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既然東吳已經得到了荊州,再殺關羽還有什麼意義?

既然東吳已經得到了荊州,再殺關羽還有什麼意義?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三國爭霸,既然東吳已經得到了荊州,爲何還要殺關羽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關羽之死,其實還是有點小爭議的,這個爭議便是孫權到底想不想殺關羽?比如近年來的新三國電視劇,觀點就是孫權並不想殺關羽,他是告訴呂布不要殺關羽的,結果呂布不聽勸,執意誅殺了關羽。但《三國演義》的原著中卻並沒有表明呂蒙到底想不想殺關羽,只是說呂蒙把關羽抓起來送給了孫權,是孫權在決定要不要殺關羽。而在正史中,則清楚的記載說關羽是死於戰場的!

《三國志》: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衆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這段記載只是說關羽是死於臨沮這個地方,並沒有說是不是孫權下令殺的,但是我們站在正常的角度來思考,關羽這麼一個敵方重臣,要是沒有孫權的下令,其他吳將敢殺他嗎?最多也就是俘虜,然後交給孫權處理吧?而且孫權要是真的不想殺關羽,大可以不要對關羽圍追堵截嘛,直接讓人打開一個通道,放關羽離開嘛。所以說,綜合正史的記載和推測來看,誅殺關羽,就是孫權下的命令!孫權是鐵了心要置關羽於死地的!

接下來,我們再來分析,東吳既然已經得到了荊州,再殺關羽還有沒有意義?

既然東吳已經得到了荊州,再殺關羽還有什麼意義?

很多人認爲,東吳的目標是荊州,既然得到了荊州,那完全可以把關羽放了,或者活捉關羽,把關羽軟禁起來嘛,這樣的話,至少沒有完全和劉備撕破臉皮,雙方還有談判的餘地!

關於這種看法,本文只能說想簡單了!

首先,如果放了關羽,情況會如何發展?大家都知道關羽是什麼性格吧,那可是非常高傲的啊,非常看不上東吳君臣的啊,“吾虎女安肯嫁犬子”這種話,是個正常盟友會說的話?

原文:雲長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斬汝首!再休多言!”遂喚左右逐出。瑾抱頭鼠竄,回見吳侯;不敢隱匿,遂以實告。權大怒曰:“何太無禮耶!”

這段話雖然是演義中的話,並不一定是正史中真實存在,但關羽對東吳不善的態度卻是真實存在的。像關羽這種對東吳非常不友善而且能力還非常強的對手,孫權敢把他放回蜀漢?要是真把關羽放回蜀漢,估計隔不了多久,關羽肯定會再次領兵前來,爭奪荊州!

關羽爲人高傲,對東吳並不友善,且軍事能力強,深受劉備器重,這些特點集中在一起,就是東吳的潛在威脅對象,東吳怎麼可能放他生還?

其次,如果不放關羽,情況會如何發展?既然不放關羽,無外乎就是兩種做法,一是招降,一是軟禁!招降關羽根本不可能,當年曹操對關羽那麼好,關羽都不願意跟隨曹操,一定要去找尋劉備,可見關羽是完全忠心於劉備的,不可能投降孫權。要是孫權執意招降關羽,那麼最後的結局很可能是關羽詐降,然後趁機逃回蜀漢,重新領兵來打東吳。在正史中,廖化就是這麼幹的,先詐降,再逃回蜀漢。而且正史中,關羽在撤向益州的途中,就曾對東吳使用過詐降計,只不過沒有成功。有這等劣跡在前,孫權怎麼可能相信關羽會真心投降呢?

既然東吳已經得到了荊州,再殺關羽還有什麼意義? 第2張

除了招降關羽,孫權還可以軟禁關羽,可軟禁的意義又在哪裏呢?偷襲了荊州,這本身就已經得罪了整個劉備集團,要是孫權再軟禁關羽,那不是在提醒整個劉備集團,你們陣營的關羽還在我手上哦,歡迎來戰哦,歡迎來救人哦?

也許很多人認爲軟禁了關羽,可以藉此要挾劉備集團,可關羽雖然和劉備親如兄弟,但他畢竟不是劉備集團的首腦,劉備集團不可能因此投鼠忌器,相反,這隻會增加劉備集團的報復心,提醒人家所受的侮辱。說白了,關羽雖然地位高,但還沒有高到劉備那種程度,要是軟禁劉備也許還能有投鼠忌器的效果,要是軟禁關羽,不僅達不到威脅的效果,反而會起到相反的效果,讓人更加痛恨東吳,增加對東吳的仇恨心理!

既然抓獲關羽,釋放關羽,都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那麼對於關羽的處理,其實就只有一條路了,那就是殺!看到這裏,很多人也會說,殺了關羽似乎也沒啥好處,這隻會增加劉備衆人對東吳的仇恨。事實上,這話本來就沒有錯,站在當時的那個局面來看,無論是放關羽,還是抓關羽,亦或是殺關羽,其實對於東吳來說,都沒有什麼好處,因爲自從孫權偷襲了荊州開始,東吳和蜀漢就算是決裂了,只要劉備還活着,兩國就不可能再和諧相處,劉備肯定會想方設法的拿回荊州,無論關羽是死時活!

