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關羽攻打襄樊究竟是因爲關羽擅自出兵,還是劉備下令出兵?

關羽攻打襄樊究竟是因爲關羽擅自出兵,還是劉備下令出兵?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關羽是否擅自發動襄樊之戰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先勝後敗,使得劉備集團遭到了意想不到的挫折。關羽攻打襄樊,一直受到大家的質疑。很多人認爲關羽是擅自出兵,也有人認爲是劉備下令出兵。由於史書上沒有確切記載出兵的時間,使得這個問題成了一樁懸案。那麼實際情況是怎麼樣的,讓我們從歷史的蛛絲馬跡來一探究竟。

一、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時間。

在史書上對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時間沒有確切的記載,只是籠統地說是建安二十四年。在《關羽傳》中,先述說了劉備進位漢中王,進封關羽爲前將軍,假節鉞,然後述說了關羽出兵襄樊。這就給我們造成了關羽出兵襄樊是在劉備進位漢中王之後的印象。

我們先來看看劉備在益州的歷史軌跡。建安十九年夏五月,劉備奪取成都。建安二十年,劉備與孫權發生湘水之爭,同年曹操攻取漢中,張魯投降。建安二十二年年底,劉備開始發動對漢中的試探性攻擊。建安二十三年,劉備發起漢中之戰。建安二十四年春,劉備斬殺曹軍大將夏侯淵。三月,曹操率軍救援漢中,雙方轉入對峙。夏五月,曹操撤軍,劉備奪取漢中。在此前後,劉備命令孟達奪取房陵,隨後派劉封增援,一起奪取上庸。秋,劉備進位漢中王。

我們看劉備的歷史軌跡,就會對關羽的出兵時間有個疑問,那就是如果關羽的出兵時間是在劉備進位漢中王之後,那麼就應該到建安二十四年秋天之後了。可是我們知道,關羽出兵襄樊,僅兵力就出動了三萬多人,包括了水步軍諸多兵種。這樣大的兵力,從動員到出發,然後在戰場展開,與襄樊敵軍交戰,回擊于禁、龐德的援軍,需要漫長的時間。

這樣一來,關羽在秋天出兵攻打襄樊,還要趁着襄樊地區秋雨連綿,漢水暴溢的自然條件水淹七軍,全殲于禁、龐德的援軍,時間就非常倉促了。那麼,關羽出兵襄樊的時間,很可能是在劉備進位漢中王之前。這一點,從孟達的軍事行動就可以看出來。

關羽攻打襄樊究竟是因爲關羽擅自出兵,還是劉備下令出兵?

孟達是劉備入川時留在荊州的一支軍隊,他擔任宜都太守,從屬於關羽手下。在漢中之戰時,劉備派孟達去攻打房陵,主要的意圖是爲了牽制曹軍兵力,並趁虛奪取地盤。這是因爲曹操在增援漢中的時候,將大部分曹軍主力都帶走了,使得中、東線的兵力極度空虛。

孟達在奪取房陵後,又接到劉備的命令去攻打上庸,劉備爲此還派出劉封前去增援。這個時間應該是在劉備奪取漢中後,因爲劉封作爲劉備的得力干將,如果曹操不撤軍,劉備是不會讓他離開主要戰場的。我們可以看到,劉封、孟達奪取上庸十分順利,敵軍幾乎立刻就投降了。

這不是說上庸的曹軍不忠誠於曹操,一心要投降劉備。在日後的戰爭中,正是由於這些上庸的土著再次歸降曹軍,劉封才敗走成都。這是因爲上庸的曹軍處於強敵壓境,沒有援軍的境地,根本就無法抵抗。那些土著善於觀看風向,才毫不抵抗地投降了劉封、孟達。

當時唯一能夠向上庸派出援軍的只有襄樊地區的曹軍,他們之所以無法救援上庸,只有一個原因,他們被關羽的攻勢打得焦頭爛額,根本自顧不暇,更不要說去救援上庸了。從此我們可以看到,關羽出兵襄樊的時間應該是與孟達出兵房陵同步的,兩者是互相配合的關係。這樣,關羽出兵襄樊的時間,應該是在曹操與劉備對峙的時期,在建安二十四年四、五月間。

二、孟達攻打房陵與關羽攻打襄樊的聯繫。

孟達出兵攻打房陵、上庸和關羽出兵襄樊不是互爲孤立的事件,它們是有着內在的聯繫,發揮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由於他們的聯合作戰,才使得曹軍的中部戰場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而能夠同時指揮他們發動攻勢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劉備。

我們知道,孟達名義上是幫助關羽駐守荊州,而他的指揮權則掌握在劉備的手中。在出兵房陵後,孟達就連名義上從屬關羽的關係都不復存在了。他脫離了關羽的建制,成爲劉封的副手,奪取上庸。在關羽要求他們增援的時候,他們明目張膽地拒絕了關羽。

