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明朝到底是毀於崇禎帝,還是毀於諸臣?

明朝到底是毀於崇禎帝,還是毀於諸臣?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由檢,即崇禎帝,字德約,明朝第十六位皇,也是明朝作爲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母爲孝純皇后劉氏。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朝從公元1368年成立,到公元1644年宣告滅亡,共存276年,在明太祖朱元璋手裏興起,在明思宗朱由檢手裏衰亡!

明思宗朱由檢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崇禎皇帝,一個被很多人認爲是具備一定才能,但是又生不逢時的亡國之君。

但是關於明朝爲何走向滅亡,其實與崇禎帝本人沒有根本性的聯繫,但是明朝在崇禎手裏徹底失敗,與他肯定是有着很多關聯的,至於說到底是諸臣誤了崇禎帝,還是崇禎帝誤了諸臣?

明朝到底是毀於崇禎帝,還是毀於諸臣?

諸臣如何誤了崇禎

朱由檢在煤山自盡前,曾說:“諸臣誤朕也……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皆爲奸臣所誤,一至於此!”

其實這裏指的奸臣基本上都是文官,如果給朱由檢一次重生的機會,恐怕他會對當時的明朝文官集團來一場大清洗。

因爲貫穿崇禎一朝的文官黨爭讓朱由檢測有餘而力不足,所以朱由檢在位期間見得最多的是一羣文官在他面前爲了一己私利互相攻訐,完全沒有考慮明朝大局的安危問題!

明朝到底是毀於崇禎帝,還是毀於諸臣? 第2張

1,錯失最佳議和喘息的機會

公元1627年,清朝皇太極主動向剛剛登基爲帝的朱由檢提出議和,因爲皇太極贏了之後也是元氣大傷,想着休養生息一段時間,以便做足準備打進中原。

面對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朱由檢就答應了,並且安排當時的兵部尚書陳新甲作爲和談使者前往關外,同時朱由檢還交代了陳新甲:“可款則款,不妨便宜行事”!

此話一出則讓陳新甲吃了顆定心丸,但是這件事情朱由檢是瞞着文官集團的,整個和談過程有驚無險,從剛開始的每年歲幣黃金三十萬兩,白銀二百萬兩,談成只要每年黃金一萬兩、白銀一百萬兩的歲幣。

這個結果對崇禎來說是能接受的,可是沒承想消息遭到泄露,被文官集團所知,而文官集團只知道所謂“氣節”,說如果和談就是自取侮辱,朱由檢就會遺臭萬年!事實上和談是當時最好的結果,如果當時有一半文官能清醒的支持朱由檢,那麼歷史也許會改寫!

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例如朱由檢想要效仿宋高宗遷都南方,本意是保存實力再徐徐圖之,但是朱由檢旁敲側擊想要文臣們主動提出這個建議,好讓自己留個好名聲,誰知文官集團不給面,還挑明朱由檢的想法是大錯特錯,絕不能學習宋高宗!

所以崇禎帝說自己被大臣所誤的確是事實,當然這個局面跟崇禎自己的“死要面子活受罪”有很大關係!

明朝到底是毀於崇禎帝,還是毀於諸臣? 第3張

2,文官集團的腐敗到極致

第一,戶部官員韓一良,在崇禎登基之初做了一項統計,並告知了崇禎,統計數據顯示當時明朝各級官職都可以通過金銀財寶購買,例如封疆大吏總督巡撫只需要花五六千兩銀子即可,就連進國子監都能花錢進去。

第二,有一次工部申請了採辦費用,朱由檢批准了1000兩,但是最後到辦事的官員的手裏只有300多兩,朱由檢知道後立馬下旨嚴查,而結果是文官集團紛紛冒頭來求情,更可笑的是負責監察百官的監察御史陳良訓竟然直接說是由來已久的成規,無需調查!

第三,在西北地區農民起義的初期,明朝中央有一個官員叫做裴君賜,他竟然輕描淡寫得對西北地方官員說趕緊把起義的農民趕回去!如此可笑可恨的文官集團,不誤崇禎,還能幫助崇禎嗎!

崇禎帝誤羣臣了嗎

答案是肯定的,必須是誤了!

沒有人君的魄力和擔當。關於這一點,朱由檢只有在煤山自盡那一刻體現出來了,何謂人君?

即國難當頭,敢於直面現實,敢於身先士卒,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之初面臨兵臨城下的局面,他親自上陣與對方周旋,最後等到援軍到來,而且唐太宗結果選擇以恥辱性的議和而讓對方只能退兵!

