王怎麼想? 第2張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其實朱允炆削藩的速度並不慢,朱元璋死後不到三個月,朱允炆就召集手下商量此事,但可惜的是當時朱允炆手下的人對於削藩也是意見不一。

幾經爭論後,最後決定先削周王的藩。後來又相繼削弱幾位藩王的勢力,但現在看來,這無異於打草驚蛇。削藩之舉令朱棣有所防範,於是朱棣便早有打算,後來再想削燕王朱棣的藩,已經來不及了。

而當時有較大權力的藩王,在“靖難之役”前也去世了。沒有了強大的敵對勢力,朱棣羽翼漸豐。後來朱棣又以家人脅迫當時仍有較大勢力的寧王,得其朵顏三衛騎兵相助,實力逐漸壯大。

由此綜合來看,最終朱棣勝利絕不是毫無緣由的。他師出也算有名,建文帝不知所蹤,稱帝輕而易舉

當時朱元璋死前,爲保建文帝朱允炆的皇帝之位,特地下令“諸王臨國,毋得至京。王國所在文武吏士,聽朝廷節制”,意思簡單來說就是藩王不要進京。

可見朱元璋在死前應該也意識到了朱棣的勢大,可惜建文帝的皇位最終還是沒保住。

朱棣以“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之惡”的“清君側”之名出師南京,開啓了長達四年的“靖難之役”。而在最後,南京城陷,大火四起,建文帝朱允炆在這場大火中不知所蹤。

於是諸多因素合在一起,朱棣稱帝便已然輕而易舉了。

所以總的一句話來說,藩王不是不想反對,而是大多已經沒有能力反對了。雖然不想皇位落入他人之手,但大局已定,反抗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早點表明心意,最後也許還不會落個太過難看的下場。

在這場皇位的爭奪戰中,朱棣可謂是下手快狠準,於是他最後取得了勝利。與之相對的是,建文帝朱允炆在削藩時,既想剝奪藩王的實力,又不想讓自己揹負上手刃血親的罪名。

所以我們說建文帝還是顧慮太多了一些。如果他沒有這種想法,說不定在與朱棣的較量中還能多拿捏一些籌碼。

歷史上朱棣打進南京當皇帝,其他藩王怎麼想? 第3張

不過,事到如今,歷史之事早就塵埃落定,事實的真相如何也就只有史學家在探究了,畢竟一切都不能改變了。我們這些後人也做不了什麼,只能“望史興嘆”,在後世憑藉史書典籍來探究那些歷史人物背後的祕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