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滿清十大殺人利器之首的血滴子究竟是什麼樣?

滿清十大殺人利器之首的血滴子究竟是什麼樣?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9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血滴子的最初登場

清代十三朝中,雍正是一位強權統治者,關於他的流言蜚語在民間廣爲流傳。在世人眼裏,這位皇帝奪位前老謀深算,即位後冷酷無情。他屢行大獄、文網森嚴、廣佈耳目,令人談虎色變……凡此種種,都爲他的統治蒙上了一層詭祕的色彩。清末民初的通俗小說,以雍正軼事爲題材的,有胡蘊玉《胤禛外傳》、孫劍秋《呂四娘演義》、紫萼《梵天廬叢錄》、蔡東藩《清史演義》、燕北老人《滿清十三朝宮闈祕聞》,等等。這些小說言稱借史實演繹成篇,其實都是擇採民間傳說,進行藝術加工而成。其間有一個值得注意的藝術形象:“血滴子”。

據史書記載,公元1735年八月二十日,雍正白天還在處理政務,晚上得病,次日凌晨死亡。由於他死得非常突然,於是在民間便產生了種種猜想和傳說。民間流傳最廣的就是呂四娘報仇,削取了雍正首級。雍正年間,湖南秀才曾靜因爲不滿清廷統治,上書川陝總督嶽鍾祺(岳飛的後裔),策動對方反清復明。雍正就此案大做文章,肆意株連,由此引出浙江文士呂留良文字獄案。呂留良一家遭滿門抄斬,其孫女呂四娘因在安徽乳孃家中,倖免於難。年僅13歲的呂四娘刺破手指,血書“不殺雍正,死不瞑目”八個大字。她巧逢武林高手甘鳳池,遂拜其爲師。甘鳳池向呂四娘傳授了飛檐走壁、劍術等武藝。之後,呂四娘輾轉進京,潛入清宮,刺殺雍正,削下其頭顱,提首級而去。民間又盛傳,雍正下葬時只得以金鑄頭代之,葬於河北易州泰陵地宮。

滿清十大殺人利器之首的血滴子究竟是什麼樣?

從兇器到毒藥小說是有事實的“影子”。

在文人筆下,雍正被刻畫成精諳武藝、神通廣大的陰謀家,他豢養了一批技藝絕倫的俠客力士,操持着一種名曰“血滴子”的殺人利器,能取敵人的首級於千里之外。同時,“血滴子”也是祕密殺手的代稱。據傳,雍正的八弟“阿其那”、九弟“塞思黑”都是爲“血滴子”所殺。顯然,此類荒誕不經的描寫不能作爲信史。然而,雍正能登上寶座,除了工於心計和有一套政治手腕外,還得力於他有一個訓練有素的情報組織。這個組織便是“粘杆處”。

小說中所謂的“血滴子”大約指的就是粘杆處的這些人,操持着一種名曰“血滴子”的殺人利器。在小說家們的描寫裏,這是一種半圓形的東西,內藏一圈鋒利無比的快刀,用時就把它扣在對方的頭上,開動機關,就把人頭輕易地割下了。小說中的雍正靠着這件武器打遍江湖無敵手,最終篡奪了皇位。血滴子位列滿清十大殺人武器之首,到底長得什麼模樣,是否真存於世,世人一直衆說紛紜。主要流傳有三種說法:

武器說:

暗器。據小說野史記載,“血滴子”是茅山道人泉青發明的一種威力強大的暗器,兩面是鋒利的刀刃,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拳套。類似拳指套的東西,開刃,用於拳術格鬥,也被女子帶在身上防身,因其兩片合起來的時候組成一個血滴狀物品,故被稱爲“血滴子”。

毒藥說:

“血滴子”確有其物,裏面所貯者爲一種極毒的毒藥,這種毒藥系用毒蛇的毒液混合一種毒樹的汁液煉成,只需一滴就令人全身潰爛而死,故稱“血滴子”。這種毒藥的主要原料,是一種名爲“撒樹”的樹汁,出產於廣西境深山中。苗人箭頭上所敷的“見血封喉”毒藥,就是用撒樹汁熬成的。野史裏,雍正曾下密旨給廣西巡撫,要他暗中尋訪這種毒藥,並研究熬煉和解毒的祕方。此事遂被演繹爲雍正煉製血滴子。

組織說:

在一些影片中,血滴子是雍正身邊的一個祕密組織,功能類似於明朝的東廠。其主要任務是從事地下特務活動,爲皇帝剷除異己,比御林軍和禁衛軍還要貼近皇帝。

影視作品要比小說寫實得多。

第一個現實中的血滴子是由《血滴子》的武指發明的。他翻閱史料,自己設計圖形,請工人制作,再請香港武術家來演練,經過數次失敗後,最終成功。該武術家的一位弟子,在軟墊牀和鞍馬上成功地演示瞭如何用血滴子取人首級,這一新聞還曾經被香港媒體報道。1975年,邵氏的經典電影《血滴子》中,正式出現了作爲道具的血滴子的身影。雖然當時的血滴子看上去更像是鍍金的蓋着罩子的托盤,與暗器殺人於無形的形象相去甚遠,不過也總算有了血滴子的樣子。同年,香港第一影業的《獨臂拳王大破血滴子》中,血滴子的造型猶如拴着鏈子的紅鍋蓋。與其說是暗器,不如說更像是可攻可守的盾牌,完全沒有千里之外取人首級的氣勢。

滿清十大殺人利器之首的血滴子究竟是什麼樣? 第2張

儘管1977年《陰陽血滴子》中的血滴子樣貌猶如一口長滿利刃的大銅鐘,笨重且不便於攜帶,不過在影片中,它確實可以在一瞬之間割下敵人的項上人頭。1978年,《血滴子·清宮大刺殺》中的血滴子,應是最符合小說中血滴子形象的了。它不僅可以依靠鎖鏈收放自如,同時中間的環狀鋼刀猶如會飛的圓鋸。而且在原來的血滴子形象上也作了創新,展開時可以變成雙層的鳥籠式的罩子。此後,香港、臺灣、內地均有涉及血滴子的電視劇、電影播出,血滴子的造型愈來愈精美,在銀幕上的效果也日漸完美。即便如此,血滴子的造型及使用方法也大多傳承的是70年代銀幕的經典形象,並未有多大改變。

2006年,上海紀實頻道爲拍攝《中國奪命冷兵器排行榜》的紀錄片,曾經按照小說中的描述復原了一隻血滴子。當時,工作人員拿草人做實驗,希望還原取人首級的震撼場面,只不過實驗並未成功。衆人發覺,依靠鏈繩力量套取項上人頭實在比登天還難。但是,人們希望復原血滴子的夢想並未中斷。2007年,廣東省惠州市市民趙喜昌發明了一種酷似“血滴子”的“警套”。該“警套”用黑色的傘布縫製成布袋狀,遠遠看去就像是一把傘,可以突然套在對方的腦袋上,縮緊傘頭可套牢歹徒頭部,出其不意地在兩秒內擒賊。趙喜昌這一神奇的捉賊工具獲得了專利證書,有人開價50萬要求購買該項專利並打算量產,卻被趙喜昌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