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康熙如何懲處不老實的朝鮮?邊境從此消停200年

康熙如何懲處不老實的朝鮮?邊境從此消停200年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朝鮮王國咸鏡道、平安道的邊民數十人帶着刀槍、鳥槍偷渡鴨綠江,在三道溝(今吉林省臨江市境內)一帶與清朝士兵發生衝突,槍傷駐防協領勒楚等多人,朝方1人中箭死亡、數人受傷。

這次衝突的規模很小,雙方的傷亡也很少,卻引發了康熙皇帝的強烈反應。

清廷接到事件報告後,立刻由禮部發文,責成朝鮮政府迅速將人犯捉拿歸案,等候北京派人審訊。隨後,清廷下發敕書,以皇帝的名義通告朝鮮,上國將派遣查使,也就是專案組和朝鮮國王一起審訊犯人和該管的地方官

最爲嚴厲地是,康熙的敕書點名要追究朝鮮國王平日裏疏忽邊防的罪責,並要“專案組”察議國王。這一處理,在以往的邊民越界事件中,非常罕見。往往是清朝禮部諮文提出“察議”國王,再建議皇帝加恩“免議”。

康熙如何懲處不老實的朝鮮?邊境從此消停200年

朝鮮君臣期待中的高舉輕放沒有出現,只好在恐懼中嚴懲本國官民。

朝鮮國王派出2名文官爲按核使,到鴨綠江沿岸地區搜捕犯人,前後抓捕入獄達數百人,押送至漢城(當時的朝鮮首都,今首爾)的也有近百,犯人越境處、原籍處地方官紛紛被捕,從郡級長官、軍事主官,到道一級的官員,基本上一勺燴送解漢城候審。

另有部分官員先行自盡,如默許邊民偷渡的厚州軍官、土兵及僉使先後自殺。

朝鮮君臣對此並不在乎,他們更關心的是國王會不會“奉旨受辱”,乾脆採取了拖字訣,先是以國王患病爲由,要求免除郊迎禮,這是什麼意思呢?

原來明清時期,朝鮮作爲排名第一的藩屬國,在上國派“天使”來到漢城城西的迎恩門時,要紮結彩黃帳殿,設黃屋、龍亭、香亭於帳殿正中,鼓樂齊鳴,國王穿全套朝服率宗親、百官在迎恩門內向“天使”鞠躬迎候。

待將敕書供奉龍亭之後,國王纔可與“天使”一同穿過迎恩門到王宮完成迎接大典。這就是全套的郊迎禮。

怕當衆捱罵,國王託病拖沒了郊迎禮,朝鮮君臣又到“慕華館”勾兌國王不參加“會審”,其中花了多少錢賄賂咱無從知曉,只知道清朝使臣堅持要求,審訊的最後一天,國王一定要出現。畢竟康熙皇帝有明文要求,再打馬虎眼,就是拿自己腦袋開玩笑了。

朝鮮肅宗李焞雖然不情願出場,對於犯人的定罪主張卻非常堅決,提議施放鳥槍的6名主犯處斬、妻子爲奴;其他越境者19人處死;地方官分別處以革職流二千里、降等二級或五級,清使滿意之餘,要求國王擬定一份“謝罪書”上交康熙皇帝。

朝鮮的大臣們很給力,覺得國王寫這個東西像供狀,太丟臉,請求處罰他們個人以換取國王的面子,清使退而求其次,允許國王口頭謝罪。

康熙如何懲處不老實的朝鮮?邊境從此消停200年 第2張

朝鮮肅宗說:

“非敢有一毫漫忽之心,而事至於此,莫非禁令不嚴之致,今奉皇敕惶悚罔措。”

國王謝罪,這事兒該完了吧?

不好意思,沒完,清廷還勒令朝鮮國王罰銀2萬兩,朝鮮右議政(相當於右丞相)鄭載嵩爲首的三使臣上書抗辯處理過重,遭到清朝禮部的迎頭痛擊。

第二年的清朝禮部諮文,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歷數朝鮮的諸多“罪狀”,直斥朝鮮“主弱臣強”,並將三使臣抓捕後,押送朝鮮要求重處。

清廷對朝鮮君臣的反覆打臉,令其屈辱不堪,肅宗甚至認爲這是“丙子胡亂”(1636年,清軍12萬攻入朝鮮,逼其稱臣)以來從未有過的侮辱。

然而,站在清朝的角度來說,這卻是一個里程碑事件。

自順治元年(1644年)入關之後,整個東北僅餘八旗官員103人,士兵1500人,鴨綠江、圖們江沿岸的邊界地區更是人煙稀少,朝鮮官民的越界行爲近乎肆無忌憚,殺人越貨事件也屢有發生。

經過“三道溝事件”對朝鮮政府的嚴厲懲戒,使其自覺對邊境軍民進行約束,保障了邊境線的大體穩定,令“竊地”這樣的行徑,直到甲午戰爭前後,方纔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