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在伐蜀之役獲得了勝利之後,誰纔是哪個笑到最後的人?

在伐蜀之役獲得了勝利之後,誰纔是哪個笑到最後的人?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鄧艾、鍾會、姜維、司馬昭,誰是笑到最後的人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末年,司馬昭在掌握曹魏的政權後,因爲對魏帝曹髦欺之過甚,引起了曹髦的反抗。在曹髦親自率領手下攻打司馬昭的時候,被司馬昭的手下所殺。爲了平息物議,也爲下一步禪位篡魏做準備,司馬昭發動了滅蜀之戰。

在伐蜀之役獲得了勝利之後,誰纔是哪個笑到最後的人?

在司馬昭看來,滅蜀之戰是必然成功的。可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手下大部分對這個戰役都持反對態度。只有鍾會和司馬昭的看法一致,於是司馬昭任命鍾會作爲伐蜀的主帥,指揮滅蜀之役。在鍾會和鄧艾的互相配合下,伐蜀之役最終獲得了勝利。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大戰勝利之後,一場血雨腥風的變亂纔剛剛開始。

一、被抓捕的鄧艾。

在這場戰役中,鄧艾趁姜維的蜀軍主力在劍閣被鍾會大軍牽制之機,偷渡陰平小道,直插蜀漢腹心。在綿竹之戰中,鄧艾打敗了諸葛瞻率領的蜀軍,直逼成都城下。走投無路的劉禪只得向鄧艾投降,蜀漢滅亡。

鄧艾在這場戰役中立下了奇功,可以說,如果沒有鄧艾兵走險境,就沒有滅蜀之戰的成功。而且在鄧艾佔領成都的時候,鍾會的大軍還遠在劍閣,這使得鄧艾一時間成爲了成都的實際統治者。在這種情況下,鄧艾也毫不顧忌,他依照漢朝時將軍鄧禹的故事,對投降的蜀漢政權進行了隨心所欲的處置。史書中記載:

輒依鄧禹故事,承製拜禪行驃騎將軍,太子奉車、諸王駙馬都尉。蜀羣司各隨高下拜爲王官,或領艾官屬。以師纂領益州刺史,隴西太守牽弘等領蜀中諸郡。使於綿竹築臺以爲京觀,用彰戰功。

這在鄧艾剛攻佔成都的時候,由於鄧艾所率領的軍隊數量較少,作爲穩定局勢的權宜之計還說得過去。可是,鄧艾忘記了自己的身份,滅蜀的主將是鍾會,他只是伐蜀的一路軍隊的主帥。他在成都的所作所爲已經超越了他的權限,司馬昭在沒有能力約束他的時候,暫時縱容他。可是,當鍾會的大軍來到成都,司馬昭就對鄧艾的所作所爲忍無可忍了。

司馬昭派監軍衛瓘去最後指示鄧艾,讓他在做事之前要先請示,然後再實施。可是這個指示遭到了鄧艾的拒絕。再加上鍾會等人的構陷,於是司馬昭下令抓捕了鄧艾和他的兒子,用囚車送回。

二、鍾會和鄧艾之死。

鍾會構陷鄧艾,最根本的原因是出於他的私心。鍾會此人的心思縝密,可是志向高遠。他積極贊同司馬昭的伐蜀戰役,主要是想建立不世之功,名垂青史。可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他身爲伐蜀的主帥,率領十幾萬大軍,最後頭功卻被鄧艾奪取。

在整個伐蜀之役中,鍾會和鄧艾的行動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鄧艾雖然奇兵取勝,可是如果沒有鍾會牽制住了姜維的主力,鄧艾是不可能成功的。可是,由於鄧艾的成功過於輝煌,他的光芒掩蓋了鍾會的貢獻,這當然引起了鍾會的嫉妒。因此,鍾會決心構陷鄧艾。

鍾會利用鄧艾獲得勝利之後,忘乎所以的狀態,故意加大司馬昭的疑忌之情。他利用自己的善於模仿他人筆跡的特長,截留鄧艾向司馬昭寫的信件,並僞造了新的信件送給司馬昭。在這些信件中,鍾會故意加入狂妄的言辭,使得司馬昭不滿。同樣,鍾會又將司馬昭的回信銷燬,自己僞造司馬昭的回信。在鍾會的挑撥下,司馬昭與鍾會的關係勢同水火,最終導致了捉拿鄧艾的事件發生。這樣,蜀中的魏軍就全部歸鍾會指揮,鍾會成爲曹魏在蜀中最大的實力派。

在伐蜀之役獲得了勝利之後,誰纔是哪個笑到最後的人? 第2張

在鍾會和鄧艾的爭鬥的背後,還有一個人在推波助瀾,這個人就是原來蜀軍的統帥姜維。姜維在蜀國滅亡後,並沒有放棄蜀漢復國的理想。他雖然投降了鍾會,但是心懷鬼胎,想要利用鍾會的勢力,挑撥曹魏將帥的矛盾,好達到自己的目的。

姜維的計劃是先接近鍾會,在得到鍾會的信任後,再唆使鍾會反叛。在鍾會將曹魏在蜀中的勢力清除後,再消滅鍾會,重新恢復蜀漢政權。爲了這個目的,姜維支持鍾會先消除鄧艾的威脅,兼併鄧艾的軍隊。再加上鄧艾的舉動引起了司馬昭和大家的猜忌,鍾會使用詭計誘使司馬昭抓捕了鄧艾。

