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德軍戰敗前自炸大炮:老青島人戲稱“德國打德國”

德軍戰敗前自炸大炮:老青島人戲稱“德國打德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種全新的作戰思路影響了參戰各國,自然也影響了日德戰爭,那就是“塹壕戰”,也就是“堡壘作戰”。人們發現,依託堅固工事據守的一方,往往能夠以極小的代價抵擋兵力數倍於己的敵軍,於是修築堡壘成了時髦的戰場行爲。德軍效仿此法,也在青島構築了五大堡壘,這是他們認爲最堅固的最後一道防線。但就是這道防線,從發動攻擊開始,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被日軍攻破了。

雷擊艦擊沉日軍巡洋艦

據青島市史志辦史料記載,1914年10月13日,日軍攻城炮兵司令部、攻城重炮兵第四大隊和步兵第二十九旅團等後續部隊在嶗山灣登陸,準備參加攻打青島要塞。這個要塞如此之堅固,以至於日軍爲了減少傷亡,耗費了近一個月的時間進行部署。

或許意識到氣數將盡,德軍開始自沉戰艦,以阻塞航道,防備落入敵手。9月28日,德軍戰艦“哥爾莫蘭號”、“盧克斯號”和“伊爾奇斯號”首先引彈自爆,沉入團島主航道。隨後奧地利巡洋艦“伊麗莎白皇后號”也自爆沉沒,在最後的日子裏,德軍“耶加號”炮艦和3艘7000多噸的運輸艦,以及4艘拖船、兩艘疏浚船全部沉入大港碼頭的航道入口處。

但事情總有例外,一艘S-90雷擊艦不甘自沉,居然上演了“千里走單騎”的傳奇,奇蹟般地擊沉日軍高千穗號巡洋艦,爲德軍在最後關頭留下了亮點。話說回來,這艘高千穗號巡洋艦就是當年參加甲午海戰的主力艦之一,北洋水師沒有打沉它,但它還是難逃覆滅在中國領地的厄運,實在是天意。

S-90雷擊艦本來只是想要發起“自殺性攻擊”,10月17日午夜,它配足武器和給養,在艦長布魯納大尉的指揮下駛出。但是好運來了 ,德艦觀測兵發現遠處有一艘兩桅單煙囪的巡洋艦,周圍沒有其他日艦。布魯納決定出其不意打一下,於是利用夜幕的掩護低速駛近。在距“高千穗”號500米處,S-90連發兩枚魚雷,其中一枚命中“高下穗”號舯部。

隨後S-90號雷擊艦接近至300米處轉向,又用艦艉發射魚雷一枚,命中“高千穗”號艉部。只見火光沖天,同時傳來震耳的爆炸聲,直徑1米多的日艦碎片甚至砸傷了相距不遠的S-90號。後者趕緊見好就收,迅速往南撤退,此刻它恐怕還不知道,它撞了頭彩。

吳芊華曾寫有《參加甲午海戰的那些日艦後來命運如何》一文,詳細記述了“高千穗”號被擊沉的始末。據說“高千穗”號被擊中,正在酣睡的日本水兵們尚未清醒過來,艦體已經傾斜進水。不久,尾艙又傳來幾聲低沉的爆炸聲,存放在尾艙的水雷居然被引爆了 。短短5分鐘的時間,艦長伊東佑保大佐及284名水兵葬身大海。當時只有在甲板上作業的十多名水兵在艦沉之前棄船跳海,被鄰近駛來的日軍小船救起,才倖免於難。

事情很快引起日方震怒,18日凌晨4時許,日軍司令部得知“高千穗”號被擊沉後,下令不惜代價要捕獲偷襲的德艦。S-90號雷擊艦原打算趕往自由港上海,但在日照石臼所一帶觸礁擱淺,六十餘名德國官兵被迫用艦上的水雷將艦體炸燬,登岸後向當地中國政府投降。直到18日下午,日軍纔在石臼所沿岸找到仍在冒煙的德艦S-90號,日軍大尉田野村欲將該艦拖走。當時的中國政府迫於國內壓力,不允許日艦拖走S-90號或在艦上懸掛日本國旗,德國駐中國公使也多次向中國政府交涉。後經中日兩國交涉,日方同意放棄S-90號並交由中方自行處理,此事才得以和平解決。

德軍戰敗前自炸大炮:老青島人戲稱“德國打德國”

最後,S-90號艦上的全體官兵被中國軍隊解除武裝,由中國政府派兵看押至德國駐南京領事館,後依歸國程序允其返國。S-90以一人未傷的代價換取了日軍一艘巡洋艦被擊沉,280多名日軍死亡的戰果。

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

“高千穗”號的沉沒雖然給日軍造成一定打擊,但是對整個戰局沒有產生影響,在完成攻城部署之後,日軍即將發起攻擊。10月31日,是紀念日本天皇誕辰的“天長節”,日軍的總攻在一片“效忠天皇”的吶喊聲中開始。拂曉,日軍從陸地、海上對德軍防禦體系進行了持續6晝夜的火力轟擊,把德軍陣地炸成一片火海,隨即發起攻擊。

這裏先介紹一下德軍的五大步兵防禦堡壘,青島老百姓習慣稱作1、2、3、4、5號炮臺,分指爲小堪山 、小堪山北、中央、臺東鎮東、海岸等堡壘。另外,在4、5號炮臺之間還有一個小堡壘,稱爲臺東鎮堡。這五大堡壘之間除有戰壕相連之外,德軍還在地下建有用石塊砌製成的祕密運兵通道,連接於各堡壘之間。德軍的各個堡壘內的建築一般爲一大三小,即一處大型掩蔽部,周圍分佈着三座小型掩蔽部。

