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在歷史上,據守上庸的孟達最後落得個什麼樣的下場?

在歷史上,據守上庸的孟達最後落得個什麼樣的下場?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在現實中,孟達的生平下場又如何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三國演義》中的徐晃是一員虎將,他剛一出場就和曹操手下的猛將許褚打了個平手。再後來,他和張遼一起成爲關羽的朋友。在關羽的提攜下,徐晃的軍事能力得以迅速增長。在解樊城之圍的時候,徐晃奉曹操之命,出戰關羽。經過奮戰,徐晃擊退了關羽,解了樊城之圍,得到了曹操的嘉獎。

在歷史上,據守上庸的孟達最後落得個什麼樣的下場?

而在《三國演義》中,徐晃是死在了孟達的手中。當時司馬懿得到孟達謀反的消息,就當機立斷,倍道兼程地趕往上庸平叛。徐晃作爲司馬懿的先鋒,第一個衝到上庸城下。不料,徐晃被孟達一箭射中頭部,雖然被部下送回營中搶救,但在晚上就因爲傷勢過重去世了。

不過,在歷史上,徐晃並不是死在孟達的手中,而是病死的,估計羅貫中這樣寫,是爲了報復徐晃擊退關羽的仇怨。當年徐晃得到關羽的提攜,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長進。在樊城解圍的時候,關羽並沒有和徐晃交手的準備。他以爲和徐晃寒暄幾句,徐晃就能夠看在自己的面子上不戰而退。

在歷史上,據守上庸的孟達最後落得個什麼樣的下場? 第2張

誰知道徐晃該寒暄寒暄,該敘舊敘舊,該感謝當年關羽的恩情感謝。可是話音沒有落地,就高喊獲關羽首級者賞千金。而且徐晃和用關羽指點的武藝和關羽交手,擊退了關羽。從這些事情來看,羅貫中對關羽抱有同情,才寫出了徐晃死於非命的情節。

那麼,在歷史上,這個據守上庸背叛曹魏的孟達又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最後落得個什麼樣的下場呢?

在歷史上,這個孟達不是個一般人,他在歷史上以反覆無常,輕於去就而聞名。他先叛劉璋,後叛劉備,最後又叛曹睿。可以說,他的反覆無常在三國時期無人能比的。孟達出身官宦家庭,他的父親是漢朝的涼州刺史。在建安初年,孟達和他的好友一起入蜀爲劉璋效力。他們和張鬆結爲好友,對於闇弱的劉璋十分不滿,想要尋求明主。於是,張鬆在出使曹操的時候,暗自繪製了西川的地圖,想要獻西川於曹操。

可是,曹操和張鬆三觀不合,加上當時曹操已經功成名就,對張鬆不以爲意。張鬆一看情勢不對,只得怏怏而歸。在歸途中,張鬆受到了劉備的款待,被劉備的態度感召下,張鬆向劉備獻圖,並建議劉備奪取西川。

在張鬆回到西川后,他的主張受到了就不得志的法正和孟達的贊同。於是,在張鬆的運作下,法正和孟達各率兩千人馬來荊州迎接劉備入川。劉備將四千人馬全部交給孟達,自己率領法正入川。而孟達先是留守江陵,幫助關羽守衛荊州。後是成爲宜都太守,並被劉備派去攻打房陵和上庸。孟達都順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顯示了自己的能力。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沒有得到劉備的信任。在一開始,劉備在孟達和法正兩人中就選擇了法正,法正成爲了劉備的謀主,爲劉備的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而孟達則被閒置在荊州,到最後也只是打下了房陵、上庸,這點成績遠遠比不上法正。而且,在攻打上庸的時候,劉備還派來劉封來一起攻打,表面上是幫助孟達,實際上是轄制他。這一切都表現出劉備對孟達的不信任。