朱由檢這邊有做到了嗎?沒有!不僅沒有,還死要面子,不願放下身段去作爲君主應該做的事情!對比唐太宗,若是當時李世民做縮頭烏龜,恐怕大唐天下就會在李世民手中分崩離析!

正因爲李世民的人君魄力和擔當,才能衆志成城抵禦外侮!雖然崇禎的國力不能與唐初相比較,但是身爲一國之君,連態度都沒有,如何讓羣臣信服!

如何團結一致對外敵!例如面對明朝末年的腐敗現象,完全沒有壯士斷腕的決心;例如談判議和之事,自己沒有堅持的勇氣,被大臣們三言兩語就打退堂鼓了!

是非不分還患“疑心病”。作爲一個有明君野望的雄心,卻沒有實際明羣雄主的能力,被別人一兩句話就能離間成功,這就是典型的是非不分和疑心病太重!

明朝到底是毀於崇禎帝,還是毀於諸臣? 第4張

例如擁有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京城保衛戰等輝煌戰績的袁崇煥,雖然還沒有做到當時在崇禎面前許下的諾言,但已經是當時明朝少有可以與清軍抗衡的將領之一,可是朱由檢的疑心病被文官集團東林黨和清軍的推波助瀾之下,立馬產生作用,直接處死了袁崇煥!

根據歷史記載,自袁崇煥冤死之後,朱由檢接連殺了十幾位鎮守邊關的官員或將領,導致被派往邊關的官員和將領心中都是忐忑不安的,害怕自己突然哪一天就腦袋搬家了!因而無法得到洪承疇、祖大壽等大將的拼死效忠!

即不會用人。其實崇禎不會用人的最大體現就是殺了魏忠賢,站在皇帝角度魏忠賢的確該死,但是死得太早了,朱由檢沒有人盡其用再廢掉!事實上如果魏忠賢還活着,對朱由檢的益處是很多的。

首先,魏忠賢如果活着,可以成爲朱由檢牽制東林黨的利器,這樣東林當會收斂很多,而且爲了獲得皇帝信任,還會爲朱由檢多做些實事!但是魏忠賢一死,東林黨沒了顧忌,才變得肆無忌憚,成爲擊垮朱由檢的一根致命武器!

其次,魏忠賢一直安排官員在富饒的江南收取商業稅,要知道東林黨的物質基礎就是依靠江南的商人階層,而魏忠賢一死,朱由檢只能壓榨普通農民,無法繞過東林黨去針對江南富商,最後官逼民反,朱由檢自食惡果!

關於魏忠賢的重要性,朱由檢身邊忠心耿耿的大太監王承恩就看的比較清楚,因爲王承恩在朱由檢臨死前說了一句如果魏忠賢還在,也不至於落到這般田地!朱由檢看不到魏忠賢活着的利害關係,只是單純以爲魏忠賢危害皇權,殊不知東林黨危害皇權一樣是致命的!

明朝到底是毀於崇禎帝,還是毀於諸臣? 第5張

總結一下明朝最終走上滅亡的原因

關於明朝最終滅亡的原因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天災人禍”。

“天災”,就是因爲明朝後期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導致靠老天爺吃飯的萬千農民百姓苦不堪言,例如最先出現農民起義的地方陝西。

當時陝西從朱由檢登基之後,連續14年發生旱災、蝗災等大型自然災害,導致陝西地區百姓無法活下去,既然橫豎都是死,爲何不敢造反,所以活着的農民百姓在李自成的號召下只能選擇揭竿而起!

“人禍”,關於這一點在當時是極爲複雜的,因爲明朝當時的情況是朝廷內部有東林黨、疆域內部有農民起義,外部還有少數民族政權虎視眈眈,這些都是“人禍”的組成部分,但是僅此而已嗎?

不是的,其實還有一個天大的“人禍”,即明朝的各個藩王,這些藩王不需要交任何錢給朝廷,還要朝廷養着他們,他們自己還各種方式對百姓進行搜刮,而且他們也是農民起義的禍根之一。

以及還有很多外戚仗着自己的身份肆無忌憚地圈錢,但是在明王朝死亡關頭卻不願拿出一絲利益支持明軍。例如崇禎皇帝朱由檢的岳父在京城就是很有錢的富商,朱由檢向他求過財,但是對方死活不願鬆口,而朱由檢也只能認命。

綜上所述,崇禎皇帝朱由檢成爲亡國之君也是命運使然,雖然明朝滅亡是自身政治體制和內部腐朽到極致的必然結果,但不可否認,崇禎皇帝朱由檢和他的大臣們是加速明朝滅亡的直接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