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皇帝用王昭君去和親 嫁老子又嫁兒子最後被氣死

皇帝用王昭君去和親 嫁老子又嫁兒子最後被氣死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漢朝剛剛建立之初,劉邦稱帝,可是當時漢朝的國力並不強盛,在面對人人皆可騎射的匈奴大軍入侵之時,還是“新生兒”的漢朝抵抗的十分吃力,迫於當時的局勢,漢初的皇帝們對內選擇修養生息的政策,對外,也就是匈奴,他們更多的願意以和平方式來來處理。和親,也就成了漢朝初期對匈奴政策方面很重要的一點。

皇帝用王昭君去和親 嫁老子又嫁兒子最後被氣死

在公元前兩百年的時候,匈奴的單于率領大軍進攻漢朝,當時匈奴方面率領的是四十萬的從小就長在馬背上的騎兵,與之相對的則是漢高祖劉邦率領的部隊不僅人數少於匈奴,還是軍種還是步兵,騎兵對步兵,戰爭的結果可想而知。

在這一場戰爭之中,漢朝已經處於絕對的劣勢之中,劉邦自己也做好了決死一拼的準備,爲了不讓匈奴得到更多的財富,劉邦甚至有了把自己隨身帶來的各種珍寶都做好了焚燬的準備,寧願燒掉,也絕對不給匈奴,可見劉邦當時絕望的心情。

皇帝用王昭君去和親 嫁老子又嫁兒子最後被氣死 第2張

後來還是劉邦身邊的謀士陳平獻出了一個計策

陳平就帶着劉邦本來就要焚燬的財寶去拜見了匈奴的王后,陳平一邊道歉,一邊把帶來的珠寶首飾都獻給王后,不僅僅如此,他還無意中說道,如果漢朝戰敗了,那他們處於無奈之下只好把一個絕色美人敬獻給單于,用來平息單于的怒火。

女人都是會吃醋的,單于的王后也不例外,聽到陳平這麼說,她也擔心了起來,萬一戰敗之後單于喜歡上了那位漢朝進獻而來的絕色美人,那麼自己的地位就不保了啊。這怎麼可以呢,於是王后爽快的就答應了讓單于退兵的請求,漢朝通過走夫人路線,終於是逃過了這一劫。

皇帝用王昭君去和親 嫁老子又嫁兒子最後被氣死 第3張

而漢朝也通過這一件事情認識到了就自己目前的實力而言,根本打不過匈奴,他們需要一段時間來休養生息,發展國力。同時,他們也看到了這種夫人政策的好處所在,於是漢朝就有了和匈奴和親的心思。

可是,和親只是暫時的退讓,真要把公主送到匈奴去,不說公主自己不願意,皇帝也捨不得啊,畢竟是和自己連着血脈的親人。所以說,那些以漢朝公主的名義去匈奴和親的女子,在此之前大多是宮女、和皇帝同宗的女子一類人冒充的。不是我們原本認爲的皇帝的女兒——公主,等到需要和親的時候,皇帝便下旨將她們冊封獲得一個很高的身份。

皇帝用王昭君去和親 嫁老子又嫁兒子最後被氣死 第4張

中國古代著名的美女之王昭君也是這樣的,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則爲南郡首選,元帝下詔,賜以“良家子”的身份入選掖庭,命其擇吉日進京。其人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就因爲她進宮後,因自恃貌美非常,拒絕給行賄畫師-毛延壽,所以畫師心裏充滿了怨恨,於是在給她畫畫像的時候畫師就用“抽象派”的手法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

這樣皇帝在看到昭君被特意醜化扭曲,完全不是本人面貌的畫像之時,也不可能對她產生什麼興趣。不但如此,就因爲那一顆喪父落淚痣,昭君便被貶入冷宮三年,無緣面君。就這樣從十八歲,在清冷的深宮之中一直生活到了二十一歲,也依舊是一個“良家子”。在她二十一歲那年,已經對自己在宮中的前途失望透頂,正好看到了去匈奴和親的公告,便索性自願擔任當時去匈奴和親的人。

皇帝用王昭君去和親 嫁老子又嫁兒子最後被氣死 第5張

公元前33年,昭君就這樣肩負着漢、匈兩國的使命成爲了呼韓邪單于的妻子,並被封爲“寧胡閼氏”。

呼韓邪單于在迎娶了王昭君的時候就已經是活不了多長時間的老人了,所以,婚後沒三年單于就死了,並留下一子——伊屠智伢師。根據匈奴的“父死,妻其後母”傳統而言,丈夫如果死了,那麼這個家庭中的男性就有權利將他的妻子收爲自己的妻子,昭君也沒有例外,沒過多久單于的兒子——復株累單于雕陶莫皋就迎娶了王昭君,並生了二個女兒,長女名叫須卜居次,次女名叫當於居次。

皇帝用王昭君去和親 嫁老子又嫁兒子最後被氣死 第6張

朝廷方面也並沒有把王昭君招回漢朝的打算,昭君就這樣在匈奴那繼續生活下來,結果十一年後,呼韓邪單于的兒子-雕陶莫皋也死了,這時正是漢成帝鴻嘉元年,王昭君已經三十五歲,正是絢爛的盛年。後因王莽篡漢,匈奴單于以“非劉氏子孫,何以爲皇帝?”之名義,發動邊疆戰亂。眼看自己創造的和平歲月毀於一旦,王昭君在幽怨悽清絕望憤怒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

皇帝用王昭君去和親 嫁老子又嫁兒子最後被氣死 第7張

昭君就這樣在匈奴一呆就是四十多年,也因爲如此,王昭君的和親給漢朝帶來了最爲寶貴的修養生息的時間,在後世的很多歷史評價中都認爲,昭君爲了漢朝的繁榮與和平所帶來的巨大貢獻,甚至是超過了百萬的雄師,所以,王昭君本人也受到後世百姓的敬仰和膜拜。

可以說,漢朝通過將女子嫁給匈奴這一和親的手段使得他們贏得了一個寶貴的緩衝期,期間漢、匈奴邊境的互市,使兩國的物資得以流通,促進了漢朝國力的進一步提升,沒有和親,就不會有後來繁榮的大漢王朝,那些爲了漢朝和平遠去而去匈奴的女子,爲了這個國家而身處異域,付出了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