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劉備與劉璋撕破臉時,曹操在做什麼?

劉備與劉璋撕破臉時,曹操在做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2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當年諸葛亮給劉備定下了一個戰略就是“跨有荊益”,這個時候的益州一直在劉璋手裏,直到建安十七年(212年)劉備開始爭奪益州。如果這個時候曹操在背後捅一刀子,劉備估計別說鼎足天下,是不是還能活下去都是未知數,但是這個時候孫權卻幫他解了圍。孫權對曹操的進攻讓其感覺到自己需要先解決孫吳的問題才能考慮劉備。

建安十六年(211年),孫權在濡須口修建濡須塢,並且將治所遷移到了建業,建業也就是今天的江蘇南京。濡須塢是修建在兩座山之間的水口上,是在呂蒙的建議下修建的,用來防禦曹操的水軍進攻。曹操於建安十八年(213年),起兵40萬進攻孫權的濡須塢,並且生擒孫權的大將公孫陽。孫權親領7萬大軍與曹操死磕。可以看出就在劉備和劉璋在益州打的不可開交的時候,曹操在死磕孫權。那麼爲什麼會這樣呢?其實相比起劉備,孫權纔是曹操認爲的心頭大患。

當年曹操消滅呂布,陳登建議曹操應該早日進攻江東,免得江東孫氏做大。當時江東還是孫策時期,孫策憑藉500人渡江,在江東建立起基業,但是當時還立足未穩。而曹操之所以沒有進攻江東是因爲在河北有更大的敵人,就是袁紹。

劉備與劉璋撕破臉時,曹操在做什麼?

後來曹操基本平定了河北,袁譚逃跑到烏桓。這個時候是可以進攻江東的,而曹操選擇了遠征烏桓。在這一問題上曹操的多數謀士都士反對的,只有郭嘉支持。遠征烏桓非常艱難,可以說是一個冒險之舉,郭嘉也死在了路上。曹操從烏桓回來之後重賞了當初阻止他遠征烏桓的人,並且說這次戰勝烏桓實屬僥倖,冒了很大的險,並且希望這些人以後有不同意見要大膽地提出。這算曹操給了孫權第二次做大的機會。

劉表死後,荊州投降,當時對曹操來說最大的威脅就是江東孫權。關西的馬騰韓遂,雖然作戰勇猛,但是都是有勇無謀之輩。益州劉璋更不用說是個軟弱無能的人。漢中張魯是個靠道教統治的天師,他本來就沒有跟曹操死磕的想法。然而曹操在這個時候顯然是過於自信了,認爲平定孫權之後天下就基本上可以輕鬆的統一了。然而就是這關鍵的一戰,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赤壁之戰後,劉備靠着自己積蓄的實力以及與孫權的同盟關係,或者說當時劉備是臣服於孫權,劉備獲得了荊州的大部分土地。這使得局勢變化到了荊州投降之前,或者說對曹操而言比荊州投降之前更糟糕的局勢。然而此時最大的威脅仍然是孫權,而不是劉備。

劉備與劉璋撕破臉時,曹操在做什麼? 第2張

曹操在赤壁之戰後,再次進攻孫權之前,做了一件事情,就是逼反了關西諸將。曹操命令司隸校尉鍾繇和夏侯淵各自率領一隊人馬,從關中借道進攻漢中。這時所有人都認爲這樣做會逼反關西衆將,讓馬超韓遂等人造反。而曹操卻不回答他們,照樣進攻漢中的計劃。結果就是馬超以及關西各鎮的將領紛紛造反,他們找到韓遂,讓他作爲盟主,起兵抗曹。關西聯軍一共十部,以韓遂和馬超爲首領,佔據潼關有利地形,曹操卻笑了。原來曹操覺得關西軍閥衆多,各個擊破需要很長時間,故意想把他們集合在一起消滅。曹操親率大軍與韓遂馬超在潼關一戰,曹操使用了聲東擊西的戰術,一方面命人在潼關下虛張聲勢,另外一面派人在離潼關很遠的地方渡過黃河。曹軍佔領黃河西岸之後,大軍開始逐漸渡河,潼關的關西聯軍失去了關口的優勢,後撤到渭水以南。曹操在渭南又成功反間韓遂與馬超,最後的結果是造反的關西十將,死的死,逃的逃。

潼關之戰後,只是大大地重創了關西軍閥的實力,成宜,李堪當時就被亂軍殺死了。有些人逃到了漢中張魯那裏,馬超韓遂已經被離間。逃回涼州之後,馬超又糾集了部隊,而且張魯也派人支援他。而曹操在潼關之戰勝利之後,就留夏侯淵駐守長安,由夏侯淵負責平定關西的餘寇。而他自己則返回許都,準備進攻孫權。

在劉備和劉璋撕破臉的這段時間裏面,夏侯淵在涼州與馬超周旋,而曹操在濡須口與孫權死磕。最終的結果是夏侯淵平定了涼州,馬超投奔張魯。曹操在濡須口與孫權死磕不成,到了第二年春天,嘆息道:“生子當如孫仲謀!”於是領兵撤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