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探花葉方藹是怎麼因爲一文錢而丟掉功名的?

探花葉方藹是怎麼因爲一文錢而丟掉功名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古以來,金榜題名就是人生最大的樂事之一,可是在清朝,就有這樣一個倒黴蛋,僅僅因爲欠了政府一文錢的稅,就被革職功名,這個人就是探花葉方藹。

唐宋以來,江南地區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繁華富貴,自然成爲朝廷的財富重地。然而,自明末以來,江南的官員和士紳們連年欠稅欠錢,不肯孝敬朝廷了。清初更是“江南財賦半天下,蘇、 鬆、鎮、常與江寧五郡又居江南大半之賦”。爲了解決這一現象,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清廷作出規定,凡江南紳衿拖欠錢糧者,一律處以重罰。但是,江南士紳還是不肯出錢。

探花葉方藹是怎麼因爲一文錢而丟掉功名的?

後來,繼位的康熙帝強烈要求時任江蘇巡撫的朱國治把轄區內四府一縣所有拖欠錢糧的官紳都列一份清單,交給朝廷。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這麼做的人共有13517個之多,西元1659年己亥科殿試的探花葉方靄也在其中。

這位葉方藹,字子吉,號紉庵,江蘇崑山人,他是明朝兩廣巡撫葉盛的後裔,可謂出身名門。他的祖先在明朝擔任過許多官職。後來滿清入關後,葉方藹一家沒有出山做官。1658年,順治皇帝在江南親自複試貢士。葉方藹參加了複試,寫了一篇文章《瀛臺賦》。順治皇帝看了之後,讚不絕口,賜了功名和榮譽,讓他參加會試。

時間來到西元1659年,葉方藹赴京參加己亥科會試,並在隨後的殿試中獲得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績,成功奪得探花。於是他順利擔任翰林院編修,品級爲正七品。

尷尬的是,朱國治編造的拖欠錢糧官紳士子名冊中竟然出來“葉方藹”的名字。當時康熙下令,凡是兩個月之內交不出錢糧的,不論官員的級別,也不論錢糧的多少,屬於在籍秀才、舉人、進士者,全部剝奪功名。屬於現任官員的一律免職,此案稱作“江南奏銷案”。

探花葉方藹是怎麼因爲一文錢而丟掉功名的? 第2張

由於葉方藹只欠稅1釐銀子,換算就是1文銅錢,數額太小了,沒有引起家人的注意,所以沒有在規定時間內繳納。最後被朱國志再次上報到了朝廷。《清史稿》記載:“江南奏銷案起,(葉方藹)坐奪官,尋授上林苑蕃育署丞。“也就是說,葉芳琦失業了,去上林苑餵雞鴨了。

身爲探花的葉方藹因爲一文錢而丟了官,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於是,民間紛紛傳言“探花不值一文錢”。直到1663年,葉方藹才被重新起用。經過多次晉升,終於成爲了刑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