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周穆王簡介 周穆王和西王母的故事

周穆王簡介 周穆王和西王母的故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周穆王(約前1026年—約前922年),名叫姬滿。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位君主,在位約55年,是西周在位時間最長的周王。周穆王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世稱“穆天子”。

周穆王富於傳奇色彩,在位期間,曾徵犬戎(一作畎戎)、伐徐戎、作甫刑(亦稱《呂刑》)。此外,史料中還有關於穆王西遊見西王母的記載,其中以《穆天子傳》爲詳細。

 人物生平

中年即位

周昭王十九年(一說爲前977年),昭王姬瑕第三次親征荊楚,薨於漢水。是年太子姬滿踐位,成爲西周第5位帝王,是爲周穆王。

周穆王簡介 周穆王和西王母的故事

 臩命刑書

周穆王統治初期,沒有像昭王那樣靠武力征伐四方,平息國內各種矛盾,而是認爲是統治階層內部出現了問題。他命令大臣伯臩向朝廷官員重申執政規範,併發布《臩命》;又用呂侯(亦作甫侯)爲司寇,命作《呂刑》,告四方,以正天下。刑書制定墨、劓、臏、宮、大辟5刑,其細則達3000條之多。

在周穆王的勵精圖治下,天下再度安寧,保持了昭王盛世的延續。

兩伐犬戎

從周武王始,周王朝開拓經營的重點是東方,其次是東南。到周昭王時,強盛國力,又向南開拓發展,對北方戎族採取守勢。周昭王雖死在第二次南征途中,但周仍達到向南擴張的目的。周穆王時繼續保持向外擴展的態勢,並開始對北方犬戎採取主動攻勢

《國語·周語》記載,王朝西方邊遠地帶的犬戎屬於周的“荒服”,常向周王室進貢方物特產。周穆王十二年,犬戎沒有及時進貢,周穆王以此爲由,親自領兵對犬戎征伐。大臣祭公謀父曾提出不同意出征的意見,主張實行文王時“耀德不觀兵”的政策,即以政治手段求得犬戎的“荒服”(只按時來朝拜周王,無其他義務),但穆王不接受建議,執意西征。

穆王十二年(前964年)春,周穆王西征,進兵陽紆,周軍大勝。但是由於史料缺乏,戰爭經過不詳。從戰果來看,此次戰爭的軍事勝利並不大,僅僅“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而且由於穆王對邊疆少數民族採取高壓的政策,導致的後果對周極爲不利。《史記·周本紀》謂:“自始荒服者不至”,邊遠國家不再朝見周穆王,說明周王朝在周邊外族中失去了威信。

邊夷不朝,更加劇了矛盾,穆王重整人馬二次討伐,“廣獲其五王”,並把部分戎人遷到太原(今甘肅鎮原一帶)。此次征戰以周大獲全勝告終,但卻加劇了與犬戎的對立。

周穆王簡介 周穆王和西王母的故事 第2張

  八駿圖

西征崑崙

兩徵犬戎,平定西方後,穆王繼續西伐,於穆王十三至十七年(前963年—前959年),進軍至崑崙之丘,這段歷史被記錄在《穆天子傳》中。近代人認爲《穆天子傳》爲戰國所作,內容多不真實,但反映了當時西周與西北各方國部落往來的情況,是中原與西域進行交流的最早史料記載。

傳統學者們認爲,按照故事中所說的里程,西王母之國應在西亞或歐洲。但在1992年中日兩國關於《穆天子傳》的學術研討會上,學者們指出,中國秦以前的“裏”指的是“短裏”,只有今77米長。因此,西王母之國應在今甘肅、新疆一帶,它以西寧、蘭州爲前庭,以新疆爲後庭,中心在敦煌、酒泉一帶。

 東攻徐國

周穆王西略,長年不在朝,位於周王朝東南的徐國趁機作亂,率領臣服於自己的諸侯攻打周。於是周穆王西征之後,轉戰東南。

徐國在商代就是淮夷大國,周初曾跟隨武庚叛亂,周公二次東征後,徐國時叛時服。穆王時期,徐國再次興盛起來。據《史記·秦本紀》、《史記·趙本紀》記載,徐戎趁着周穆王在外巡遊時作亂,周穆王在造父的協助下日馳千里返回救亂,將事態平息下去。《後漢書·東夷列傳》的記載有所不同:徐夷的君長統帥九夷諸部侵擾宗周,穆王見其勢大,作出妥協,讓徐偃王管理東方諸侯;此後,穆王又讓造父駕車赴楚國要求其攻徐,楚文王舉兵,徐偃王不忍興兵抵抗,主動撤走。諸說不同,後世亦衆說紛紜。

平定徐亂後,穆王繼續東進,抵達九江,開始南征。通過巡遊征伐,周穆王使東南許多方國和部落歸順於周的統治,對周王朝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在南征取得成就後,穆王仿照祖先,在塗山(今安徽懷遠東南)會合諸侯,鞏固了周在東南的統治。

