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歐洲民族大遷徙歷史 歐洲民族大遷徙歷史百科

歐洲民族大遷徙歷史 歐洲民族大遷徙歷史百科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歐洲民族大遷徙由匈人(Huns)入侵歐洲大陸所觸發的一連串民族遷徙運動,遷移時間4到7世紀間,西方歷史中,大約四百年左右,這段區間稱爲“民族大遷徙時期”(The Migration Period)。

歐洲民族大遷徙歷史 歐洲民族大遷徙歷史百科

  歐洲民族遷移圖

過程

日耳曼人的起源

日耳曼諸族最早定居於斯堪的納維亞南部和德意志北部,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通過兩波主要的移民潮逐步南遷到易北河和奧得河之間的土地上。

第一波日耳曼人移民潮不斷南進、西進,從而在公元前100年左右以前進入到德意志南部乃至羅馬的高盧、山南高盧二省份一帶,蓋烏斯·馬略和尤利烏斯·凱撒阻止了日耳曼人的進一步擴張。這一波移民潮使得在公元前200年以前,凱爾特人被迫西遷至萊茵河一帶。羅馬歷史學家塔西陀以及羅馬將軍凱撒所遭遇的即是這一波西進移民潮。後一波日耳曼移民潮則是在公元前600-300年期間自斯堪的納維亞向東、向南遷移至波羅的海南岸至喀爾巴阡山脈附近的維斯瓦河沿岸一帶。在塔西陀的時代,參與遷徙且有記載的日耳曼部落包括特恩庫特利人、切魯西人、赫門杜里人和卡狄人等諸部族,但是在這些部落長期的聯姻和聯盟後,其逐步演化爲如今更爲熟知的阿勒曼尼人、法蘭克人、撒克遜人、弗里斯蘭人和圖林根人,亦即後來參與民族大遷徙的主要民族。

日耳曼等諸民族遷徙與西羅馬帝國的覆滅

日耳曼、匈人等民族遷入羅馬帝國疆域內可分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發生與公元300-500年期間,爲部分希臘語和拉丁語歷史文獻所佐證,卻缺乏考古學證據的支撐。這一階段中,日耳曼民族被納入西羅馬帝國領地的管制當中。在與匈人的戰鬥後瑟文吉人於公元376年進入羅馬帝國領土。在馬爾恰諾波利斯附近不久後,瑟文吉首領佛瑞提根的使節在與羅馬將軍盧皮奇努斯會晤時被殺害,引起了瑟文吉人的叛亂。

歐洲民族大遷徙歷史 歐洲民族大遷徙歷史百科 第2張

  法國藝術家德拉克洛瓦筆下的匈人領袖阿提拉

西哥特人可能是瑟文吉人的後裔,但也可能是諸哥特民族融合的產物。他們最終入侵了意大利並在410年洗劫了羅馬;此後,他們開始定居於高盧,在50年後拓展到伊比利亞,併成立了存續了將近250年的西哥特王國。緊隨哥特人侵入羅馬領地的是其在奧多亞塞的指揮下赫魯利人、魯吉人和斯基里人所組成的同盟軍。476年9月4日,西羅馬亡國之君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被奧多亞塞所廢黜。隨後,狄奧多裏克大帝統帥下的東哥特人遷入了意大利定居。在高盧,已經和羅馬人結盟數個世紀的法蘭克人也開始於5世紀逐步侵佔羅馬領土,在法蘭克首領希爾德里克一世集權手段和其子克洛維一世在公元486年取得的對斯雅戈裏烏斯的決定性軍事勝利之後,法蘭克人自封爲羅馬北部高盧的統治者。在成功抵禦阿勒曼尼人、勃艮第人、西哥特人的進攻之後,法蘭克王國成爲了高盧土地上的核心力量,其王國成爲了後來法國和德國的雛形。同時,隨着盎格魯-撒克遜人開始定居不列顛,羅馬帝國不得不結束對不列顛的統治。勃艮第人也在此期間定居到了意大利西北部、瑞士、法蘭西東部。

民族大遷徙中的日耳曼民族曾被認爲是現代日耳曼民族的起源,但學界對蠻族和日耳曼民族之間的關係有所質疑。

東歐的斯拉夫化和兩大宗教的碰撞

民族大遷徙的第二階段發生於公元500-700年左右,此期間斯拉夫部落逐步遷徙入中歐更廣闊的土地中,並且逐步擴張至東歐和南歐,使得歐洲的東部斯拉夫化。此外,阿瓦爾人在內的突厥部落也參與了這一階段。567年,阿瓦爾人和倫巴第人摧毀了大部分的格皮德王國。6世紀期間,倫巴底人與其赫魯利人、蘇維匯人、格皮德人、圖林根人、保加爾人、薩爾馬提亞人和撒克遜人的盟友們定居到了意大利。巴伐利亞人和法蘭克人緊隨其後進入意大利,且法蘭克人成功征服並統治了意大利的多數土地。保加爾人最初是2世紀時北高加索東歐大草原的的遊牧部落,隨着可薩人西遷入東羅馬帝國疆域,佔據了下多瑙河一帶的東羅馬帝國土地,成立了保加利亞帝國。自此之後,巴爾幹半島的人口被不可逆地斯拉夫化,但仍然有希臘人和阿爾巴尼亞人在內的不少本土民族倖免於西南巴爾幹的深山中。

