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武則天爲什麼重用外姓的賀蘭敏之?發動政變的五王是何結局?

武則天爲什麼重用外姓的賀蘭敏之?發動政變的五王是何結局?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神龍政變,又稱神龍革命、五王政變,是神龍元年(705年),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首都洛陽紫微城發動兵變,逼迫女皇帝武則天退位,復辟唐朝的事件。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武則天並沒有躺着等死,因爲她還有雄厚的資本。張柬之等人主謀發動神龍政變,82歲的武則天雖然重病臥牀不起,卻不聲不響地爲自己報了仇, 讓武三思等人得以繼續受到唐中宗李顯重用,以至於五王最終都被武三思等人排擠並殺害。

武則天並沒有那麼喜歡姓武的

武則天稱帝之後,關於繼承人問題,曾幾度波折,讓人感覺,她一直在立兒子、與侄子之間徘徊不定,實則這都是武則天的手腕。

事實證明,她並沒有那麼想立武姓爲繼承人。

690年,武則天稱帝,立武氏七廟於神都洛陽。皇帝李旦被降爲皇嗣,並改姓爲武,名爲武倫。

691年,武承嗣的親信張嘉福唆使王慶之聚集民衆,以“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爲由,廢黜李旦的皇嗣之位,改立武承嗣爲太子。雖然遭到反對,王慶之被杖斃,但是在祭祀之時,武則天不顧“皇太子爲亞獻”的禮制,改由武承嗣爲亞獻,並令武三思爲終獻。

692年,以武承嗣既爲親王,又爲宰相,權勢太重的緣故,罷免了武承嗣宰相之職。

693年,武則天祕密處死皇嗣李旦的兩個妃子,並剝奪了李旦接見公卿百官的權

698年,武承嗣、武三思數次謀求爲太子,在狄仁傑等人的勸說下,武則天決定還政於李氏,將廬陵王李顯接回洛陽,並立爲皇太子

此後,武承嗣憂憤而亡,繼承人問題從此不再是問題。

武則天爲什麼重用外姓的賀蘭敏之?發動政變的五王是何結局?

縱觀武則天稱帝之後對侄子、親子的表現,讓人感覺總在二者之間搖擺不定,其實不過是爲了平衡權力,鞏固自己地位而已。

因此,當皇太子之位落到李顯之手後,武承嗣感到帝位無望,這才後知後覺,自己其實不過是姑母的一個棋子而已,從始至終,那皇位對於自己來說,都不過是鏡花水月,憂憤之下,就此病逝。

其實,武則天對武氏並沒有外人想得那麼好,以她的智商,自然不會不知道侄子再親,也比不過自己親兒子。

武則天扶持的第一位武家人叫賀蘭敏之,是武則天姐姐的兒子,武則天當了皇后,就將賀蘭敏之改爲武姓,並讓他做了武家家主,繼承武則天父親武士彠的爵位。

隨後,在武則天與王皇后、蕭淑妃相爭的過程中,爲了爭寵,她將自己的姐姐韓國夫人武順,也就是賀蘭敏之的母親也拉入宮中,介紹給了唐高宗。

後來,不僅武順成爲高宗的新寵,連帶着武順的女兒也被高宗愛不釋手,一併成爲高宗後宮中的新貴,並且高宗還一度想將其納爲嬪妃,這可是觸了武則天的逆鱗。

當然,並非因爲武則天喜愛外甥女,不希望她入宮,而是害怕年輕貌美的外甥女,成爲自己的勁敵,於是暗中毒死了外甥女,也就是賀蘭敏之的妹妹。

武則天爲什麼重用外姓的賀蘭敏之?發動政變的五王是何結局? 第2張

從此之後,賀蘭敏之一改常態,開始處處與武則天作對,不僅誘姦了太平公主的侍女(有的說是太平公主本人),還在太子李弘即將大婚的時候,強暴了李弘的未婚妻。

但就是這樣,武則天依舊沒有處置賀蘭敏之,還要將其引爲爪牙,對抗朝廷上與自己不對付的大臣,畢竟此時武則天勢單力薄,朝堂上無人可用。

敏之既年少色美,烝於榮國夫人,恃寵多愆犯,則天頗不悅之。咸亨二年,榮 國夫人卒,則天出內大瑞錦,令敏之造佛像追福,敏之自隱用之。又司衛少卿楊思 儉女有殊色,高宗及則天自選以爲太子妃,成有定日矣,敏之又逼而淫焉。及在榮 國服內,私釋衰絰,著吉服,奏妓樂。時太平公主尚幼,往來榮國之家,宮人侍行, 又嘗爲敏之所逼。俄而姦污事發,配流雷州,行至韶州,以馬繮自縊而死。——《舊唐書》

直到後來,武則天母親死後,這才處置了賀蘭敏之,並在流放途中將其殺死,武承嗣這才被引入京城 ,開始了他璀璨的一生。

問題來了,爲什麼武則天開始不直接重用自己的侄子,反而用了一個外姓人賀蘭敏之呢?