爲政舉措

周穆王元年,穆王任命君牙爲大司徒,伯同爲太僕,申誡周政。

周穆王十二年,穆王西征犬戎(居陝北神木,山西保德一帶),獲其五王,又得四白鹿,四白狼(氏族),遂遷於太原(山西西南汾洮流域)。得煉赤刀,用之割玉如切泥。

周穆王十三年,造父因爲善於駕馬被周穆王寵幸,穆王得良驥,遂以造父御馬西征,至於青烏之所解(烏居三危山,在甘川交界處)。

同年,淮夷大舉西侵,前鋒至芮國(今華陰境,爲西入宗周的咽喉)。周穆王長驅歸國,命錄終(即《後漢書·東夷傳》所稱之楚文王)以成周八師伐淮夷,在古師(今湖北鄖縣東南八十里之“古塞”)安營紮寨。在此之前,白父已率師省麩地至古師與錄終會師,抄淮夷後路,淮夷崩退。

周穆王十四年,西極之國(中亞地區)有化人(魔術師)來見,能入水火,貫金石,變化多端,穆王爲其所惑,遂西遊。途中得能工巧匠偃師,制木偶人肖似真人,能合樂拍歌舞。穆王攜其同歸宗周。

周穆王十七年,西王母入周朝見,穆王以賓相待,賜居昭宮。

周穆王三十七年,穆王大起九師,伐荊楚。

周穆王三十九年,穆王大會諸侯於塗山(泰山下會稽山)。

同年,周穆王東遊,樂而忘返。陵翟致賄良馬百匹,歸還畢國寶器,想通過許男與畢達成和平協定,未果,隨即侵略畢。畢人告警,周穆王派孟悉到畢地討戎。

同年,戎侵地,住防在堂地的白率有司、師氏、虎臣追御戎於棫林(在鳳翔境),執訊二夫,獲兵、矛、盾、戈百餘件,俘虜百餘人。是役,□母健走聰敏,在軍中參謀。九月既望,穆王妃王俎姜派內史友、員賜玄衣,裸襟,以彰其功。

周穆王四十年孟春,穆王歸於南鄭,命呂侯爲司寇。

周穆王五十一年,穆王命呂侯作《呂刑》。

歷史評價

《左傳·昭公十三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將皆必有車轍馬跡焉。”

《列子·周穆王》:“不恤國事,不樂臣妾,肆意遠遊。”

史牆盤銘文載:“只顯穆王,刑帥宇誨......”。在周代史官筆下的穆王滿是一個充滿智慧,而又能統御四方,威震宇內的君王。

春秋楚大夫伍子胥祖父伍舉在勸說楚國國君時,把周穆王與商湯、周武王以及齊桓公、晉文公等一代雄主相提並論;管仲對齊桓公說周穆王效法文王、武王的治國理念,取得功績而成就其美名。這些都肯定了周穆王的歷史功績。

周穆王在位期間東征西伐,王朝疆土不斷擴大,有力地鞏固了周王朝的統治。然而,常年征討,天子不在朝堂,導致朝政鬆弛,自穆王之後,周王朝開始由盛而衰。

 人物爭議

關於周穆王的歲數,根據《史記》“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穆王立五十五年,崩”,被定論爲105歲。而《竹書紀年》則說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百歲。因此,周穆王究竟年歲幾何,各有見解。即使在認同周穆王在位五十五年的情況下,關於此55年究竟處於哪一時段,亦存爭議,其中夏商周斷代工程所製作的《夏商周年表》認爲系前976年-前922年。

迄今爲止,出土的周穆王時期青銅器有紀年的只到34年,尚未發現40年以上紀年。

史籍記載

《左傳·昭公十三年》

《國語·周語上》

《列子·周穆王》

《楚辭·天問》

《逸周書》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

《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

《竹書記年》

《穆天子傳》

家庭成員

父母

父親:周昭王姬瑕

母親:房後

妻子

淑人盛姬、王俎姜

子女

兒子:姬伊扈(周恭王)、姬闢方(周孝王)、嬴寶宗

女兒:叔㛗

後世紀念

在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辦恭張村村南,有一夯土臺,傳說這就是周穆王陵。

夯土太封土原呈覆鬥形,由於長期取土,南、東、北三面破壞嚴重,已經變得很不規則,已經成直上直下的陡壁。東西最長邊約18米,南北最長邊約35米,高8米。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陝西巡撫畢沅在陵前豎一石碑:上書“周穆王陵”四個隸書大字,石碑現不知所蹤。

1957年5月31日,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佈周穆王陵爲陝西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4月,周穆王陵頂部被挖開,露出磚砌的穹窿頂,頂部高出現在地面約2米。穹窿頂下面爲方形前廳,其北爲後室,東西有側室,根據墓室形制、磚及封土分析,此墓似爲漢代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