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古代將軍手握重兵又山高皇帝遠的 古人爲何很少叛亂

古代將軍手握重兵又山高皇帝遠的 古人爲何很少叛亂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將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代手握重兵戍守邊疆的將軍,山高皇帝遠,爲什麼少有叛亂的?

古代常有這樣的現象:一個將軍統領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兵馬,常年在外征戰,或者戍守邊疆多年。

古代將軍手握重兵又山高皇帝遠的 古人爲何很少叛亂

按理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山高皇帝遠,可以叛離朝廷;或者揮兵京城,推翻皇帝,自己登基稱帝。

這樣貌似可以,其實則不然。這不是在電腦上玩軍事策略遊戲,紙上談兵,過不了一關可以覆盤重玩。

在古代,如果選擇了叛亂,風險大、成本高,可以說是萬劫不復。而且成功率低。

其一,要揹負道義罪名,賭上家族性命

在古代,臣子的基本義務是忠於君主,效忠皇權。

叛亂,也即謀反,是指策劃或陰謀推翻“今上”皇權統治的犯罪。古代稱爲“謀危宗廟”或“謀危社稷”。

在古代,這是違反天常、人理,罪大惡極的行爲。俗稱的“十惡不赦”中,第一條就是“謀反”。

古代對於謀反的刑罰也是最嚴厲的。即使到了社會開明的唐代,《唐律疏議》中對於謀反罪的刑罰記載爲:

諸謀反及大逆者,皆斬;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子妻妾亦同。祖孫、兄弟、姊妹若部曲、資財、田宅並沒官,男夫年八十及篤疾、婦人年六十及廢疾者並免;餘條婦人應緣坐者,准此。伯叔父、兄弟之子皆流三千里,不限籍之同異。”

也即,對謀反者處以斬刑,家族成員包括祖孫、直系和旁系親屬都會受到牽連,重則絞刑,輕則流放、沒收家產。

古代將軍手握重兵又山高皇帝遠的 古人爲何很少叛亂 第2張

鎮守邊疆的將士,妻兒老小一般都在老家。如果叛亂,家屬往往就成了人質。

所以,往往叛亂是蓄謀已久,自認爲條件成熟時纔敢舉事;或者被一時情勢所逼,孤注一擲,拋卻家族安危,鋌而走險。

否則,一般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落個千古罪名。

而且即使起兵叛亂,也要師出有名,而且儘量不能把矛頭針對皇帝,否則就是無道之師,被天下誅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因而古代往往用“勤王”、“清君側”的名義起兵,以獲得道義輿論的支持。

古代將軍手握重兵又山高皇帝遠的 古人爲何很少叛亂 第3張

另外,因爲叛亂的罪名重大,因而很多尚在暗中謀劃中,就被知情人無意泄密或者舉報,參與者被迫自殺或者治罪。

所以,歷史上叛將層出不窮,但是絕大部分結局悽慘。

其二,將軍的兵力即籌碼有限。

古代將軍雖然擁有重兵,但是往往只有用兵權力,缺乏調兵權力。

因爲古代有兵符制度。兵符是調動軍隊的憑證,古代往往稱爲“虎符”。

它平時掌握在皇帝手中,需要用兵時,頒發給將軍。

軍隊只認兵符不認人,持符驗合,軍將才能聽命而動。

古代將軍手握重兵又山高皇帝遠的 古人爲何很少叛亂 第4張

而且皇帝往往會同時派宦官之類的做監軍,監督將軍用兵的過程。

手握重兵,而且遠在邊疆,必然是皇帝的一塊心病,很容易會引起猜忌,卸磨殺驢。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很多,例如幾乎每個朝代成立初期,首先被收拾甚至誅殺的就是那些統領軍隊的將軍。

這也就是韓信總結的“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所以,用兵結束,將軍必須在第一時間交還兵符,以表無擁兵自重之忠心,排除猜疑。

這也使得歷史上很多耿直的軍中大佬被猜忌、傳言所害。例如岳飛。

古代將軍手握重兵又山高皇帝遠的 古人爲何很少叛亂 第5張

有的則被逼不得不反,反倒落個叛臣的罪名。例如英布、吳三桂等人。

所以將軍要想調兵叛亂的機會很少,因爲皇帝早就有防範心理和措施。

其三,叛亂的最終目的很難達到。

舉兵叛亂,如果只是佔地割據,就永遠是反賊、逆臣,除非推翻皇帝。

這也就是“成者爲王,敗者爲寇”的道理。

但是從邊疆打到皇帝所在的國都,路途遙遠,還會一路遇到朝廷軍隊的圍剿。

這個過程中變數很大。要麼被剿滅,要麼叛軍內訌、譁變,首領被部下殺了而歸順朝廷。

歷史上的絕大部分叛軍都是這個下場,曇花一現,最終被平息,倏忽湮沒。

古代將軍手握重兵又山高皇帝遠的 古人爲何很少叛亂 第6張

所以,戍邊的將軍叛亂起事的風險大、成本高、成功率很低,還得搭上個人及家族的身價性命,實不可取。

如果安心戍邊,保家衛國,後面自會有榮華富貴,光耀門庭,蔭庇子孫後代。何樂而不爲呢?

所以,古代很多手握重兵、位高權重的軍事統領,一生至死,即使被皇帝猜疑,流言四起,也不會起兵叛亂,甘願做個臣子順民。

例如蒙恬、年羹堯、曾國藩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