但是,當鍾會到了要實施叛亂的時候,卻遭到了挫折。魏軍的將領並不贊同鍾會的建議,不表態參加鍾會的叛亂。鍾會在無奈之下,想要和姜維聯手,殺死這些將領。可是風聲走漏,這些將領先下手爲強,帶領部下殺死了鍾會和姜維,並對蜀漢投降的這些人員進行了清洗。整個成都血雨腥風,死傷無數,很多人都無辜喪生。

鄧艾的部下去攔截他的囚車,並放出了鄧艾父子,返回成都。可是爲了免除後患的衛瓘,派人在半路截殺了鄧艾父子。這樣,伐蜀的兩位統帥鍾會、鄧艾,再加上姜維都死於這場人爲造成的災禍之中。

三、笑到最後的司馬昭。

那麼,在這場鬥爭中,最終是誰笑到了最後呢?這個人就是遠在千里之外的司馬昭。首先他實現了自己滅蜀的計劃,爲下一步統一天下做好了準備。同時還建立了不世之功,爲下一步篡魏做好了準備。並且還藉着這一次伐蜀的機會,將魏軍中對自己不忠的將領進行了最後的清除。可以說,在這場蜀中的變亂裏,司馬昭一舉三得,成爲最後的贏家。

其實在司馬昭發動這次滅蜀之戰時,就對鍾會和鄧艾的命運做了大致的安排。他們也對自己的命運有所預感。鄧艾夢見自己坐在山上,山上有水流出。他讓人解夢,說是夢的含義是去伐蜀能夠勝利,但是無法回來。而鍾會出兵的時候,司馬昭的手下就有人說鍾會此人難以信任,而且沒有家屬爲質,不能派他出徵。別人和司馬昭都明白的事情,鍾會豈能心中沒有計較。

在伐蜀之役獲得了勝利之後,誰纔是哪個笑到最後的人? 第3張

在軍隊出發的時候,司馬昭手下的西曹屬邵悌不放心,私下問參相國軍事劉實,說“鍾會、鄧艾並用以伐蜀,其能平蜀乎?”劉實的回答是,“破蜀必矣,而皆恐不能還矣。”邵悌再追問劉實,劉實只是笑而不答。從這個歷史記載,我們就可以看到,司馬昭早已經在伐蜀之前,就準備在成功後除掉鍾會和鄧艾了。

姜維想要借鍾會的手先除掉鄧艾,然後再除掉鍾會。而司馬昭則也是一樣,先借鍾會的手除掉鄧艾,再除掉鍾會。只是司馬昭的佈置更爲周密,順手連姜維也一起除掉了。在鍾會伐蜀的之前,邵悌向司馬昭討論鍾會的問題,司馬昭就對滅蜀後的情況做了預測,史書記載:

初,會之伐蜀也,西曹屬邵悌言於帝曰:“鍾會難信,不可令行。”帝笑曰:“取蜀如指掌,而衆人皆言不可,唯會與吾意同。滅蜀之後,中國將士,人自思歸,蜀之遺黎,猶懷震恐,縱有異志,無能爲也。”卒量。

從這些記載,我們可以看到,司馬昭對伐蜀的任何細節都做了周密的準備。蜀中的那場大變亂,表面上是鄧艾、鍾會和姜維的鬥爭,而幕後的推手實際上是司馬昭。司馬昭要除掉鄧艾,並不只是鄧艾在滅蜀後舉動狂妄,超出權限,而是他根本不把司馬昭放在眼裏。

在討論伐蜀的時候,鄧艾就和司馬昭發生嚴重衝突。以至於司馬昭不再理睬鄧艾,而是將自己的親信師篡派到鄧艾手下,並將司馬昭的意思傳達到鄧艾的面前。這一切舉動,讓鄧艾感到了司馬昭的殺機,不得不同意滅蜀的行動,這也是鄧艾做惡夢的原因。在滅蜀之後,鄧艾的舉動也有自保的成分,不過在司馬昭的一紙詔令下,他的部下紛紛離去,鄧艾也只得束手就擒。這說明司馬昭早已做出了除掉鄧艾的安排。

至於說鍾會,司馬昭的意思在和邵悌的對話中就已經表達得很清楚了。如果鍾會沒有反意就放他一馬,如果鍾會懷有異心就立刻除掉。在鍾會的反叛舉動出現後,司馬昭就親自率領人馬到長安,逼迫鍾會緊急動手。可是如司馬昭所料,鍾會的手下不附和造反,蜀軍也無意參與,鍾會很快就被部下所殺。至此,司馬昭完成了一舉三得的計劃。

結語:

在滅蜀之戰中,鍾會和鄧艾密切配合。鍾會以主力爲正兵,牽制姜維的蜀軍主力。鄧艾率領部下爲奇兵,偷渡陰平小道,襲取成都,終於滅亡了蜀漢。但是,在滅蜀之後,先是鍾會構陷鄧艾,抓捕了鄧艾,併兼並了他的軍隊。隨後,鍾會又受姜維鼓動,想要起兵造反,不料被部下所殺,姜維也死於非命。

這一系列的變亂,從表面看來,是鄧艾、鍾會和姜維引起的。可是,從歷史上的記載看,這些變亂的始作俑者其實是司馬昭。司馬昭先是利用鄧艾、鍾會滅蜀,然後讓兩人爭功,將他們一舉消滅。這樣,司馬昭有了篡位的聲望,消除了內部的反叛勢力,又因爲滅蜀造成了下一步滅吳,統一天下的形勢,可謂一舉三得。由於老謀深算,司馬昭也成爲了所有人中,笑到最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