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歷史 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歷史百科

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歷史 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歷史百科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查理曼輝煌軍事生涯中的最大污點,後來流行於中世紀歐洲的騎士史詩《羅蘭之歌》,創造了最好的現成素材。

背景

隨着加洛林王朝的崛起與矮子丕平在亞奎丹的戰爭,威弗領導的亞奎丹公國被擊敗,並且在查理曼的計劃之下,法蘭克人有組織的滲透進亞奎丹公國。亞奎丹軍隊的其中一支重要來源,來自加斯科尼公國的巴斯克人(或稱巴斯克內斯人Vascones、Wascones),在766年與769年向丕平臣服,但加龍河南方的領土維持大部分沒有被入侵,並且自主管理的狀態——由盧波公爵把守着。然而,在778年查理曼透過指派他信任的法蘭克人、勃艮第人及教會人員前往關鍵地區,並且(重新)建立伯國(例如在加龍河的左岸的費森薩克、波爾多及圖盧茲等伯國)的方式,來擴張法蘭克人佔領的亞奎丹到達今日的加斯科尼。查理曼的殖民讓巴斯克人非常的不滿。

過程

更多資料:阿巴斯王朝-加洛林王朝同盟

阿拔斯在巴塞羅那與赫羅納的代理瓦利蘇萊曼·阿拉比,派遣一支代表團找在帕德博恩的查理曼,提出他歸順的請求,帶着薩拉哥薩的胡賽因及與威斯卡的阿布·塔烏爾的一同加入來換取軍事的援助。 他們的原先主人已被認爲是伊比利半島上伍麥亞的哥多華埃米爾阿卜杜·拉赫曼一世。這三位統治者還傳達了巴格達的哈里發穆罕默德·馬赫迪在準備一支軍隊入侵阿卜杜·拉赫曼的消息。

查理曼看見了一個可以拓展基督教世界及他自身權力的機會,並且相信薩克森已是個被完全征服的地區,於是同意前往西班牙。蘇萊曼·阿拉比似乎推薦由自己入侵安達盧斯,他承諾他將輕易的說服以薩拉哥薩爲首府的上部邊疆區投降。 查理曼無法拿定主意,直到冬季來臨,最後他決定在隔年發起進入伊比利半島的遠征。

隨着這個同盟在帕德博恩的締結, 在778年,查理曼的軍隊跨越了比利牛斯山,“站在他所招集的軍隊的最前方”。 查理曼帶領來自內烏斯特利亞的軍隊穿越加斯科尼進入比利牛斯山西部,同時奧斯特拉西亞人、倫巴底人與勃艮第人經過加泰隆尼亞跨越比利牛斯山東部。他的軍隊在巴塞羅那與赫羅納受到蘇萊曼·阿拉比的歡迎。 在抵達薩拉哥薩時,蘇萊曼·阿拉比的軍隊加入了查理曼的軍隊。

哥多華的阿卜杜·拉赫曼派出他最信任的將軍,塔拉巴·伊本·歐貝德,來監控可能會叛變的城市,來防範法蘭克人的入侵。胡賽因與伊本·歐貝德展開數次的攻防戰,最後是胡賽因成功擊敗伊本·歐貝德,並且將他監禁。

在屬於自己的領土獲得增強後,胡賽因變得不情願將新支配的土地交出給法蘭克君主,而且拒絕爲查理曼招降城市,他聲稱他從未承諾向查理曼效忠。似乎是爲了要安撫查理曼,他將他囚禁的伊本·歐貝德將軍與大量的貢金交給查理曼,但查理曼沒有這麼容易就滿足,他將蘇萊曼·阿拉比銬上枷鎖。

同一時間,巴格達哈里發派遣的軍隊似乎在巴塞羅那附近停止前進。 在經過一個月的圍攻薩拉哥薩後,查理曼決定返回他的王國。

撤軍

在法蘭克軍隊向潘普洛納撤退時,他們遭遇到蘇萊曼·阿拉比親戚領導的埋伏軍隊。蘇萊曼·阿拉比被釋放且帶回薩拉哥薩,在那裏雙方都在共謀要如何抵擋阿卜杜·拉赫曼的新一波攻擊。蘇萊曼·阿拉比最後將被安薩里(al Ansari)謀殺。

查理曼還遭到一波在納瓦拉中心地帶的巴斯克人的攻擊。在受阻於潘普洛納時,查理曼下令摧毀這座戰略城市的城牆,可能是因爲擔心這座城的城牆會被巴斯克人用在未來的叛亂。一些主要的文獻提到他摧毀整座城市。 之後,查理曼向比利牛斯山行軍而回到家園。在山中時,軍隊的殿後部隊遭到攻擊了。

