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登聞鼓”制度是怎麼來的?朱元璋提倡“上訪”爲何“上訪”的人卻越來越少?

“登聞鼓”制度是怎麼來的?朱元璋提倡“上訪”爲何“上訪”的人卻越來越少?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登聞鼓”制度是怎麼來的?朱元璋提倡“上訪”爲何“上訪”的人卻越來越少?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其實,“上訪”就是羣衆越過底層相關國家機關到上級機關反映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的一種途徑,也是上層政府瞭解民意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包括中國在內許多國家的表達形式。

自古以來,“上訪”就是一種“民意”的表達方式,最早出現在堯舜時代。據史料記載,在堯舜時期,各個交通要道上都會豎立一塊木頭,用來徵集百姓的意見。百姓可任意在上面,書寫自己心中的想法,或者是對當政者的看法。

“登聞鼓”制度是怎麼來的?朱元璋提倡“上訪”爲何“上訪”的人卻越來越少?

這種做法一直延續到西周,後來,在此基礎上,又添加了“路鼓”與“肺石”。《周禮》就有“肺石聽辭”、“路鼓之制”,讓有冤情的人可以去“擊鼓鳴冤”,以便冤情上呈。當時的朝門之外,都會掛一塊像人肺的石頭,凡是有冤情需要申訴的,都可以到肺石下面進行申訴。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兩個東西就逐漸演變成了“登聞鼓”制度。

登聞鼓制度用的“登聞鼓”,在漢代時期就掛在了宮門口的公車署裏,不管誰有冤情都可以擊鼓鳴冤,消息就直接能被皇帝知曉。這種繞過各層政府機關直接上訴的做法,是中國古代“民告官”的重要方式,也就相當於現在的“越級上訪”。

到了宋代,隨着直訴制度的不斷完善,朝廷就專門設立了“登聞鼓院”和“登聞檢院”,來處理“越級上訪”事宜。他們負責接待上訪的百姓,處理上訪的事務,如有必要,案情則會直接呈給皇帝審閱。

“登聞鼓”制度是怎麼來的?朱元璋提倡“上訪”爲何“上訪”的人卻越來越少? 第2張

除此之外,老百姓還可以通過“詣闕”和“攔輿”上訴冤情。

例如:漢朝的齊太倉令淳于公犯了罪,朝廷將他拘禁了起來,他的小女兒緹縈知道後,就上書漢文帝,希望可以成爲官府的奴婢,以此來減輕父親的肉刑。因爲感念緹縈的孝心,漢文帝就廢除了肉刑。緹縈的這次的“越級上訪”,可謂是功德無量,這就是歷史上的“緹縈救父”。

然而,“攔輿”就是指:攔截皇帝的馬車來控訴自己的冤情。西漢初年,劉邦在征討英布,返回長安的途中,關中就有許多的百姓擋道,攔住了他的馬車。他們控訴:丞相蕭何利用自己的職權,用低廉的價格強制買田、置辦豪宅。劉邦在收下百姓的訴狀之後,回到宮中就立刻下旨:讓蕭何親自向百姓謝罪。

這三種上訪的方式都很好,但是,礙於時間和地域等因素,能夠越級上訪的百姓並不多。而皇帝在處理國家大事的同時,還要抽出時間來處理百姓的上訪事件,這就導致皇帝力不從心。像清道光皇帝,面對繁多的上訪案子,就打回地方,讓地方官員去解決這些上訪的事。其結果也是可想而知:地方官員只會敷衍行事,導致百姓上訪更加的困難,也沒有了實際的作用。

“登聞鼓”制度是怎麼來的?朱元璋提倡“上訪”爲何“上訪”的人卻越來越少? 第3張

到了唐朝,皇帝就因上訪事務繁多,頒佈了相關的法律。在法律中就明確的規定:普通百姓要想上訪,就要經過一系列的程序的重重判決,如若還不滿意纔可以上訪到皇帝處。如果,不遵守這種限制越級上訪的制度,也算是一種犯罪。

到了明朝,這種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因爲,明太祖朱元璋是農民出身,他深知百姓心中的苦楚,同時,也害怕手底下的官員爲了自己的私慾會把朱家的天下搞垮,於是,他就積極鼓勵百姓上訪,還要求:各地官員要本着良心來做官,切忌貪腐殘害忠臣貪贓枉法。

甚至,朱元璋爲了保證百姓能夠順利上訪,防止當地官員攔截或慘遭迫害,他就編纂了《大誥》。在這本書中,詳細記載了淳化鎮巡檢何添觀等人,因刁難上京告狀的農民,最終,被處以刖刑一事,這也算是給各地官員的一個警醒。

當時的百姓如需上訪,只要手持一本《大誥》,一路上訪,就會暢通無阻,途中更是無人敢攔。

“登聞鼓”制度是怎麼來的?朱元璋提倡“上訪”爲何“上訪”的人卻越來越少? 第4張

更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不僅鼓勵百姓上訪,還准許 “越級綁縛”。也就是說,百姓在上訪的同時,還可以把上訪涉及到的貪官污吏直接捆綁,押解到京城治罪。這種情況,不論是在哪個時代都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並且,朱元璋還說:如果有攔截的人,全族都會被誅族。

最終,在這樣一番嚴打強壓之下,各地的吏治自然清明,從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決心。不過,朱元璋卻天真地認爲,在這項政策落實到實處之後,全國各地就不會有貪官污吏了。但沒想到的是,百姓也會公報私仇。

有一些地方百姓,假裝響應皇帝的號令,把當地衙門的官員綁起來勒索錢財,如果不給,就威脅將其綁到京城讓皇帝處理。更有甚者,當地官員爲了不丟掉自己的烏紗帽,嚴防百姓,造成了惡吏肆意欺壓良民的現象,最終,沒有人再敢越級上訪了。

於是,在政策實行一段時間之後,反而很少有人越級上訪了。

“登聞鼓”制度是怎麼來的?朱元璋提倡“上訪”爲何“上訪”的人卻越來越少? 第5張

朱元璋實在想不通,越級上訪既可以維護自身利益,還能夠獲得一定的賞賜,可是,百姓就是不願意來。

這主要是因爲,朱元璋並沒有考慮到百姓手中的實權。自古以來,民鬥官就沒有贏過,很多官吏特別是胥吏,他們在百姓心中就是“地頭蛇”,連新上任的官員都不敢招惹,更何況是普通百姓了。在這種情況下,除了財力、人力雄厚的大家族,又有誰有能力上訪呢?就算逞一時之快,上報了皇帝,也害怕回去之後,被秋後算賬。

除此之外,古代的交通很不發達,到達京城則需要跋山涉水,百姓上訪的過程中,需要不少的費用,長路漫漫,在上訪途中,還要承受着各級官員的刁難。因此,百姓上訪得到的則比失去的更多,時間一長,大家都懶於上訪了。

“登聞鼓”制度是怎麼來的?朱元璋提倡“上訪”爲何“上訪”的人卻越來越少? 第6張

但到了明朝後期,每一朝皇帝都會出臺嚴控上訪的新政策。比如:嘉靖朝規定:告狀者“於登聞鼓下及長安左右門等處自刎自縊,撒潑渲呼者,拿送法司,追究教唆主使之人,從重問擬。”可見,當時自殘告狀的人並不少,明朝統治者也並不顧惜,這些規定都被清朝所繼承。

最後,雖然清王朝滅亡了,但是,中國延續了兩千年的上訪制度被保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