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陳友諒六十萬大軍是朱元璋的三倍 陳友諒爲什麼還會輸給朱元璋

陳友諒六十萬大軍是朱元璋的三倍 陳友諒爲什麼還會輸給朱元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陳友諒有六十萬大軍,三倍於朱元璋,爲何最後還會敗給朱元璋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明末狠人哪家強,除了朱元璋就是陳友諒!

在元末的農民起義風暴中,陳友諒絕對是擁有超強技術的一個人,其實力並不輸於朱元璋,打不贏陳友諒,朱元璋根本就無法建立明朝。

陳友諒到底有狠,讓朱元璋竟然如此忌憚,這麼說吧!凡是跟陳友諒打過交道,阻撓陳友諒上位的,除了朱元璋之外,個個死的比趙四他爹都慘。

陳友諒六十萬大軍是朱元璋的三倍 陳友諒爲什麼還會輸給朱元璋

《明史》記載:“陳友諒,沔陽漁家子也。本謝氏,祖贅於陳,因從其姓。 ”

在古代強調士農工商,漁民是沒有身份地位,因爲農民對未知的大江大河充滿恐懼,甚至認爲打漁的人,身上都充滿妖氣,加上漁民的身上總是充滿腥臭味,所以,在古代漁民往往並不受歡迎,能夠有一個好的謀生之路,大多都不會從事漁民工作。

陳友諒的家庭還不止是漁民出身,他祖上還是倒插門,在古代的歷史上,倒插門對男性來說都是祖上無光的事情,陳友諒的祖上爲了生計,入贅陳家,生下兒子改姓爲陳,可以說,在元朝的高壓統治下,陳友諒是極爲不爽的一個人。

後來憑藉自己的努力,在官府中混到一個吏員的身份,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吏員大多魚肉百姓,從陳友諒的出身來看,我認爲他是不會有對老百姓的憐憫之心的。

當陳友諒看到徐壽輝的反元起義部隊後,立即加入了隊伍中,相對於朱元璋的畏首畏尾,後來還尊元朝爲正統,再三說自己加入義軍是迫不得已,陳友諒是毫不猶豫的,他倒不是爲了受苦受難的老百姓,他單單的是爲了自己。

陳友諒六十萬大軍是朱元璋的三倍 陳友諒爲什麼還會輸給朱元璋 第2張

於元至正十年( 公元 1350 年)8 月 15 日, 陳友諒在黃蓬山地區散發發餅, 內藏寫有“今晚殺韃子”的字條傳遞號令, 召集漁民千人, 在崇鳴寺斬白牛、白狗, 祭告天地。士兵們面刺“義軍反元得勝”字樣, 於 16 日清晨舉事。起義後加入到紅巾軍的隊伍當中。

由於長期以來的壓迫,以及在官府中當差的經歷,陳友諒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幹練,正因爲如此,陳友諒在起義軍中是如魚得水,迅速上升。

在反抗元朝的鬥爭中,也有過低谷,很多農民軍都先後投降元朝,朱元璋雖然被認爲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人,實際上,在反元這個問題是是最不積極的,採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反正槍打出頭鳥,我老朱先慫一波看看。

在抗元鬥爭中,只有陳友諒絲毫不與元朝妥協,勢必要跟元朝一爭高下,當時佔領了湖廣、江西、安徽一帶佔領大塊地盤,在其他反元各部煙消旗鼓的時候,陳友諒所在的徐壽輝部成爲元朝重點打擊對象,最慘的時候不得不逃入深山老林以躲避元軍的攻擊。

正是在這期間,陳友諒也逐漸取得了徐壽輝部的兵權,徹底將徐壽輝弄成了一個傀儡,對於陳友諒的手段,你想不佩服都不行。

在陳友諒的組織下,起義軍迅速發展壯大,不僅將原來佔領的地盤奪回,還擴大了統治範圍,元朝已經不是陳友諒的對手了。

於是陳友諒乾脆幹掉徐壽輝,自己稱帝,從幕後走到了前臺,最後形成元末三大梟雄之一。

當時的陳友諒兵強馬壯,大有一統江山的氣勢,從當時在鄱陽湖決戰時的兵力來看,陳友諒已經掌握六十萬,而朱元璋不過二十萬,儘管這個數據可能失真,中國古代都喜歡誇張,然後虛報人數,但是陳友諒的兵力多於朱元璋是肯定。

無論是地盤、兵源、財力、氣勢,陳友諒都比朱元璋要強,最重要的一點,陳友諒政權處於長江上游,而朱元璋處於下游,陳友諒攻打朱元璋是順勢而爲,朱元璋是仰攻,十分困難。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怎麼打都應該是贏的陳友諒,最後委會還會敗給朱元璋呢?這也是史學一直以來的爭論。

陳友諒六十萬大軍是朱元璋的三倍 陳友諒爲什麼還會輸給朱元璋 第3張

相對於處於長江上游的陳友諒來說,處在南京的朱元璋還要面對來自東方張士誠,南方起義軍等諸多方面的壓力,排面並不是十分好,一旦陷入兩面作戰,不敗纔怪。

當時有人勸朱元璋先易後難,先打敗諸如張士誠這樣的慫包,等實力強大了再去攻打陳友諒,朱元璋當時就表示:"朕以友諒志驕、士誠器小,志驕則好生事,器小則無遠圖。"

在看人這方面,還是朱元璋高人一等,不以時局出發,而以人心揣測,可謂智商在線。

在陳友諒和朱元璋的戰爭中,張士誠幾乎沒有什麼作爲,假如張士誠能夠聯合陳友諒,那麼擊敗朱元璋也不是什麼難事。

陳友諒雖然腹黑且能幹,但是在陰謀的成分上不如朱元璋,在鄱陽湖大戰的時候,朱元璋安排原來是陳友諒手下康茂才詐降,陳友諒不疑,導致進入朱元璋的包圍圈,這個劇情頗有點像赤壁之戰中,周瑜打黃蓋,黃蓋詐降曹操一樣。

可以說,鄱陽湖之戰是,是以陰謀詭計戰勝正面作戰的典例,即使你已經擁有了六十萬大軍,在陰謀詭計面前,依然還有失敗的可能。

當然,以卑鄙的方式取得勝利,在中國軍事歷史當中不但不被嘲諷,反而會被讚揚,有“計謀”。歪門邪道多了,能夠取巧的事情就不去研究事物發生的必要性了,結果在近代的時候,在西方的鉅艦大炮下,就沒有陰謀詭計可以施展,因此近代的戰爭可謂是一敗塗地。

陳友諒六十萬大軍是朱元璋的三倍 陳友諒爲什麼還會輸給朱元璋 第4張

有點說多了,反正陳友諒的失敗,還是敗在不夠狡詐上,至於對陳友諒的詆譭,大多都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確立的文人士大夫爲了維護正統,將陳友諒取代徐壽輝的惡劣事件不斷的拿出來鞭撻。

其實這是站不住腳的,以成王敗寇來論歷史人物總是狹隘的,我們不說陳友諒是一個好人,至少在推翻元朝的過程中,是起到了很大的貢獻的。

SB的領導就應該被取締,這樣才能實力恆強,愚忠纔是最可恥的教育。

吳晗在評價陳友諒的時候,倒是說了幾句相對客觀的話:"陳友諒雖然失敗了,但他畢竟是反對蒙漢地主階級統治的英雄人物,在歷史上起過作用,當時人民對他是同情的,懷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