戰役爆發

此戰役本身發生於778年8月15日傍晚,造成法蘭克軍隊大量的損失,包含數位最重要的貴族成員,以及輜重的被掠奪,可能其中有所有穆斯林在薩拉哥薩進貢的黃金。攻擊方在成功後,乘着夜晚的優勢逃跑了。

有些部分的文獻是矛盾的,而第二版的《國王年志》(Annales Regii,誤植爲艾金哈德的作品)寫到:

《加洛林日誌》(Vita Karoli)從“其他許多人中”提到了殺害的幾位最重要的聖騎士的姓名:艾金哈德,宮相;安瑟姆斯, 帕拉丁伯爵;與羅蘭,布列塔尼邊疆區長官。

巴斯克的軍隊

巴斯克的遊擊部隊並不是很知名。一個後世的資料,匿名作者的《薩克森之詩》(Saxon Poet),講到巴斯克人的戰矛,與比利牛斯山、巴斯克地區的傳統相符合,並將廣泛出現在很久以後的阿莫加瓦爾斯軍隊中。一個典型的山嶽戰士會持有兩把短矛,以及一把刀或短劍作爲他的主要武器,並且通常會穿戴盔甲。

貝阿恩人作家皮耶·德馬卡,提出攻擊者是來自下納瓦拉、蘇萊及巴斯坦當地的“小族羣”,他們的主要動機是掠奪資源。然而他也提到加斯科尼公爵盧波可能是他們的指揮官。 這個論點也被隆格多克的通史作家支持,他宣稱盧波公爵是“加斯科人”(原文寫作瓦斯科內斯人Wascones)的領導者,攻擊了查理曼, 他有很重要的原因來反抗加洛林王朝在法蘭克-亞奎丹戰爭 (760年–769年)之後向加斯科尼的擴張。

德馬卡所提到的來自其他區域的人民是非常草率的。爲何是巴斯坦人在那裏出現而不是鄰近艾斯科亞或薩拉薩爾山谷居民,是很難想像的。甚至也有提到基普斯科亞人(Guipuzcoans)的部分,例如在帕薩亞一個小禮拜堂的一份感謝虔誠的聖母的奉獻,因爲祂被據說有參與過這場戰役(雖然提到的年份814年可能是指第二次的隆塞斯瓦耶斯戰役:見下方)。

戰役的地點

西班牙行省的羅馬道路地圖。一個提出的戰役地點是在薩拉哥薩通道(Via Caesar Augusta)上,這是從薩拉哥薩(舊稱Caesaraugusta)到貝阿恩(舊稱Benearnum)以及途中岔出前往波爾圖(舊稱Burdigala)的道路。這條路從艾丘山谷穿越比利牛斯山。在另一方面,隆塞斯瓦耶斯隘口位於阿斯圖里亞斯-波爾圖通道(Asturica Burdigalam)上,這是從雷昂(舊稱Castra Legiones)到貝阿恩的的道路,途中也岔出上述前往波爾圖的道路。

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歷史 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歷史百科

  伊巴內塔(隆塞斯瓦耶斯)隘口

關於這場戰役確切的發生地點有許多不同的論述,有些認爲從納瓦拉到亞拉岡最遠到加泰隆尼亞的比利牛斯深山區內的多重地點都有可能。主流的觀點是這場戰役就發生在離隆塞斯瓦耶斯附近不遠的某處,因爲這不只是其中一條最方便的路線,同時也是一般傳統上會走的。確實,羅馬道路“阿斯圖里亞斯-波爾圖通道”,從卡斯特拉雷西翁內斯( Castra Legiones,今日的雷昂)出發,到達貝內阿努姆,中間穿越比利牛斯山的路線是經過隆塞斯瓦耶斯的。然而,傳統的羅馬道路(又稱爲荒野雄獅之路)走到是與今日不同的路線,沒有穿越伊巴涅塔(Ibañeta,傳統的位置),而是走更東邊的路線,並穿越雷波艾德與本塔特亞隘口(Lepoeder and Bentartea passes)——在阿斯托比斯卡爾山(Astobizkar)的旁邊——距離烏庫魯山不遠,標示爲傳統羅馬道路在比利牛斯的最高點。數位作家(納巴伊斯Narbaiz、希梅諾·胡里歐Jimeno Jurio)已經精確點出這場衝突的位置就在上述地點的狹窄通道。 然而,這可能只是埋伏的地點,而羅蘭所指揮的輜重車隊,則被推到山谷中,在那裏巴斯克人與他們與他們展開戰鬥。