原來武則天的母親是武士彠的繼室,只生了三個女兒,而武則天的兩個哥哥都是同父異母,由於武士彠死得早,一母三女,沒有男人的情況下,被兩個哥哥欺負過,所以她一直很不待見武家男丁,並在做了皇后之後,將兩個哥哥流放到了外地。

本來準備將賀蘭敏之扶持起來,當做自己的外援,沒想到,最終與其漸行漸遠,不僅沒有絲毫幫助,反而處處與自己作對,她這纔等兩個哥哥死後,將他們的兒子,也就是武承嗣、武三思引入朝堂。

所以說,武則天無論是否真心想立武承嗣爲太子,其實他對武承嗣根本談不上什麼姑侄之情,在武則天眼中,武承嗣等武家人,只不過是她掌控朝堂的一個助力罷了,爲的就是與不希望她稱帝的百官們打擂臺,所以才一直吊着他們,給了他們一個看似可及,實則根本不可能的野望。

武則天爲什麼重用外姓的賀蘭敏之?發動政變的五王是何結局? 第3張

神龍政變前夕

神龍政變發生在公元705年正月,而李顯被立爲太子是在公元698年,自武承嗣一死,基本上李顯的太子之位穩如泰山。

而武氏以武三思爲首的其他人也漸漸在朝堂上有了自己的地位,不需要把太子之位拿來當做誘惑驢子拉磨的胡蘿蔔,比如太平公主就改嫁給了武攸暨,武家已經成勢。

因此,在幾股勢力的平衡下,武則天大權在握,加上年紀已大,就開始志得意滿,耽於享樂。

這時候武則天有兩個面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武則天爲了讓他們充當自己在朝堂的耳目,開始染指朝政。

隨着武則天對朝堂的掌控逐漸減弱,而張易之、張昌宗的勢力越來越大,他們兄弟與當朝重臣的矛盾也越來越大,畢竟都想要手握更大的權力。

發動政變的五王

705年,武則天身患重病,已經82歲高齡的武則天,哪怕是一代女皇,也讓人感覺到了她的衰弱,駕崩幾乎成爲定局。

這個時候的武則天是最虛弱的,如歷史上其他皇帝一般,身邊輕易不敢放其他人探視,只有最親近的張易之兄弟常侍左右,畢竟他們的一切都來自武則天,是對武則天最無害的。

宰相張柬之、與桓彥範、崔玄暐、袁恕、敬暉等人趁機訴諸武力,發動政變,率領禁軍殺入宮城,當場殺死張易之兄弟,幷包圍了武則天養病所居的集仙殿,然後要求她退位。

武則天爲什麼重用外姓的賀蘭敏之?發動政變的五王是何結局? 第4張

武則天被迫退位給李顯,被尊爲“則天大聖皇帝”,武週一朝徹底結束。

而此次政變中最大的五位功臣,在李顯登基不久,就被封爲郡王,被後人合稱爲“五王”。

李顯並沒有發動政變的慾望

表面上看,神龍政變最大的得益者是中宗李顯,畢竟他當了皇帝,也許有人認爲他就是這場政變的幕後主使。

其實不然,雖然李顯當了皇帝,可是武則天已經肉眼可見活不了多久了,根本沒必要多此一舉,除了給自己憑白增添“政變”的名聲之位,根本沒有一點好處,反而還有極大風險。

畢竟失敗的話,李顯必然是“首惡”,在武則天還有其他繼承人可選的情況下,他這個太子之位也有可能不保,要知道原來的皇嗣李旦可就在一邊看着呢!

再說,從李顯兩次當皇帝的性格來看,他並沒有太大的權力慾望,第一次被廢黜之後,從來沒有想過以自己前任皇帝的身份去做些什麼,第二次當皇帝,更是將大權都讓給了韋皇后、安樂公主等人。

這樣的人,怎麼說都是安於現狀的性格,絕對不會爲了早一天登上大寶,而去放手一搏。

所以說,這些功臣們,表面上是爲了大唐,爲了李氏江山,爲了李顯才發動政變,實際上李顯並沒有發動政變的必要。

武則天爲什麼重用外姓的賀蘭敏之?發動政變的五王是何結局? 第5張

神龍政變的目的

在李顯並不急着的情況下,這些官員依舊我行我素髮動政變,他們的根本目的只有兩個:

