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郭子興看中了朱元璋的哪些地方?他有哪些特質?

郭子興看中了朱元璋的哪些地方?他有哪些特質?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事者必定都是複雜的人物性格,在面對形形色色的人時要有各種應對的方式,其中裝蒜和演戲也是一種很重要的手段,在這一點上,朱元璋就堪稱影帝級別。

郭子興看中了朱元璋的哪些地方?他有哪些特質?

至正十二年閏三月初一,一個穿着破爛袈裟的年輕和尚來到濠州城下,向守門的士兵要求進城去,參加紅巾軍。這和尚身材高大,黑長臉,大鼻子大耳朵大下巴,雙目炯炯有神。守兵覺得他身上有點什麼與衆不同的地方。面對雪亮的大刀,這個人沉得住氣,並不害怕。鑑於城外元軍密佈,守兵認爲面前這個人有可能是元軍的奸細,發一聲喊,幾個人按住年輕和尚,五花大綁,拉到護城河邊準備砍了。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這是形勢的需要。在這些初級階段的革命者看來,可以隨便殺人也是起義者的一種特權。

選擇了當兵就是選擇了風險,朱元璋早有心理準備。沒有想到的,還沒當成兵就可能先成了刀下鬼。不過朱元璋並沒有驚慌失措,他的第一反應是聲嘶力竭地呼喊,試圖吸引更多的軍人來圍觀,也許會有人出來制止這幾個守兵的野蠻行徑。

這個做法救了他。正在城外巡視的起義軍元帥郭子興聽到了他的呼喊,馳馬趕到,想看看發生了什麼事。從這個二十四歲的小和尚眼裏,郭子興看到了一點與衆不同的內容。冰涼的刀片貼在脖子上,這小和尚的眼睛裏,卻看不到慌亂。從這個心靈的窗口,你能看到是他的大腦在緊張地運轉,迅速地做着各種判斷,以求拯救自己於危局。他沉着地回答着郭子興的問話,神態恭敬,語言流利,邏輯周密,三言兩語就使郭子興確信他不是間諜。

否極泰來。護城河邊這意外的一遇,開啓了朱元璋成功的序幕。郭子興對這個機智勇敢的年輕人留下了如此深的印象,不久,他就把朱元璋調到元帥府做了自己的親兵。

註定朱元璋出類拔萃的品質是,不管做什麼事,只要着了手,他都會全心全意地做好。既然選擇了軍人生涯,他就強迫自己竭盡全力,去做一個出色的士兵。

在這個年輕人身上,郭子興不斷髮現珍貴的品質,頭腦異常清楚,說話條理清晰,做事謹慎周密。在他身上,一點也沒有年輕人常有的輕浮魯莽,有的是這個年齡段的人所缺乏的沉着老練。交給他幾件事,都辦得妥妥帖帖。出兵打仗,這個年輕人很勇敢,“從旁翼衛,跳蕩無前,斬首捕生過當”,出色地履行了親兵的職責。郭子興嘗試着叫他帶小隊出征,每次朱元璋都身先士卒,得到了戰利品,從不獨吞,總是和大家平分。時間不長,朱元璋就成功地在小隊裏樹立了威信。

郭子興知道他碰到了一個難得的人才。漸漸地,他有些事,開始找朱元璋商量,讓這個年輕人幫他拿拿主意。朱元璋的意見常常出他意料之外,然而經朱元璋分析解說之後,郭子興又覺得確實很有道理。他對朱如此激賞,以至不久,他就把自己的乾女兒馬氏許配給了朱元璋。這個赤貧農民的兒子,前流浪漢與和尚,現在成了義軍元帥的女婿,不久,又由小隊長升爲鎮撫。大家改口稱他爲“朱公子”,有生以來,他開始有了地位,也有了可以看得見的前途。直到這時,他才確信,菩薩指給他的道路是正確的。軍人生涯固然風險最大,可是也收益最高。如果不是參加義軍,很難想像,以朱元璋的出身和素質,會如此迅速地出人頭地,在社會階層上獲得令人炫目的晉升。

成爲“朱公子”之後,朱元璋不斷四出征伐,一路飛黃騰達,很快升任總兵官。雖然戰功赫赫,郭子興手下的其他總兵官卻對朱元璋不服不忿。原因當然是他年紀輕,資歷淺,躥升太快。每次總兵官集體議事時,因朱元璋位列總兵官之首,所以理所當然坐在第一把交椅上,那些老資格的軍官因此大爲不愜,在背後飛短流長,說什麼朱元璋是靠着“嬌客”的身份躥上去的,說什麼出生入死不如娶個好老婆。