另外一個曾經提到的可能地點是塞瓦歐薩隘口,在艾丘山谷中,位於亞拉岡與納瓦拉的邊界上,也就是過去稱作薩拉哥薩通道的羅馬道路,從凱薩奧古斯塔(薩拉哥薩)到貝內阿努姆(貝阿恩),中間穿越比利牛斯山的位置。從查理曼從凱薩奧古斯塔撤軍這點來看,這裏看起來也是個可能的地點。不同於傳統說的隆塞斯瓦耶斯是戰役爆發點,這個論點主要的爭議處,也就是反對塞瓦歐薩是戰役位置的論述,是根據史書上所寫的,查理曼是在離開薩拉哥薩後,才從潘普洛納撤出的。這個論點認爲他選擇阿斯圖里亞斯-波爾圖通道道路,因爲該路有經過潘普洛納,而不是在到達潘普洛納後又再向東撤退,也就是朝着艾秋的方向。然而,從文獻紀錄上對戰役地點地形的描述,塞瓦歐薩似乎有符合文獻中描述的一個峽谷狀的地勢,而且寬度夠寬可讓一支軍隊輕易通行,並且有數個至高點可用來攻擊敵軍。然而隆塞斯瓦耶斯與塞瓦歐薩隘口相距只有30多公里遠。

其他有提到的可能地點,有些遠在加泰隆尼亞,這一方的論點意味着查理曼行軍於羅馬道路撤退是不成立的,而且也沒有直接從潘普洛納撤軍。的確從加泰隆尼亞穿越比利牛斯山(經過伊維亞山谷valley of Llívia)傳統上來說是最容易的,但是要巴斯克人離開他們的心臟地帶到頗遠的另一邊發起攻擊,顯得是令人質疑的。

結果

最終法蘭克人無法攻佔薩拉哥薩,並在巴斯克人的手中遭遇到重大的失敗。他們只能在數十年後,當巴塞羅那完全佔領時,建立西班牙邊疆區。薩拉哥薩維持是一個重要的穆斯林城市,成爲上部邊疆區的首府,之後在變成一個獨立的埃米爾國,直到11世紀。

毫無防備的潘普洛納,隨後便被穆斯林佔領,並由他們統治了一段時日,直到在798年–801年,一支叛軍將他們給驅逐,並且幫助鞏固了卡希家族的領土,而最終在842年建立了獨立的潘普洛納王國。

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歷史 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歷史百科 第2張

  圖爾奈的一份隆塞斯瓦耶斯戰役的編織壁毯,約1475年–1500年(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傳說

經過數年後,這場戰役被口說傳說浪漫化爲一場基督徒與穆斯林之間的衝突,然而事實上戰役的雙方皆爲基督徒。在傳說中,巴斯克人被改寫成一支400,000人的撒拉森人。(查理曼的確有在伊比利半島與撒拉森人戰鬥,但不是在比利牛斯山)羅蘭之歌,即是在紀念此次戰役,是由11世紀的佚名詩人所作。這是現存最早的武功歌,也是用奧依語(將成爲後來的法語)完成的中世紀法國史詩。在隆塞斯瓦耶斯隘口附近有一個墓碑,紀念的是傳說所說的羅蘭葬身之處。其他傳說也有提到,羅蘭是由一個兒童所殺,而這個兒童將成爲後來的第一個納瓦拉國王:伊尼哥·阿里斯塔。

還有另一個關於貝納多·德卡皮歐的中世紀伊比利傳說,貝納多·德卡皮歐是中世紀的雷昂人英雄,一些故事提到他是在隆塞斯瓦耶斯征服羅蘭之人。

812年的遠征與第二次隆塞斯瓦耶斯戰役

在812年,相同的隘口有第二次的埋伏,結果是長期的僵持,因爲這次的法蘭克人有鑑於778年的慘敗而更加倍的提防,具體做法是他們抓了巴斯克女性及兒童當作人質。

到了824年,可能就是更重要的第二次隆塞斯瓦耶斯戰役的爆發年,法蘭克的附庸伯爵艾布魯斯與阿斯納,被伊尼哥·阿里斯塔的潘普洛納及卡希家族援軍給俘虜了,使得兩個巴斯克國家得以獨立建國。

比較歷史的價值

在隆塞斯瓦耶斯戰役的例子中,歷史學家們擁有當代持平可靠的文獻對該事件的描述,以及數世紀後的口說傳說對相同事件的描述,這兩方面的說法來源,數世紀後的口說傳說將事件的史詩比例放大,而且幾乎完全改寫不可辨認原貌。

對此事件的紀錄比較,並且追溯一起現實的歷史事件是如何轉變成傳說的,這樣的能力對於研究其他只有依據現存口說傳說而形成事件,是有幫助的,並且歷史學家們需要依靠這些口說傳說來試圖重建原來歷史的事實原貌,並且將他們與後世的神話分離(例如荷馬對於特洛伊戰爭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