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古代不止有“外賣”,也有“拼車”

古代不止有“外賣”,也有“拼車”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外賣與共享交通工具並非現代化的產物,這些給現代生活帶來極大變化的事物,在古代封建社會也是存在的,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從百姓到皇帝,大家都愛“叫外賣”

1、“快遞小哥”個個健步如飛

說到外賣,其“前身”還是快遞的興起,其實“快遞”絕對算是我國曆史上一個很古老的職業,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周代,只不過當時傳遞的東西比較有限,大多是政令或者軍情。

另外,古代“快遞”的速度也不是很快,這主要是因爲交通工具上的匱乏和交通道路上的限制,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通過人工步行來完成,“快遞小哥”的速度維持在兩個小時大約4到5公里左右。

隋朝的時候,有個叫麥鐵杖的“快遞小哥”很出名,人送綽號“飛毛腿”,他體力驚人,能夠日行五百里,甚至比騎馬還要快一些,根據史料記載,有一次他要護送公文到徐州,當天夜裏從京城出發,第二天清晨就完成任務返回。用現代眼光看,西安到徐州坐火車大約12個小時的路程,人家24個小時就完成了來回。

隨着古代科技的不斷進步以及市場需求的增加,唐代就出現了“生鮮快遞”,想要吃到原產地的新鮮果蔬將不再是夢,有史以來最具代表意義的“生鮮快遞”,當屬唐玄宗從蜀中爲楊貴妃“託運”的新鮮荔枝

可想而知,“快遞小哥”們必定是跋山涉水,健步如飛,不知道一路上累死了多少匹馬才完成“充滿愛意的宅急送”。至於說私人的快遞業務,這還要等到明清時代鏢局的出現,這相對就要晚一些了。

古代不止有“外賣”,也有“拼車”

2、皇帝的“專屬外賣”

如今大家辛苦忙碌一天,不想親自下廚的時候都會點個外賣解決飢餓,事實上,最早的“外賣業”在北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別的不說,就拿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來舉例,在其中就能看到有個人手裏拿着兩個碗,他的職業就是當時的“外賣小哥”。

宋朝的時候,已經有商家開始提供相關的服務,史料上的說法是:“逐時施行素喚,咄嗟可辦”。

在北宋的國都汴梁內,餐飲業就蓬勃發展,每天都有各種小販走街串巷,哪怕是到深夜時分,只要你餓了,就可以攔住他們直接點餐,隨後足不出戶地享受到各種美食。“市井經濟之家往往只於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菜”,我想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

生活在宋代都市裏的商人和白領,都和今天的上班族一樣,一般不會在家做飯,更多的是直接下館子或者是“叫外賣”。這個習慣不僅僅存在於民間,就算在皇宮內吃慣了山珍海味的皇帝,也喜歡讓手下的太監或者大臣去點外賣。

比如宋孝宗就專門找了一批人,爲自己到民間收羅各色美食,有時候高興了還會喊大臣一起享用,據說有一次他很高興,直接賞賜了外賣小哥不菲的小費,相當的大方。

古代不止有“外賣”,也有“拼車” 第2張

二、古人外出,更喜歡“拼車”

1、“共享驢”的出現

西漢時期,可沒有什麼飛機、高鐵,對於絕大多數老百姓來說,驢這種動物就相當於如今的“寶馬車”了,首先,它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夠買得起的;其次,就算是偶然獲得了,能不能養得活,這也是未知數。

由於步行的效率有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驢子都是古代老百姓出門的首選交通工具,在這種大環境和大需求之下,“共享驢”也就應運而生了。

讓很多人意料不到的是,最先把“共享驢”付諸實踐的不是狡猾的商人,也不是某一位特有智慧的勞動人民,而是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

據載,當時劉秀還只是一個孜孜不倦求學的學子,家裏也算是個中產階級,但耐不住這哥們花錢始終大手大腳,搞得家裏經濟時常拮据。爲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就找到同學們借錢買了幾頭毛驢,靠租借給有需求的人來賺取租金。

還別說,就這樣一個在當時大多數人眼中“不靠譜”的事情,卻讓劉秀的錢包很快鼓了起來,現在看來,劉秀果真是個幹大事的人,這頭腦、這想法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樣。

古代不止有“外賣”,也有“拼車” 第3張

2、各種需求皆可滿足

除了“共享驢”之外,後來還出現了“共享馬車”、“共享轎子”等等,某一日天氣特別好,三五個好友相約要去郊遊一番,早上大家就會聯合起來去“拼車”,這樣馬車就會一整天伴隨左右,華燈初上才返回,關鍵是大家都不用花費太多錢,可以說非常實惠了。

另外,還有一種更爲時髦和火熱的“共享車”叫作氈車,顧名思義,就是車篷是用質地不錯的毛氈打造的,屬於比較豪華的車輛,大有現代“專車”的意味。在唐宋時期,這種氈車就被老百姓們當作“婚車”來迎接新娘子,這也是我國“迎親”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了,如果你是一個經常暈車的人,就可以選擇使用“共享轎”,夏天和冬天都有專門的設計,確保了乘坐的整體舒適性,說到這裏,還不得不佩服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