所以說,既然孫權都下定決心要去偷襲荊州了,那他就知道後果,知道東吳和蜀漢是不可能和諧相處了,既然不可能再和諧相處了,那麼一個死的關羽很明顯比活着的關羽更加符合東吳的利益,因爲關羽活着始終是對東吳有威脅,所以說東吳肯定是要殺關羽的。也就是說,自從孫權下定偷襲荊州的那一刻,他對關羽的處理結果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殺!

既然東吳已經得到了荊州,再殺關羽還有什麼意義? 第3張

看完上面的論述,估計大家都會覺得壓抑,似乎站在孫權的角度,他殺關羽也是合情合理的。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我們大家都知道偷襲荊州不對,擊殺關羽不對,這並不符合東吳長遠的利益,爲啥孫權還要這麼幹呢?正常人都知道兩弱一強,最好的博弈策略是兩個弱勢地聯合起來,一同對抗強勢的一方,難道孫權不懂?

事實上,孫權怎麼可能不懂啊,人家能夠掌控東吳這麼多年,智慧遠超我們普通人,他也是知道只有聯合劉備纔有可能擊敗曹操的,而且魯肅當政期間,孫權也確實就是這麼幹的。自從赤壁之戰開始,孫權和劉備聯盟了這麼多年,取得了這麼好的戰績和形勢,他自然是知道聯盟的好處了。但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這一年,天下局勢發生了大變!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打贏了漢中之戰,從曹操手中搶奪了漢中,曾經不可一世的曹操,在陸地上號稱王者的曹軍被劉備給擊敗了,可見劉備集團的實力是多麼的強悍!漢中之戰結束後不久,劉備開始自稱漢中王,大肆封賞羣臣,這一舉動,足以看出劉備的野心了!

而就在這些事情發生不久之後,關羽又悍然發動了襄樊之戰,曹魏名將曹仁被打得龜縮城內不敢出戰,名將於禁統帥援兵前來,又被關羽來了個水淹七軍,俘虜曹軍精銳3萬人,震驚華夏。此一戰後,天下震動,曹魏內部的反抗勢力大爆發,反對曹操的人居然都打到了許都附近,可見當時曹魏內部是多麼的虛弱,連許都附近的叛亂勢力都無法剿滅!而曹操本人的反應呢?竟然是想着遷都以避鋒芒,要知道,當年面對袁紹那麼強悍的勢力,曹操也沒想過遷都啊?

現在,我們大家不要站在上帝視角,不要站在後世的角度,我們就站在當年人的角度來看,是不是會發現劉備集團是處處勝利,而曹魏集團是節節失敗,再加上曹魏內部叛亂叢生,是不是會覺得曹魏要走到末路了,快分崩離析了?這應該是正常人的判斷吧?也正是因爲此時的曹魏已經快要處於崩潰的邊緣了,所以許多人才詬病孫權偷襲荊州的行爲,認爲孫權要是在合肥再燒一把火,估計曹魏就完蛋了!

既然東吳已經得到了荊州,再殺關羽還有什麼意義? 第4張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當時孫權看到這麼強大的劉備集團,他心理想的未必還是擊敗曹操,而是想的擊敗曹操以後,東吳怎麼辦?在陸地上,連曹操都抵擋不住劉備集團的進攻,孫權擋得住嗎?很明顯,打不贏!那麼東吳賴以生存的長江防線呢?很遺憾,這也擋不住劉備集團的步伐!

據考證,襄樊之戰的關羽也不過只有3萬左右的軍隊,然而他卻可以擊敗曹仁,大敗於禁且俘虜曹軍精銳三萬,這是爲何?不合常理啊?事實上,關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功,和他善用水軍有很大的關係!關羽在此戰中,可是陸軍、水軍一起使用的,就從這一點來看,就對東吳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曹操之所以打不下東吳,主要就是水兵不如東吳,現在關羽會水戰,手下有一支會水的荊州軍,而且還佔據着長江上游,萬一他們順流直下,直接殺進東吳,那怎麼辦?

所以說,劉備、關羽接連的大勝,對蜀漢衆人來說,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對於孫權來說,這其實是一個噩耗。劉備集團實力越強,對東吳的威脅越大,要是真讓劉備幹掉了曹操,那麼孫權必死無疑!所以說孫權要派呂蒙去偷襲荊州,斷絕蜀漢對東吳的威脅。三國鼎立,兩弱對一強,這是使東吳長久維持下的策略,曹操強大時,孫權自然要聯合劉備。現在劉備集團更加強大,曹魏相對來說虛弱了,那麼孫權自然要聯合曹操了。而到了後面,劉備在夷陵遭到大敗,蜀漢實力減弱,這個時候孫權自然又是聯合蜀漢對抗曹魏了!

說白了,其實孫權一直是在採取一種制衡策略,誰弱他就幫誰,因爲他知道,東吳是最不可能一統天下的勢力。爲了能讓東吳長久存在下去,他必須去幫弱者,以避免強者持續做大,滅亡東吳!可以說,整件事情中,孫權唯一做錯的事應該就是提前對荊州動手了,他錯估了曹魏的實力和韌勁,他應該等到曹魏遷都黃河以北後再動手偷襲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