歐洲民族大遷徙歷史 歐洲民族大遷徙歷史百科 第3張

  早期斯拉夫人在5-10世紀的遷徙

阿拉伯人和拜占庭帝國開戰早期(7世紀晚期到8世紀早期),阿拉伯軍隊試圖透過小亞細亞侵入巴爾幹半島,卻爲拜占庭和保加爾人的聯軍挫敗於君士坦丁堡。在可薩人和阿拉伯人的持續戰爭中,可薩人阻止了跨過高加索山脈征服歐洲(7-8世紀)。與此同時,摩爾人(包含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卻成功越過直布羅陀海峽取道伊比利亞半島侵入了歐洲,並在西班牙成立了倭馬亞王朝。這些戰鬥爲後面的一千多年劃分了基督教世界和穆斯林世界的邊界。在此後的多個世紀,穆斯林們節節勝利,最終於902年從基督徒手中奪取了西西里的大部分地區

895年左右開始的匈牙利征服喀爾巴阡盆地以及8世紀晚期開始的維京人的擴張則是民族大遷徙時期的最後一批大規模人口遷移。民族大遷徙中的非伊斯蘭的移民在遷移後逐步基督教化,融入到了基督教統治下的中世紀歐洲秩序當中。

歷史探討

氣候變化對民族遷徙的影響

許多歷史研究指出535–536年間出現過長時間極端反常氣候。這段寒冷期亦可在樹的年輪和冰芯中得到驗證,但是這一極端氣候對民族大遷徙的具體影響還尚有爭議。

其它討論

羅馬衰落導致蠻族入侵之觀點

學者蓋伊·哈爾索爾認爲蠻族入侵是羅馬帝國衰落的結果,而非其原因。考古證據顯示,日耳曼和斯拉夫部族實際上是定居的農耕者。他們之所以在事件中如此矚目,可能只是因爲其被捲入了已經分崩離析的羅馬帝國的複雜政治之中。三世紀危機極大地改變了東西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面貌。特別是經濟的碎片化使得帝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凝聚力不斷下降。羅馬帝國的鄉村人口疏離了城市,邊境兩側的農民開始變得難以區別,外籍僱傭軍在帝國內被廣泛用以防禦,都使得在蠻族社會在羅馬化的同時,羅馬社會也開始蠻族化。例如,羅馬帝國本身在建立邊境蠻族部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過帝國的資助與扶持,不同的蠻族部族被用以羈糜其他敵對蠻族部落。然而帝國衰落的經濟使得資助不再,依賴帝國支持的部落難以爲繼,而匈人的到來則令不少部族爲了經濟利益入侵羅馬省份。

帝國內各地的處境

羅馬帝國疆域內不同地區所面臨的情形千差萬別。例如在阿基坦,當地經濟基本可以自給自足。蓋伊·哈爾索爾聲稱當地的統治者僅僅將兵權交給了東哥特人,以換取其認同。而在高盧,帝國的衰落導致了無政府狀態,法蘭克人和阿勒曼尼人被捲入權力真空中,從而引起了戰鬥。在西班牙,當地的貴族維持了一段時間的獨立管治,養蓄了自己的軍隊以對抗汪達爾人。在英格蘭,羅馬人的撤離使得日耳曼蠻族中的撒克遜人與當地土生的布立吞人發生了鬥爭,而布立吞人不得不西遷至威爾士一帶。在東羅馬,拜占庭仍然試圖透過零散分佈的以當地民兵爲支柱的帝國武裝來維繫對巴爾幹省份的控制,大費周折地重新強化多瑙河邊境的防禦,但是這項雄心勃勃的防禦強化計劃以失敗告終,且惡化了當地民衆的生存處境,反倒使得斯拉夫人得以殖民當地

匈奴和匈人的關係

匈奴和匈人的關係匈人入侵東歐與中國歷史上記載的匈奴西遷,在地理及時間上大致吻合;惟學界一直對匈人與匈奴人是否同源,尚然未有定論。無論匈人來源爲何,在其入侵歐洲後,包括東哥特人、西哥特人、汪達爾人、勃艮第人、倫巴底人、法蘭克人、盎格魯薩克遜人和其他日耳曼人及斯拉夫等民族相繼西遷,導致羅馬帝國對領地的控制力不斷下降,最終導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