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長孫皇后容貌復原圖 長孫皇后簡介

長孫皇后容貌復原圖 長孫皇后簡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孫皇后(文德皇后,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小字觀音婢,長孫氏,河南洛陽人。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唐朝宰相長孫無忌同母妹,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唐高宗李治母親。

可能很多人認爲唐朝女性很自由,實際上貴族女性與平民女子區別很大。但唐朝的貴婦在政治經濟乃至於軍事等方方面面的參與度確實很高,其中最廣爲人知的莫過於女皇武則天。唐代貴族女性爲什麼能如此自由自在放飛自我?是因爲從貞觀之治甚至於更早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

而這個基礎是誰奠定的呢?

筆者認爲這個奠基人非長孫皇后莫屬。

是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妻子長孫氏。

長孫皇后容貌復原圖 長孫皇后簡介

  長孫皇后

在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史書上,都愛把長孫皇后形容成一個溫順的女人,對她的記載也不多。但是一點需要強調的是,史書總是由後世所編寫的,而後來的時代對女性的約束越來越重,那麼根據當時的需要,自然就會有意無意地淡化女性。因此,很多人甚至認爲長孫皇后很遷就唐太宗、是個在丈夫面前十分溫順的女人、代爲管理後宮的妻子、是未來皇帝的生母而已。

實際上,長孫氏本人的存在感是非常鮮明的。即使經過後人如此刻意的簡化,她留在歷史上的印記都是非常深的。

長孫皇后生於隋仁壽元年(公元601),父親是隋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母親則是繼室高氏,揚州刺史高敬德的女兒。

據《觀世音經信箋註》中所載,長孫氏小字“觀音婢”。這是一個帶着濃厚佛家意味的名字。據說,觀世音信仰東至中原之後,在傳播中由男身變爲女身,與長孫皇后就有極大的關係。

長孫這個姓氏的歷史很悠久,而長孫皇后所出身的長孫氏,源自北魏皇族。長孫氏的外祖父高敬德,則是北齊皇族高氏直系。很多八卦影視劇總是強調貞觀後宮中的隋朝公主血統高貴,純屬胡編,真要論血統,長孫皇后更勝一籌。

長孫皇后容貌復原圖 長孫皇后簡介 第2張

  李世民

長孫氏十三歲就嫁給了十七歲的李世民。婚後不久,李世民就投入了羣雄逐鹿的隋末亂世。當他在前線出生入死打仗的時候,長孫氏就在後方開展各項交際聯絡,尤其側重於唐高祖李淵和他的兒女姬妾們。夫妻倆雙重努力下,李世民的功業和野心越來越大,直至最終走到與太子李建成一較高下的程度。

接下來就是著名的“玄武門之變”。

有一個歷史的細節出現在事變的前夜。“太宗在玄武門,方引將士入宮授甲,後親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也就是說,那個決定性的時候,二十五歲的秦王妃長孫氏,是在現場並且親自激勵將士的。

在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多年疆場錘鍊出來的雄心壯志與狠辣無情都顯露無疑,而長孫氏自始自終都緊緊跟隨在一起。這場翻轉整個政治格局影響中國歷史的血腥政變,她從來就是參與者甚至是主角之一。因此,她在李世民接受“禪位”稱帝的第十三天就被冊立爲皇后。

成爲皇后以後,長孫氏輕易不公開對政事發表意見。於是後世的男性史家認爲這是她“不幹政”的三從四德表現。這實在是笑脫筆者的下巴。

貞觀年間的文武重臣,幾乎都是長孫皇后的熟人,凌煙閣上二十四功臣,第一位就是她的親哥哥長孫無忌,後頭還有她的叔父長孫順德,太子李承乾則是長孫皇后親生兒子,可以說軍政事務,基本都在長孫皇后的意向之內,需要她出來表達不同意見的事情,實在是少之又少。

當然,少並不是沒有。

長孫皇后容貌復原圖 長孫皇后簡介 第3張

  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公開反對唐太宗的意見,提出“進諫”的情況,史書上記載了至少三件。

