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爲晉文公盡了犬馬之勞的介子推,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逼上絕路的?

爲晉文公盡了犬馬之勞的介子推,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逼上絕路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介推,後人尊爲介子,春秋時期晉國人,因“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之壯舉,深得世人懷念。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介子推是跟隨晉公子重耳一起流亡十九年的那位隨從,在晉文公功成名就之際,所有其他隨從都加官進爵,而他卻落了一個抱樹燒死的悲慘結局。

想當初,介子推隨晉文公流落至衛國一座荒山野嶺,晉文公等人幾天沒有吃東西,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了一塊肉熬了一鍋肉湯給衆人吃,當場讓晉文公感激涕零,承諾回國之後重重的封賞他。

然而,19年後,苦盡甘來,一衆大臣都得到了封賞,狐偃、趙衰都位至卿相,賈佗;先軫、魏犨等人也能封到將軍,唯獨這位“割肉啖君”的介子推卻顆粒無數,帶着其老母躲藏到綿山隱居。

他的好朋友實在看不下去,還專門寫了一封信爲他鳴不平,並且還把它掛在城門上:“龍失其所,周遊天下,衆蛇從之。龍飢乏食,一蛇割股。龍返於淵,安其壤土。數蛇入穴,一蛇於野”。

爲晉文公盡了犬馬之勞的介子推,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逼上絕路的?

正是這封信,讓晉文公內疚不已,還親自己派人去綿山上尋找介子推,好彌補自己的過失,哪知介子推死活不出來,晉文公就在山上放火燒山,想要把他逼出來,結果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給燒死了。

看到這裏,有人可能看到的是一個不爲名利所累,道德和情操高尚的世外高人。而我卻看到的是一個鋼鐵直男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逼上絕路。

其一、介子推的情商太低

跟隨晉文公一路遊歷數國曆時十九年的隨從都是治國的天才,其政治智慧和爲人處世遠在介子推之上。

想當初,重耳等人遊歷到衛國一個荒山,衆人都好幾天沒沒吃飯了。這時一個農夫端了一盤盛滿土塊的盆子當作食物獻給重耳,重耳大怒,想要毆打農夫。這時是趙衰上前勸諫重耳,土者,土地也,是君王立國的根本,讓重耳接受這份饋贈。

於是重耳恭恭敬敬地接受了這份禮物,繼續逃亡。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趙衰的政治智慧是相當的高,後來趙衰做到了公卿的位置,這也是配得上他的德行。

而狐偃負責隊伍的後勤,保證了重耳的衣食住行,使衆人不至於在旅行中忍飢挨餓,從這點看,其功勞也是相當大的。

後來重耳滯留在狄國,也是狐偃的爸爸通風報信,才讓重耳及時出逃,不至於被勃鞮殺死。

爲晉文公盡了犬馬之勞的介子推,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逼上絕路的? 第2張

重耳來到齊國,迷戀女色,和齊姜陷入溫柔鄉,早將自己的宏圖大業忘了個一乾二淨,正是趙衰和狐偃二人將重耳灌醉,拖上馬車,強行把重耳拉走,纔有了後來的晉文公。

可見,正是這些有功之臣的關鍵時候的作用,纔是確保重耳堅持走完了全程,最後得以回到晉國繼承君位。反觀介子推,除了一個“割肉啖君”,實在找不出他到底立了什麼功。

而當重耳將要抵達晉國時,以狐偃爲首的大臣上演了一出苦情戲:“臣從君周旋天下,過亦多矣。臣尤知之,況於君乎?請從此去矣”

而重耳也不傻,當即表示:“若反國,所不與子犯共者,河伯視之!”

君臣之間患難與共,苦盡甘來,用這種套路來表演一下這種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加深君臣之間的感情,這種表達方式也未嘗不可。

哪知介子推在旁邊陰陽怪氣的來一句:“天實開公子,而子犯以爲己功而要市於君,固足羞也。吾不忍與同位。”

他這話一出,立刻讓狐偃等眼淚還沒擦乾的人立即愣在原地,內心那個尷尬啊,心中一萬匹草尼馬呼嘯而過。

爲晉文公盡了犬馬之勞的介子推,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逼上絕路的? 第3張

其二、介子推是假清高

在史書上記載了一段介子推與其母親在家裏的私密對話,我要問的是,你和你娘在家裏的私下對話怎麼跑到史書上,讓天下人都知道了呢,不是你有意傳播出來,誰又知道呢?

況且,你那一段自我美化的言論把晉文公置於何地,難道是以晉文公的忘恩負義來成就你的美名?

更過分的是,你居然讓你的鄰居寫一封信掛在城牆上,故意讓全天下人知道,晉文公是不仁不義,而你介子推是清高廉潔,重情重義的有功之臣。你是不是想讓全天下的人來唾罵晉文公,順便來讚美你的高潔?

爲晉文公盡了犬馬之勞的介子推,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逼上絕路的? 第4張

我看介子推真的是一個表演高手,善於利用一些事件來炒作自己。

如果晉文公當初曉得你是這麼一個人,他是斷然不會品嚐你的肉湯。更何況齊桓公剛剛死去,他的大臣易牙把自己孩子殺了也熬了一鍋肉湯來取得齊桓公的信任,最後卻發動叛亂,齊桓公的屍體躺在臥室67天,屍蟲滿地。晉文公難道不會想起齊桓公的前車之鑑嗎?

三、晉文公的首要目的是要稱霸

其實,晉文公心裏跟明鏡似的,也許並不是遺忘了介子推的封賞,而是有意爲之。

晉文公接手晉國內政,面臨的是內憂外患,想到的是如何平息反對勢力的的怨氣,他連曾經三番五次追殺他的勃鞮都封了官,可見他的寬宏大量。當然他封賞勃鞮也有他的政治考量,在反對勢力看來,晉文公連他最恨的人也封賞,那其他其他反對勢力就可以安心了。

而晉文公封賞有功之臣也是很有章法,有一個叫壺叔的人向他要封賞,而晉文公狠狠的把他教育了一番,國家的封賞是分三個等級,不是誰想要就給誰。

可見晉文公不是見人就賞,他的施政策略是有章可循,而介子推都不在這三類人當中,可見他是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原因。

另外,晉文公不可能什麼事都親力親爲,他作爲一國之君,首要的事情是稱霸,這種封賞他人的小事情肯定是交給趙衰等公卿去處理。

介子推沒有得到封賞,那些與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同僚都不曾爲他發一言,可見介子推的人緣之差,到了何種地步。

爲晉文公盡了犬馬之勞的介子推,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逼上絕路的? 第5張

最後的話

當晉文公出於壓力去綿山尋找介子推未果時,有一個隨從向他建議用燒山把介子推逼出來,文公居然答應了。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放火燒山是要出人命的,那他爲什麼要這麼做呢?

答案只有一個,文公是故意爲之,放任介子推被大火燒死。可見他對介子推的怨恨已不是一天兩天了。

作爲一國之君,當前最大的精力是讓晉國稱霸,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是被一個臣子要挾,跑到一個深山來天天找他,還要揹負忘恩負義,不仁不義的罵名。

所以,介子推的死是必然的,他是自己一步一步把自己作死。

當然,作爲君王的晉文公不得不把後面的戲給演完,他找到介子推被燒焦的屍體,流下了自己的眼淚,還不忘砍下他旁邊柳樹,回去做了一雙木屐,對着自己的鞋稱“足下”。

最後,介子推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輕名利重義氣的君子形象,而晉文公也挽回了自己作爲仁君的形象,可謂爲是君臣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