朱元璋以他極高的天分,樹立了一個“以術馭人”的典型例子。爲了確立自己的威信,他叫小兵把會議大廳的椅子撤了,換上長凳。這樣在開會時,各人就可以自由挑選自己的座位。第二天朱元璋有意遲到,進會場一看,諸將果然都老實不客氣。那時以右爲尊,他們把右手都坐滿了,留給他最左面一個位置。朱元璋一句話沒說就坐下了。開會了,討論軍事問題,排在右首的人先發言。這些大老粗坑哧半天,也說不出幾句有水平的話。最後一個輪到朱元璋,他侃侃而談,分析得入情入理,大家聽了,不得不點頭稱是,按朱元璋的意思去辦了。這樣的情景出現幾次後,再開會時,大家都自覺把左手的位置給他留出來了。朱元璋的威信就這樣逐步樹立起來了。

郭子興看中了朱元璋的哪些地方?他有哪些特質? 第2張

至正十三年(1353)冬,朱元璋看到濠州的紅巾軍首領們只熱衷於搶劫財物,沒有遠大計劃,自覺和他們一起混下去沒有前途。乃向郭子興要求,帶領二十四名親信離開濠州,向南方去發展勢力。

南下路上,朱元璋的流氓手段得以牛刀小試。出發不久,他聽說定遠張家堡有一支三千餘人的地主武裝,孤軍乏糧,在元軍與起義軍之間左右爲難,不知投向哪一方爲好。朱元璋親自前去招降,到了張家堡,巧舌如簧,封官許願,這支武裝的首領大爲心動,答應三天後來投朱軍。朱元璋大喜,回去等候。不料第二天,又有另一支起義軍前去招降這支武裝,條件比朱元璋開出的要好,使他們變了卦。朱元璋一聽到消息,當機立斷,騎馬趕到張家堡外,派人去請首領,說有要事相商。首領一到,朱元璋立刻繳了他的械,派人把他押回朱軍,然後又派人到張家堡,說首領又變計,轉投朱軍。手下不知是計,三千義軍跟隨而來。首領無法,只好承認了既成事實。就這樣,三千地主武裝被朱元璋招降成功。

除了招降成建制的武裝,朱元璋一路又大量招集那些被災荒趕得走投無路的農民,“不逾月而衆集,赤幟蔽野而盈崗”。大軍向南,一舉攻下了滁州,隊伍發展到了三萬人。

不久,郭子興去世,朱元璋成爲義軍隊伍實際上的領袖,開始了獨當一面的軍事生涯。十五年的戰爭風雲,催使他的權術日趨精熟,心機日益深刻,推動和潤滑着他繞過一個個危機,向權力的頂峯迂迴前進。

他善於故作姿態,故作寬大,來收攏人心。韓林兒“大宋皇帝”龍鳳二年(1356),朱元璋俘虜了陳兆先軍三萬六千人。朱元璋很欣賞這支軍隊的戰鬥力,爲了征服軍心,朱從俘軍中挑出五百名精壯,說要安排給他們特殊任務。這些人不知道朱給他們什麼任務,惶惶不安。到了晚上,朱把自己的親兵撤走,讓這五百人做自己的大帳侍衛。自己鑽進帳篷,脫下戰甲,倒頭就睡。這五百人感動不已,從此死心塌地效忠朱元璋,三萬六千俘虜也由此軍心安定,很快成了朱軍的主力。

對待自己欣賞的俘虜,朱元璋有時甚至寬大到沒有原則的地步。猛將朱亮祖被俘後,朱元璋立刻委以重任。不料幾個月後他又叛歸元朝。後來,在戰鬥中又一次被朱元璋俘獲。朱元璋愛其武勇,再次釋放他,命他帶大隊兵馬跟徐達等人去攻打宣城。朱亮祖由此傾心賣力,爲朱元璋屢立戰功。

後來的歷史事實證明,朱的本性相當狹隘敏感,他的寬大仁慈並不是出於天性,而完全是出於理智的他考量。他的過人之處,就在於必要的時候能夠成爲一個高明的演員。

爲了尋找生存空隙,朱元璋經常朝三暮四,虛與蛇委。朱元璋的軍事生涯,主要是在與周圍的漢人武裝自相殘殺,他不肯爲抗元大業做多少貢獻,在抗元戰爭的最關鍵時刻,他看到形勢對義軍不利,竟然兩次派人送重禮給元軍,準備投降元朝,夾擊義軍。元政府大喜,授他以“行省平章”的高官。幸虧此時義軍勢力又起,朱元璋這纔打消了投降的念頭。在那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裏,他也還保持着騎牆態度,並不與元軍交惡,給自己留有地步,萬一元運復興,他又可以倒在蒙古大汗腳下,不失富貴。(吳晗《朱元璋傳》)

至於忘恩負義、斬草除根,這些中國權謀家慣用的伎倆,他也運用得十分出色。在北面,全靠韓林兒爲主的紅巾軍抵抗元軍,才能讓他從容在南方發展。因此,他也一直奉韓林兒的“正朔”,上表稱臣。當他實力壯大,韓林兒對他無用之後,他派人用船到北方去接韓林兒,說要迎他來坐天下。船到江心,卻被他派人鑿沉。從此之後,朱元璋再也不提自己曾經是韓林兒的臣下,連當年立的一些石碑,也因爲曾經用了韓林兒的年號,也一律捶毀,文字史料,更是消滅得一乾二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