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漢武帝爲什麼堅持西征大宛國?詳解其原因

漢武帝爲什麼堅持西征大宛國?詳解其原因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朋友不知道漢武帝爲什麼堅持西征大宛國?其實這正是漢武帝雄才大略的地方,他派兵進行萬里遠征,拿下了一個西部戰備省,同時爲我國其後兩千多年的國土版圖,奠定了極其重要的基礎。

漢朝從建立伊始,就和匈奴之間有着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兩個不同的種族,在千百年之間,經常爲了獲取生存空間和生存資源而戰。

特別在漢朝初期,國內百廢待興,統治者迫於無奈,選擇和親與供奉物資的方式,來爭取恢復國力的時間。直到漢武帝時期,漢朝逐漸強盛,無須再看匈奴臉色,於是更敢於採用更爲強硬的措施。

當時,大漢和匈奴之間連年征戰不斷,在相互戰爭的過程中,漢武帝發現西域地區還有一些其他的小國存在。而且,它們也時常遭到匈奴的侵犯。考慮到匈奴過於囂張跋扈,對漢朝威脅很大,他便派出張騫出使西域,希望能聯合周邊小國,一起對抗匈奴。

然而不幸的是,張騫一走便是十幾年了無音訊,漢武帝還以爲他慘遭殺害。等到十幾年後,他活生生地回來了,不僅如此,還帶回了一些他國特色產物。當時,張騫一路艱險地進入大宛國,而他們最爲吸引人的,就是盛產汗血寶馬。

漢武帝爲什麼堅持西征大宛國?詳解其原因

對於沒有槍炮的古代社會,騎兵在戰場中常發揮着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漢武帝極爲欣喜,開始重視引進汗血寶馬一事。於是此後多年,他經常派遣使者前往大宛國,換取汗血寶馬。

不過汗血寶馬是大宛國的,能換不換得來,還得看他們國王的臉色。若是他不太願意接受,或是漢武帝徵收得過多引起他的不滿,那麼漢朝就換不回寶馬。

若是其他皇帝或許就束手無策了,然而漢武帝性格剛硬,在經過多次拒絕之後,當即下令出兵征討大宛國。勢必將其收入大漢領土,這樣一來,想要多少馬匹,就能徵收多少馬匹。

然而大宛國距離漢朝都城極遠,按照如今來看,它位於我國新疆最外的地帶。想要從都城到那裏,來回共有大約一萬五公里的路程,再加上古代沒有便利發達的交通工具,簡直難上加難。

於是,當漢武帝在朝堂之上,作出這個決定以後,就有不少臣子極力反對,他們給出的原因無非是勞民傷財等。但他頗有主見,既然心意已決,臣子也不能阻止什麼。

最終,漢武帝派出幾位名將前去征討大宛國,一路險阻居多。在西漢和大宛國之間還存在很多國家,有時軍隊要打過去獲取補給,有時又不得不彎彎繞繞。再加上那個地帶環境惡劣,很多士兵水土不服。

還未到達大宛國,就前前後後因爲環境、對戰喪失了很多兵力。最終,漢王朝的第一次西征出師不利,失敗了。不過,漢武帝並沒有因此放棄,他在吸取第一次的教訓之後,開始準備第二次西征。

這一次依然有很多大臣反對,他們認爲這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事情。他爲此震怒,下令斬殺了一些反對的大臣,迫於壓力很多大臣只得接受。那時,漢武帝爲第二次西征集結了數萬保障物資,徵集十萬餘兵力前往大宛國,最終艱辛地拿下大宛國。

此消息一出,極大地振奮了所有大漢子民。從此以後,大宛國徹底改頭換面,成爲了西漢的戰備省。等那些軍隊歸朝時,帶回來諸多精良馬匹,大大地提高了漢朝騎兵的作戰能力。

漢武帝西征大宛國,不僅僅是爲大漢帶來了精良的汗血寶馬,更重要的是使得大漢控制了西域,開通絲綢之路,極大地提高了國威,也擴展了疆土。

於公元前六十年,在曾經的大宛國,朝廷正式成立了西域都護府。這也是新疆成爲我國領土的起始,對我國的意義極爲深遠。由此可見,漢武帝的膽識和果斷,確實令人佩服不已。

除了西征擴土以外,漢武帝也曾派兵南下,將“滇國”這個國家納入我國領土。比起西北地區,西南地區地勢更爲複雜,行軍更爲艱難。

漢武帝爲什麼堅持西征大宛國?詳解其原因 第2張

然而即便如此,他也仍然堅持南下征討滇國,而這個滇國,就是如今的雲南省。不得不說,他派兵南征北戰,對我國後世疆域的影響是深刻久遠的。

漢武帝雄才大略,多有遠謀,他所在時期的漢朝疆域,西至中亞,東抵日本海;西南至高黎貢山,北抵陰山,三十餘年功在千秋。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有利必有弊。他雖因戰功被視爲雄主,但在位十五年之中,人口大幅度減少。無休止的兵役、繁重勞苦的生活,再加上天災,使得老百姓們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漢武帝並不是一個完美的皇帝,他忽略了改善漢朝百姓的生活,千萬的無辜性命,淪爲國家的工具。但同時,他在對外經濟、開疆擴土等方面功不可沒,雄主之名依舊能當。

然而,即便他能力不俗,但我們也無需過於神化一個人。他做的事情,有值得後世學習之處,也有很多要被後世摒棄之處。合理的看待歷史,以史爲鑑,才能更好地面對當今社會,處理當今問題。