事實證明,閱人甚深得劉備對孟達沒有看走眼。孟達在劉封的手下,沒有少給劉封穿使絆子。當關羽攻打襄樊的時候,由於兵力不足,要調劉封和孟達的兵力增援襄樊前線。以孟達的見識,肯定知道奪下襄樊對蜀漢的重大意義。可以說,爲了奪下襄樊,犧牲上庸都是值得的。可是,孟達出於不可告人的目的,建議劉封,以上庸山城剛剛佔領,不可動搖的理由,拒絕了關羽的請求,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了襄樊的戰局。

在歷史上,據守上庸的孟達最後落得個什麼樣的下場? 第3張

而劉封和孟達的關係也處得不好。如果從一般的情況來分析,主要的責任應該是雙方各半,要是加上劉封年輕,頭腦簡單,而孟達精於世故,老奸巨猾的因素,孟達的責任應該佔多一半。說穿了其實就是孟達看不起劉封,不願意甘居其下的緣故罷了。

可是,關羽敗亡後,孟達一看大事不妙,趕快就變換門庭,臨走還給劉劉備留下一封信。在信裏,孟達把自己打扮得如同受了委屈的小媳婦一樣,將責任全推給了劉封。在後來,劉封死的時候,劉備指責他的原因就是不援助關羽和欺凌孟達,可以說,劉封就是間接死在了孟達的手中。

孟達到了曹魏,得到了曹丕的賞識。他被封爲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平陽亭侯,成爲由房陵、上庸和西城三郡合成的新城郡太守。從此,孟達成爲手握重兵,鎮守一方的重臣。

可是,世上的事總是有利有弊。孟達雖然得到了曹丕的重用,他也遭到了曹丕手下人的嫉妒。當時的劉曄和司馬懿就直接在曹丕面前說孟達這人不可靠。不過當時孟達有曹丕信任,朝中還有桓階、夏侯尚這樣的朋友,孟達還暫時相安無事。

可是,當曹丕去世,曹睿繼位,而孟達在朝中的朋友也相繼去世。孟達孤立於邊疆,感到前途不妙。於是,孟達又私下裏和諸葛亮和東吳聯繫,想要憑藉自己處於三國中間的形勢以自保。誰知道,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諸葛亮先開始對孟達的爭取是十分努力的。他和李嚴都輪番寫信拉攏孟達。當時諸葛亮的手下對諸葛亮發脾氣,說孟達這種人,要他何用。但是,諸葛亮爲了北伐的事業,不爲所動。

但是,孟達並非是真心要投奔蜀漢,他只是以此作爲退路。諸葛亮爲了第一次北伐成功,也不能無休止的等待下去。於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夕,對孟達使出了反間計,逼孟達起兵。在《晉書宣帝紀》中對這件事是這樣記載的:

蜀相諸葛亮惡其反覆,又慮其爲患。達與魏興太守申儀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詐降,過儀,因漏泄其謀。

就這樣,諸葛亮以自己北伐的時間爲準,向孟達的仇人泄露了孟達的機密,來逼孟達起兵。但是,這一次孟達遇到的對手是司馬懿。孟達計算司馬懿在得到消息後,向朝廷報告,再得到指示,來回的時間要有一個月。這也和諸葛亮的計算差不多。可司馬懿當機立斷,不報告朝廷,直接發兵晝夜兼程攻打孟達,在孟達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八天趕到上庸,十六天就佔領了上庸,斬了孟達。

由於孟達首鼠兩端,使得諸葛亮失去了對他的信任。不過,由於孟達的犧牲,使得司馬懿的這一支主力被牽制在上庸,沒有能夠對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產生影響。這也是孟達對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做出的貢獻了。

結語:

孟達本人是有才能的人,在他投奔曹魏的時候,被曹魏的人稱作爲有樂毅之量的人。可是,由於他的人品問題,斷送了他自己的前程。劉曄說他有苟得之心,恃纔好術,而司馬懿說他言行輕巧,都是一針見血的正確評價。

正是這些品德上的缺陷,使得孟達雖然能夠憑藉着自己的才能得到權位,可是,在得到權力地位的同時,也埋下了他身敗名裂的禍根。因此,從孟達的下場告訴我們,做人還是要德才兼備,以德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