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龐統與諸葛亮的職位相同,那誰的戰略眼光更高一些?

龐統與諸葛亮的職位相同,那誰的戰略眼光更高一些?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從對待荊州的戰略眼光,來評判諸葛亮和龐統的能力,看看誰高誰低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知道三國曆史的人都知道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裏的臥龍指的是諸葛亮,而鳳雛指的是龐統。他們兩人後來都到了劉備的手下,都擔任軍師中郎將的職務。只是龐統的待遇略低於諸葛亮。

那麼,雖然這兩人在劉備陣營職位相同,名聲相似,但是這兩人的戰略眼光如何,究竟誰高誰低呢?我們就從他們對荊州的戰略眼光做一下比較。

龐統與諸葛亮的職位相同,那誰的戰略眼光更高一些?

諸葛亮對於荊州的看法,早在和劉備一見面謀劃的《隆中對》裏就說得很清楚。在諸葛亮的眼中,荊州是劉備首先要佔有的地盤。他對劉備謀劃的戰略中,先佔有荊州和益州是第一步的戰略目標。然後在佔有荊州和益州的情況下,劉備在實行第二步的戰略方案。那就是從荊州和益州分別派出軍隊北伐。荊州的一路目標是宛洛一帶。這樣,荊州就成爲劉備北伐必須的出發地和後方基地。

而龐統在和劉備商議下一步戰略方案時,對荊州的看法就有所不同。當時劉備已經佔有 大部分荊州,有了自己的比較強大的勢力。可是,此時的荊州在龐統的眼中,是“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孫吳,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所以龐統建議劉備出兵奪取劉璋的益州,作爲根本

劉備在經過權衡後,採納了龐統的建議。他藉着張鬆獻圖,劉璋來請的機會,率領龐統等人帶兵入川。經過激烈的爭奪,劉備終於奪取了西川,有了比較穩固的根據地。可惜的是,龐統在奪取西川的戰爭中,不幸中流矢而死,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我們可以從上面的敘述看出,諸葛亮的《隆中對》裏,對荊州十分重視。自始至終,荊州都是《隆中對》中至關重要的一環。荊州是劉備起家的基礎,也是劉備奪取益州的跳板,更是以後發動北伐的基地。所以,劉備在任何時候都要把荊州牢牢抓在手裏。

而在龐統的眼裏,荊州的作用遠沒有諸葛亮看得那麼重要。在龐統的眼裏,荊州如同一個榨乾汁的橘子,已經沒有了多少利用價值。而且,在荊州的周圍,北有曹操,東有孫權,劉備的地理形勢十分不利。劉備想要形成鼎足而立的局面,就必須有穩固的根據地。而這個根據地不是荊州,而是益州。所以,奪取益州是劉備的當務之急。

如果從諸葛亮和龐統對荊州的戰略看法來說,諸葛亮的看法比較籠統,而龐統的看法更加務實。不過從兩人提出建議的時間來看,諸葛亮提出《隆中對》的時候,還是劉備最落魄的時候。當時劉備還是一無所有,諸葛亮能夠爲他謀劃出《隆中對》這樣的戰略方案,已經是十分難能可貴的了。

龐統與諸葛亮的職位相同,那誰的戰略眼光更高一些? 第2張

而且,當時諸葛亮也沒有預料到後來的局勢會變成那個樣子。當初他預想的劉備先下手爲強,奪取荊州的企圖,被曹操南下突襲,劉琮君臣投降所打破。再加上東吳的孫權對荊州早就虎視眈眈,所以,在赤壁之戰後,東吳搶先佔領了南郡,這使得《隆中對》在一開始就實施不利。

這樣,等到劉備使盡手段,從東吳借得南郡的時候,一切都已經和諸葛亮的《隆中對》裏的預想設想有了微妙的差異。劉備所處的環境,根本不是佔據整個劉表的荊州,而是隻佔有其中的一部分。而這一部分經過戰亂,遭受了很大的破壞。再加上這部分荊州既沒有大的戰略縱深,又沒有險要的地理環境可以加以屏障,處境更是不利。

如果用諸葛亮後來的話說,劉備當時“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這樣驗證了龐統的看法。

龐統就是敏銳地看到了這一點,才提出了奪取益州爲根本的建議。而且,龐統還揣摩透了劉備的性格,知道自己的建議劉備肯定能夠採納。對於劉備的能力性格,當年曹操和裴潛有過一個有趣的評價。裴潛評價劉備說,劉備這個人“使居中國,能亂人而不能爲治也。若乘間守險,足以爲一方主。”

這樣,龐統的建議一方面解決了劉備當時的難題,一方面又迎合了劉備的心意。自然,龐統的建議得到了劉備的採納。劉備在奪取益州前後,將荊州的精兵良將和諸葛亮一班文臣帶入益州,開始把根本重地安置在益州。

龐統由於死得過早,這使得龐統的策略沒有實行到底。我們雖然不知道龐統下一步的策略,但是從他和劉備的謀劃來看,他的意圖是以益州爲根本,對於荊州的重要性沒有諸葛亮那麼看重。如果龐統在的話,很可能會放棄荊州,將荊州主力調入益州。

即便不這樣做,龐統也會改變荊州的作用,將荊州從兩路北伐的基地,變爲屏障益州的外圍陣地。這樣,以益州爲荊州的後盾,荊州就會變得進可攻退可守,即便失去,也不會給蜀漢造成那麼大的傷害。

龐統與諸葛亮的職位相同,那誰的戰略眼光更高一些? 第3張

這樣一來,劉備的戰略佈局將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諸葛亮的《隆中對》裏最不合理的地方,也就是以益州和荊州兩個地區爲戰略重心,會改變爲以益州一個地區爲戰略中心。這樣就修正了《隆中對》,使得它更具有可操作性。

下一步的北伐,劉備集團會集中兵力,採取一路爲主力,一路爲輔的戰略。這樣,成功的可能性會更高。當然,關羽失荊州,以及後來的夷陵之戰都將會避免了。孫權即便是奪取了荊州,由於龐統的策略,劉備會在峽口方向層層設防。孫權也是在益州的高壓之下,根本就無法改變自己的戰略態勢,只能乖乖地聽從劉備的擺佈。可惜,因爲龐統的早死,使得這一切都成爲了泡影。

結語:

我們如果從諸葛亮和龐統對荊州的戰略分歧來看,龐統的看法要比諸葛亮高上一籌。龐統將諸葛亮《隆中對》中不合理的荊益二元中心論的戰略,轉變成了合理的益州一元中心論。這樣,龐統就將荊州的地位,從北伐的主力,降爲了保護益州的屏蔽。這就避免了後來的荊州之失和夷陵之戰對蜀漢的危害。

但是,我們如果從這一點來看,就說龐統的戰略眼光高於諸葛亮就有點偏頗了。因爲諸葛亮提出《隆中對》的時候,劉備的處境十分惡劣。諸葛亮一介年輕書生,沒有從政的經驗,能夠提出那樣的戰略設想是很了不起的。龐統提出的對《隆中對》的修改意見,只是根據當時的情況,在《隆中對》的基礎上提出的。可以說,諸葛亮的戰略眼光要高於龐統。

而龐統的長處在於戰術方面。他能夠根據當時的情勢,提出符合客觀實際的戰略。在隨機應變方面,龐統要超過諸葛亮一籌。可惜龐統早死,如果龐統還繼續活着,蜀漢的情況就會有很大的改變了。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諸葛亮和龐統兩人能力的評判,諸葛亮的戰略能力高於龐統,而龐統的戰術能力要高於諸葛亮,兩人各有專長,各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