最著名的一次,莫過於力保魏徵。

當時唐太宗被魏徵當面頂撞,退朝之後就恨恨地對長孫皇后說:“總有一天,我要殺了那個鄉巴佬!”長孫皇后問誰是這個鄉巴佬啊?太宗咬牙切齒地道:“魏徵這個傢伙,總是當着滿朝文武的面羞辱我!”長孫皇后聽後返回自己的宮中更換朝服肅立於庭中向太宗行禮。太宗驚問原故,長孫答道:“妾聞主明臣直。如今魏徵如此耿直,自然是因爲陛下你已爲明君。我怎能不向陛下道賀。”長孫以她的睿智和對丈夫的瞭解,輕輕的化解了太宗的怒氣,既救了魏徵,又令太宗明白直諫之臣的可貴,也加深了夫妻間的感情。

可惜後來長孫早逝,否則的話,魏徵身後未必會有“停婚撲碑”的遭遇。

另一次進諫,則是長孫皇后勸唐太宗不要重用外戚。

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小夥伴、大舅子,還是奪取帝位的首功之臣。因此貞觀伊始,李世民就想封無忌爲宰相,並且立刻把這個打算提前向太座獻寶,以爲她會喜歡。不料長孫皇后立即屢次推辭,說:“我身爲皇后,家族已經是尊貴至極,實在不願意讓兄弟子侄們滿列朝堂爲高官。從前漢朝呂、霍二後家族的先例,可爲後人的切骨之誡。希望您不要讓我的哥哥擔任宰輔之職。”

儘管長孫氏如此勸說,長孫無忌仍然被好妹夫提拔爲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右僕射,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然而事情的發展果然如長孫氏的預料。無忌任僕射沒有多久,就有人向太宗上書,說這位國舅爺權勢太盛,恐有不軌。儘管李世民將這封奏章拿給無忌過目,並公示羣臣,表示自己絕對信任長孫無忌的忠誠,這封奏章仍然驚出長孫無忌的一身冷汗,在長孫兄妹輪番要求之下,李世民不得不在一年後改授無忌爲“開府儀同三司”,還發了這樣一道詔書給長孫無忌:“黃帝得力牧,爲五帝先;夏禹得咎繇,爲三王祖;齊桓得管仲,爲五伯長;朕得公,遂定天下。公其無讓!”接着,他又親自做了一篇《威鳳賦》,以志無忌的功勞。

與“力保魏徵”和“勸誡無忌”相比,長孫皇后的另一次進言就確實有點出格了。

這次進言的起因是長孫皇后的另一個哥哥,異母所出的長孫安業。這位當年爲了搶奪家產,就虐待異母的弟弟妹妹,因此與長孫皇后關係平常,後來甚至還參與了謀反。

謀反當然是十惡不赦的大罪,這簡直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長孫皇后卻在這個時候出來爲長孫安業求情。她說:“安業謀逆,萬死無赦。然而他當年對我不慈愛的事情早已天下皆知,如今處他死刑,外人一定會認爲是我趁機報復哥哥,這對皇上您的名聲也是莫大的拖累。”太宗答應了她的請求,長孫安業免於一死。

長孫氏求情的話說得很婉轉,語言藝術達到了巔峯。但是你能因此說她是溫順的後宮女性、男性附屬品嗎?當然不能。與性格剛猛飛揚的丈夫相比,長孫氏是迂迴委婉的,但她仍然是一個長於謀略決斷、善於使用權力、極有智慧的人。

長孫皇后容貌復原圖 長孫皇后簡介 第4張

  長孫皇后

貞觀時代的皇后如此,當時的女性和後來的女性、當時的社會和後來的社會又怎麼會不受影響呢?

可惜的是,由於長孫氏享年只有三十六歲,她並沒有來得及更多地展現她的聰明才智和影響力。

長孫皇后在病重期間,拒絕了唐太宗要爲她進行的大赦祈福,認爲生死有命,不宜爲個人擅動法度。在彌留之際,她還叮囑唐太宗要善待曾經同甘共苦的朝中重臣,並且要求身後薄葬。

貞觀,是中國歷史上最爲閃耀的一個時代。主角固然是唐太宗李世民,但是偉大的事業絕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文德皇后長孫氏和貞觀羣臣,都是貞觀之治的締造者。

若是要以個人而影響一個時代,光有個人能力是不夠的,還必須身居高位。長孫皇后得而兼之,對當時的社會乃至於整個唐朝的社會風氣都有着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