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陸遜率領吳軍一路追殺劉備,爲何看到趙雲就撤退了?

陸遜率領吳軍一路追殺劉備,爲何看到趙雲就撤退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陸遜在夷陵之戰遇到趙雲就撤了,他究竟害怕什麼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三國演義》中有這麼一個情節,就是在夷陵之戰末期,劉備被陸遜以火攻打敗,被迫撤回西川。東吳的將士在陸遜的率領下,一路追殺劉備。可是到了白帝城附近,突然遇到了蜀軍的一位白袍老將。這位白袍老將威不可當,一槍就把不可一世的吳軍將領朱然刺於馬下。陸遜見此情景,便率領吳軍回去了。

這位白袍老將是誰?就是當年在長阪坡大戰曹軍,單槍匹馬在曹軍殺得七進七出的常山趙雲趙子龍。那麼,陸遜率領的是乘勝之威的優勢吳軍,爲何看到趙雲就撤退了呢?這中間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趙雲是劉備留下的最後一張底牌。

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時候,一反常態的沒有將趙雲帶在身邊。他讓趙雲率領軍隊駐紮在江州,保障後方與前線的安全。我們知道,趙雲在加入劉備陣營後,就一直擔任劉備的護衛工作。他率領的軍隊是蜀軍中最精銳的白毦軍,也就是後來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說的糾合天下精銳的軍隊。把這一支軍隊閒置在後方,明顯是一種浪費。

陸遜率領吳軍一路追殺劉備,爲何看到趙雲就撤退了?

這難道是趙雲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時,提出反對意見造成的嗎?在劉備要發動對東吳的討伐時,趙雲明確地表達了反對意見。他說國賊是曹丕,不是孫權。應該先報曹丕篡奪漢室江山的國仇,將討伐的目標指向曹魏。不過,如果劉備因此對趙雲有意見,就未免顯得心胸太狹隘了。

劉備深知趙雲對自己的忠心,他也能夠明白趙雲提出的意見也是爲了自己。所以說,劉備是不會因此記恨趙雲的。他將趙雲留在江州,實際上是爲了戰役留下後手。劉備是一個久經戰陣的老將,他在發動夷陵之戰時,就爲將來做了打算。

劉備把諸葛亮留在成都,坐鎮後方,做好兵員和物資的保障工作。他留下魏延在漢中,保障蜀漢北方的安全。而他留下趙雲率領最精銳的部隊在江州,則是保障後方與前線的聯繫,並可以利用江州交通便利的條件應援四方。如果前線取得勝利,趙雲可以率領軍隊擴張戰果,如果前線失利,趙雲就可以率部增援。於是在夷陵之戰失敗後,趙雲就率領軍隊緊急增援前線,這就是陸遜遇到趙雲的原因。

二、遇到趙雲,使得陸遜迅速滅亡蜀漢的希望化爲泡影。

陸遜在夷陵之戰後,對劉備採取窮追猛打的戰術,也是出於他擴張戰果,滅亡蜀漢的心理。在當時,三國鼎立時期,每個國家爲了生存發展,只有對其他的國家發動侵略擴張。這也是孫權撕破盟約,襲取荊州的根本原因。在夷陵之戰時,陸遜率領吳軍打敗劉備的軍隊,正好乘勝追擊,爭取在短時間內滅亡蜀漢,這也是符合東吳的國家利益的。

雖然陸遜有這樣的戰略想法,但是在戰術上要實現是很難的。大家都知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當年劉備取西川,在有內應幫助,先進入益州腹地的有利條件下,還整整用了三年的時間。如果陸遜採取正常的戰術,想短時間奪取益州是不可能的。陸遜想要達成他的目標,只有一個機會,那就是活捉或殺死劉備。