關羽攻打襄樊究竟是因爲關羽擅自出兵,還是劉備下令出兵? 第2張

劉備同時命令兩人率領部下出兵,完全是一個完整的作戰方案。那就是趁曹操率領主力爭奪漢中,與劉備轉入對峙之機,對兵力薄弱的曹軍中部方向施加壓力,在奪取更多的地盤同時,逼迫曹操從漢中撤軍。

這個作戰方案是十分出色的,應該是出自哪位謀略天才法正之手。孟達、關羽兩路並肩北伐,互相配合作戰,保護對方的側翼。這樣,關羽能夠在襄樊地區壓制曹軍,而孟達則輕易奪取房陵,進取上庸。而且兩者由於曹軍主力被劉備牽制在漢中,在戰場上都能夠對敵人形成壓倒性優勢,立於不敗之地。

孟達當面之敵兵力薄弱,沒有增援根本就沒有抵抗的餘地,自不待說。關羽出兵襄樊地區,由於他擁有一支絕對優勢的水軍,能夠依託漢中作戰,割斷襄陽和樊城的聯繫,對敵人各個擊破。雖然曹軍派來於禁、龐德的援軍,也根本無法挽回局勢。

由於樊城的城防遠不如襄陽強固,號稱鐵打的襄陽,紙糊的樊城,關羽對位於漢水南岸的襄陽圍而不打,首先去奪取樊城。如果樊城失守,襄陽便唾手可得。退一步來說,如果爭奪樊城不利,關羽還可以用水軍封鎖漢水,集中兵力奪取襄陽。

在奪取襄陽後,關羽與北岸的樊城轉入長期爭奪。曹軍雖然兵力衆多,可是無法與關羽的水軍相抗衡。最終,曹軍的下場很可能就如同當年在江陵的下場一樣,放棄樊城撤往北方。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劉備同時派出孟達、關羽兩路人馬北伐,在戰術上完全是一招絕妙的好棋。

三、關羽北伐是受劉備的命令發起的。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時間是在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轉入對峙期間。發動襄樊之戰的目的是配合漢中作戰,盡力對荊州的曹軍給予打擊,逼迫曹操撤軍。如果曹操不撤軍,就會以壓倒性的優勢去取得更大的戰果。

關羽攻打襄樊究竟是因爲關羽擅自出兵,還是劉備下令出兵? 第3張

這個作戰方案應該出自法正之手,以劉備和關羽的能力,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而能夠同時指揮關羽和孟達的人,只能是劉備。所以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是奉了劉備的命令。但是,在史書上對孟達奉劉備的命令奪取房陵、上庸都記載得明明白白,爲何對關羽的行動卻記載得語焉不詳呢?

其實這是中國古人寫歷史的一種常見的現象,那就是爲長者諱的方式。《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是蜀漢的舊臣,他對於本國的君主自然尊重有加。因爲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是受劉備的命令行事,那麼劉備對荊州的失敗就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爲此,陳壽當然不能明明白白地進行記錄了。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吸引曹操的主力撤軍。在曹操撤軍之後,關羽的襄樊戰場就成爲了劉備和曹操爭鋒的主戰場。可是就在曹操集中一切力量,聯合了孫權來對付關羽的時候,劉備卻在忙着進位漢中王,對荊州的形勢不管不問。

劉備還動員益州的民力,大肆修建驛站館舍,建設亭障,數量多達四百多處。連曹操得知這個消息都說,劉備把益州的民力用盡了。可是與此同時,在襄樊前線奮戰的關羽,在長達幾個月的時間裏,沒有得到一個兵卒,一粒糧草的支援。到最後,關羽竟然陷入了搶劫東吳米倉的境地。

這說明劉備對荊州的局勢盲目樂觀,根本就沒有任何應變的想法。如果劉備正視當時的局勢,把一部分主力調入荊州,減輕關羽的部分壓力,荊州也不會那麼輕易丟失。因此,荊州的失敗固然與關羽的大意輕敵有關,而更重要的責任人則應該是劉備。作爲史書的陳壽爲了避諱這一點,纔對關羽的襄樊之戰採取了迴避的寫法。

結語: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沒有向劉備請示,也不是擅自出戰。這是因爲他的出戰是受到了劉備的命令,與孟達一起發起的攻勢。這場戰役發生在曹操與劉備在漢中對峙期間,是趁虛對曹魏中部防線的強攻。如果曹操不撤軍,關羽就會以壓倒性優勢擊破曹軍防線。

這個作戰計劃是很精妙的,也是很成功的。孟達奪取了房陵和上庸,關羽也差點奪取了襄樊。但是《三國志》的作者對關羽的作戰語焉不詳,是因爲劉備對荊州的失敗應該負主要責任。爲了避諱這一點,陳壽便沒有明確把這一切記錄下來,讓後人對這段歷史產生了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