在五大堡壘之中,中央堡壘是日軍攻擊的重點,也是整個堡壘體系最重要的一環。據《1914年青島日德戰爭》記載,11月6日晚,日軍派出偵察兵潛入中央堡壘,基本摸清了德軍的火力配置情況。日軍加藤大佐根據彙報,斷定日軍有可能在此處突破德軍的防線。而且,經過近幾日的反覆攻擊,德軍的戰鬥意志已經出現疲憊消沉。另外,德軍一般在拂曉時分警覺性較高。故在此時,德軍的兵力應全部佈置在野戰工事內,以待敵軍突擊。也正是由於德軍這種消極古板的作戰原則,給日軍創造了一個極好的突擊時機。

和上次浮山夜襲一樣,日軍選擇在凌晨發動祕密突襲。這次突襲工兵發揮了巨大作用,工兵藉助火力掩護先是破壞了鐵絲網防禦,剪開了兩個大豁口,引導步兵進入;又潛入外壕,在壕底架起三個梯子,日軍悄然迅速地進入外壕,並翻過內壕來到掩蔽部的前面。工兵還迅速破壞了電控地雷,保證軍隊的安全。

此時,德軍依然沒有發現偷襲的日軍。直到日軍佔領了德軍前沿的散兵壕,來到距德軍掩蔽部約50米處,進行近距離偵察,才被防禦工事裏的值班德軍發現。但爲時已晚,這些德軍抵擋不住日軍的火力,匆匆逃竄,工兵趕緊上前將電話線、地雷線、探照燈線等全部割斷。

11月7日凌晨1時20分,日軍突擊隊兵分兩路迂迴到堡壘的後方,來到巨大掩蔽部的大門前不足30米處時,發現外面只有一名德軍的監視哨兵在值勤,那名德軍士兵被眼前突如其來的情況驚呆了,竟忘了鳴哨報警,日軍見狀迅速地衝了上去。隨後,日軍包圍了掩蔽部。最後,日軍士兵來到掩蔽部大門外的樓梯口向掩蔽部內的德軍喊話勸降。沉默片刻後,德軍的指揮官決定放下武器。很快,日軍的太陽旗插上了德軍的前沿堡壘。

中央堡壘失陷以後,德軍步兵防禦線很快全線崩潰。日軍乘勝追擊,又相繼攻陷了太平山炮臺和青島山炮臺,至11月7日,德軍所有炮臺均落入日軍之手。

德國總督投降後被押日本

在青島話中,有個有趣的俗語,叫做“德國打德國”,意思就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自相矛盾”,這個俗語就來自於德軍在日德戰爭中的最後表現,爲了不讓日軍獲得重武器,德軍最後自炸大炮,自毀戰艦。老青島人不理解,纔有了這句“德國打德國”。

從11月5日,德軍就開始自行炸燬炮臺。中央堡壘被突破後,德軍加緊破壞。11月7日清晨,德軍自爆了受到日軍圍攻的俾斯麥山炮臺。戰至19時30分,其餘炮臺也均落入日軍之手。德國總督邁爾瓦德克見大勢已去,命令餘部炸燬防禦設施,在觀象山掛起白旗。至此,青島戰役結束。

11月14日,日軍以勝利者的姿態發表佔領青島宣言。當日,包括德國總督、要塞司令官邁爾瓦德克在內的首批高級戰俘,自沙子口登船,被押往日本的福岡戰俘營。這名德國總督在日本的生活並不舒服,當時日本的報紙曾有過一篇通訊,日本記者描述了一個細節,邁爾瓦德克想要遞一封家書,但是受到戰俘收容所辦公室鈴木陸軍少將的冷落,居然流下了委屈的淚水。日本記者顯然對此沒有半分同情,作爲戰勝者,他評價道:可是他爲什麼不想一下,此時的他作爲一名戰敗的軍人剛剛成爲戰俘,回想到自己在青島殖民地時代的那種“優越感”,(畢竟)與今日階下囚的處境差之千里。

關於日德戰爭的雙方損失情況,記載各有不同。綜合來看,這次戰役德軍失蹤傷亡總數493人(陣亡199人),加上大約3600人的戰俘。日軍蒙受了傷亡總數1900人(陣亡415人)的損失,其中,海軍損失了巡洋艦“高千穗”號,驅逐艦白妙號,一艘魚雷艇和兩艘小型掃雷艇。英國的失蹤傷亡總數爲陸軍74人,海軍9人(其中陸軍13人,海軍3人陣亡)。

對於德國戰敗原因,青島文史專家衣琳分析說是因爲德國士兵太少,“以浮山戰場爲例,87個德國人,500個日本人,軍事理論上,日德攻守雙方比例爲3:1時,戰爭能持平。但這次戰爭兵員差距太大了,怎麼能守住?”

日德青島之戰改變了東亞的國際關係格局。青島失守後,德國人丟掉了他們在亞洲大陸上最後的殖民地,也失去了德國在歐洲以外的最後一個戰略據點。而日本獨佔青島後,一方面開始大量投資工業和紡織業,進行經濟掠奪;另一方面也進一步刺激了日本稱霸東亞的野心,爲其成爲二戰策源地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