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崇禎帝殺了魏忠賢后沒多久明朝就覆滅了,爲什麼會這樣呢?

崇禎帝殺了魏忠賢后沒多久明朝就覆滅了,爲什麼會這樣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由檢,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年號崇禎,通稱“崇禎帝”;魏忠賢,明朝末期宦官,極受寵信,被稱爲“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朱由檢繼位後,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然而魏忠賢死後沒多久,明朝就覆滅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且憑天子怒,復倚將軍雄。”古時候的皇帝一般並不如所熟知的那般光鮮。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都脫胎於泥濘骨血,手握至高皇權,說一不二,但是更多的皇帝都深陷官員集團的勢力黨爭中。

東晉是出了名的門閥政治時代,過於強大的氏族威脅着皇帝統治的威嚴性。皇權式微,門閥林立,派系之間爭鬥不休,百姓民不聊生。後有大司馬之子桓玄作亂,皇帝被逼禪位。桓玄又被劉裕所滅,東晉正式消亡於歷史的長河之中。

明朝衰微的原因不不外乎如是。說到明朝衰落,不得不提魏忠賢。明朝的魏忠賢是一個不學無術的人,他因爲豪賭輸錢,不得已“自宮”,而後入宮謀生。他進宮以後,極盡諂媚之事,不僅傍得宮裏太監靠山,還取信於皇孫,與皇孫的乳母客氏交情甚密。皇孫朱由校即位的時候正值弱冠,魏忠賢的職位水漲船高

這位皇帝一心沉醉製造木器,喜好玩樂,不通文墨又厭倦處理朝政,還拒絕了東林黨人趕客氏出宮的提議。冥冥之中,皇帝乳母客氏和魏忠賢掌權似乎是不可避免的。魏忠賢總是在皇帝做木工時把奏摺給皇帝過目,皇帝不願顯露自己短處,總是推說自己已清楚,讓魏忠賢看着辦。

崇禎帝殺了魏忠賢后沒多久明朝就覆滅了,爲什麼會這樣呢?

朱由校非常信任魏忠賢,他有一次上朝對臣子說,魏忠賢是值得商議國家大事的人才,他也確實做出了一些功績。當時大明朝北方的國土受後金鐵騎騷擾侵襲,內閣臣子徐光啓建議尋求他國援助,但遭到了守舊派官員的否定。守舊派墨守成規,認爲天朝上國求援他國有失體面。

皇帝一時無措,但是魏忠賢卻站出來支持求援的意見。隨後天啓皇帝朱由校親筆書寫信請求葡萄牙的援助。這一招不僅從西班牙請來機械師和教官,也引進包括四門大炮在內的許多軍事裝備。魏忠賢另一方面又啓用了趙南星等一些有才幹的耿直官員,他們所建立的關寧防線在今後十數年間發揮了大有可觀的作用。

魏忠賢也有賞罰分明的一面。邊防錦州城被攻打的時候,袁崇煥畏敵,下令不許出戰,對在錦州苦撐的趙率教不管不顧。“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在錦州城危在存亡之際,滿桂違抗命令,出兵增援錦州。錦州大勝之後,魏忠賢給趙率教、滿桂升官,罷免了袁崇煥,即使袁崇煥爲魏忠賢修生祠溢美之辭說盡。

魏忠賢輔佐皇帝的幾年,是在閉關鎖國的大背景下,他敢於恢復被廢除的工商稅和海稅制度。與此同時,他堅定地延續了萬曆的礦監政策,政策極力向商人手工業者和礦主徵稅。當時地區之間的發展已經不平衡了,江南工商發達,幾乎不用交什麼稅,北方的農民則不堪農業稅的重負。

崇禎帝殺了魏忠賢后沒多久明朝就覆滅了,爲什麼會這樣呢? 第2張

自詡清流的東林黨人反對向士紳納稅,他們自己多是大地主和礦業主,他們的行爲變相使國家少了很多稅收財政收入。朱由校在位之初,也重用了東林黨人,許多有理想有抱負的東林黨人在朝中身處要職。可惜水至清則無魚,東林黨一家獨大,被他們排擠得齊、楚、浙三黨憤而結交了鑽於經營的魏忠賢,合組成了後來的“閹黨”。

朱由校死後,其弟朱由檢即位,這位大名鼎鼎的崇禎皇帝上位第一件事,就是消滅閹黨勢力,逼魏忠賢自縊。魏忠賢死後,朝野一片歡欣鼓舞之相,官員們完全失去了掣肘。崇禎皇帝遣散了葡萄牙的機械師和教官,上臺重用東林黨,撤銷了江南地區的工商稅、海稅政策。爲了找補,加徵稅收,加重了下層人民的困苦。

崇禎帝殺了魏忠賢后沒多久明朝就覆滅了,爲什麼會這樣呢? 第3張

百姓苦不堪言,北方邊防卻餉銀,層層剝削,愈演愈烈。階級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百姓的痛苦不斷加劇。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圍困北京,朝廷財庫虧空,既沒有錢也沒有糧食。崇禎帝拉下臉面號召官員富人爲國捐錢,權貴們紛紛哭窮,全京城共捐了二十萬兩。後來闖王進京,從這些地主富戶身上搜刮出銀子七千多萬銀兩。

崇禎皇帝自縊前說“皆爲奸臣所誤,以至於此。”彼時彼刻,他身邊只有幾個太監相陪,太監王承恩也隨他一起自縊。承恩臨死時說了一句:“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其深層緣由也許是魏忠賢活着時以一己之力,與滿朝文武作對,同時壓制他們的發展。中肯地說,魏忠賢雖私德有虧但確實心繫國家大事。

君王之道,在於制衡。崇禎看待事物一刀切,內憂外患之下武斷地剷除了魏忠賢及其勢力。黨爭之亂是沒了,文官集團也失去了制約,缺乏治國實操的官員一昧追權求利,國家財政一塌糊塗。魏忠賢如果如王承恩說的那般還活着,財政有裕,進而邊餉不缺,將士有士氣,國事或許不至於淪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