蜀漢政權是一個剛建立的政權,陣營中的人員來自四面八方。由於建立的時間太短,整個朝廷的還沒有磨合。這樣,整個蜀漢政權的穩定,都維繫在劉備一個人身上。在當時,諸葛亮的威望還沒有樹立起來,很多人對他不服。比如漢嘉太守黃元就和諸葛亮不合,聽到夷陵之戰失敗的消息,就起兵反叛。

陸遜率領吳軍一路追殺劉備,爲何看到趙雲就撤退了? 第2張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劉備被俘或被殺,對於蜀漢政權將是毀滅性的打擊。羣龍無首的蜀漢將是東吳的囊中之物。所以,陸遜纔會率領軍隊窮追不捨,直到遇上了趙雲。趙雲和他的軍隊出現,表明了劉備的後援到來。在險峻的蜀道中,東吳是無法突破趙雲的阻擊的。因此,失去唯一滅亡蜀漢機會的陸遜,纔會停止了追擊。

三、陸遜顧忌曹魏的態度。

在整個夷陵之戰中,有一個力量在無形中影響着雙方的勝負結局。這個力量就是在旁邊虎視眈眈的曹魏。曹魏如果幫助東吳,蜀漢必敗,如果幫助蜀漢的話,東吳必亡。但是,曹魏卻採取了坐山觀虎鬥的態度,兩不相幫。

這是因爲當時曹魏的皇帝曹丕對蜀、吳的態度是,採取卞莊刺虎的策略,讓兩者相爭,兩者鬥得一死一傷的時候,自己再出手干預。因此,在整個夷陵之戰期間,曹丕領導的曹魏都是採取了袖手旁觀的態度。

但是,曹丕雖然沒有參戰,可是他對戰局的曖昧態度也是給東吳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曹魏接受了東吳的稱臣,還在魏國南線集結了大批軍隊,可並沒有出動一兵一卒來幫助東吳作戰,這背後本身就隱藏着巨大的陰謀。這讓東吳的君臣如同芒刺在背,惶惶不可終日。

這也是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承受的最大的壓力。陸遜和劉備對峙的每一個日日夜夜,都是在煎熬中度過的。如果曹魏出兵襲擊東吳的側背,東吳將陷入滅頂之災。終於,陸遜熬到了劉備兵疲意沮的時候,一舉擊破了蜀軍。這個時候,東吳纔有條件騰出手來,防備曹魏的襲擊。

在追擊劉備的途中,陸遜遇到了以趙雲爲首的蜀軍後續部隊,生擒或者殺死劉備,速戰速決滅亡蜀漢的希望破滅後,陸遜當機立斷放棄了追擊。他立刻將兵力帶回東吳,以防備曹魏的襲擊。果然,沒有過多少時間,曹丕就尋找藉口,出動三路大軍發動了對東吳的討伐。幸虧陸遜及時撤軍,早有準備,這纔打退了魏軍,保證了東吳的安全。如果陸遜繼續追擊下去,將東吳主力陷在蜀地,後果將不堪設想。

結語:

陸遜在追擊劉備的途中,遇上了趙雲率領的蜀國援軍。他當機立斷,率領吳軍撤退了。陸遜之所以撤退,並不只是懼怕趙雲和他率領的精銳部隊,也同時是出於從戰略上進行的考慮。陸遜之所以對劉備窮追不捨,是因爲要滅亡蜀漢,只有活捉或者殺死劉備一條路。否則就要經過長期的戰爭,這是東吳無法承擔的。

遇到了趙雲,陸遜知道自己的希望破滅了。面對險峻的入川道路,加上背後有虎視眈眈的曹魏大軍,陸遜是不敢把東吳的主力陷在這裏的。如果在這個時候曹魏對空虛的東吳發動襲擊,東吳將陷入滅頂之災。因此,陸遜纔會趕緊將軍隊撤回,及時粉碎了曹魏對東吳發動的三路大軍的討伐。事實證明,陸遜的撤軍是他心懷全局的明智之舉,陸遜不愧是三國中少有的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