第一,政變成功之後就能名留青史,還能攜擁立之功,在新皇帝李顯一代永葆榮華富貴。

第二,剷除異己,最主要的就是張易之兄弟爲首的利益集團。

因此,達到這兩個目標之後,他們也就暫時停手,沒有像當初呂后死後,陳平等人徹底剷除呂氏家族一般,去剷除武氏家族。

這時候,其實有人是建議連武三思等人一起除去的,羅州長史薛季昶就對張柬之、敬暉說道:“二兇雖除,產、祿猶在,去草不去根,終當復生。”

然而,帶頭大哥們認爲大勢已定,既然達到了自己的政治訴求,就不想平生波折,所以沒有聽從他的意見,薛季昶聽後就知道 ,他們註定要因此而死。

武則天爲什麼重用外姓的賀蘭敏之?發動政變的五王是何結局? 第6張

疏不間親,武則天病榻上的反擊

這個時候,曾經的一代女皇,82歲高齡的武則天又是如何做的呢?是否躺在病牀上引頸就戮,坐等死神降臨?

當然不是!

武則天雖然已經被從皇位上趕了下來,可是他還有雄厚的資本。當然,她的資本並非兵力,也不是什麼文臣武將,而是她的血脈親人。

不說武三思、太平公主等人,就連當朝皇帝也是她的親生兒子!

要是別的皇帝發動政變,讓太上皇退位,也許這個皇帝必然不會講什麼親情。然而,中宗李顯雖然是因爲政變而登基,卻並非自願發動政變的,他不是梟雄,他是有感情的,哪怕這個女人曾經將自己從皇位上拉了下來,讓自己心驚膽戰過了幾十年,他依舊是一個好兒子。

李顯復位之後,經常率領文武百官問候武則天起居,每隔10天一次。

太后聞變而起,桓彥范進請傳位,太后返臥,不復語。中宗於是復即位。徙太后上陽宮,帝率百官詣觀風殿問起居,後率十日一詣宮,俄朝朔、望。——《新唐書》

雖然這個探望,更多的是形式主義,但是至少給了武則天見皇帝的機會,有了這個機會,就能再做點什麼。

武則天爲什麼重用外姓的賀蘭敏之?發動政變的五王是何結局? 第7張

一次,李顯再次來到武則天養病的宮殿,發現武則天面容憔悴,而且也不再梳妝打扮,一副年老色衰,命不久矣的樣子。

李顯當場大驚失色,要知道自己的母親雖然早已老去,可是一生爭強好勝的她,從來不服老,經常打扮自己,也會讓她在外人眼中看起來依舊是那個強大的女人,現如今怎麼成了這麼一個老太太?

李顯就問及緣故,武則天卻一反往常的高姿態,竟然當着兒子的面哭泣道:“我當初把你從房陵接回神都,就已經做好準備,將天下還給你,而五賊爲了貪求功名,做此大逆不道之舉,將我驚動到這兒,眼看着是沒幾天好活的了!”

李顯聽後,本來就軟弱的他,更是悲慼不已,跟着放聲大哭,然後跪地拜謝死罪。

太后善自粉飾,雖子孫在側,不覺衰老。及在上陽宮不復櫛頮,形容嬴悴。上入見,大驚。太后泣曰:“我自房陵迎汝來,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賊貪功,驚我至此。”上悲泣不自勝,伏地拜謝死罪。由是三思等得入其謀。——《資治通鑑》

也正是因爲這段話,讓這個本來政治能力不高的李顯,明白了五王並非表面上那般爲了自己、爲了大唐江山,於是開始重用武三思等人。

殊不知,就是因爲武三思的啓用,發動政變的五位主謀最終都難逃一死,都被武三思秋後算賬,也算是替武則天報了大仇。

五王的結局

李顯復位之後,開始封張柬之、敬暉等人爲國公。後來武三思被李顯重用,爲了與五人爭權奪利,於是採納鄭愔的計謀,設計將這五人明升暗降。

鄭愔原本是殿中侍御,因爲張昌宗兄弟得寵的時候,也投靠過這二人,因此五王發動政變之後,作爲失敗的一方,也受到牽連,投奔了武三思,這也充分體現了五王政變的目的。

於是武三思又與想當武則天第二的韋皇后一起在中宗面前說這五人壞話,並諫言,不如將他們封爲王,然後剝奪實權,這也在外人看來是尊重功臣,實際上避免了他們專權。

武則天爲什麼重用外姓的賀蘭敏之?發動政變的五王是何結局? 第8張

耳根子軟的李顯果然接受了這個建議,於是五大功臣被封王,榮耀一時,卻奪去了他們在朝中的實權,不得參與朝政,調離京城。

最終,張柬之與崔玄暐在被貶的途中就病死,而另外三人在在被貶的途中被武三思派人殺死,都死於公元706年。

不知道此時,他們再見武則天,會是什麼樣的場景?

總結:武則天不愧是千古奇女子,哪怕是到了窮途末路,依舊沒有放棄掙扎,也正是因爲她有這樣的雄心,才能成就一代女皇的傳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